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万里边墙,烽燧已冷,他们却未曾卸甲于阵前,不忍谢幕于山河,种种孑遗,都是大明帝国最后之面孔

 

帝国面孔——山西长城之阳和道新平路(下)

 

本文作者:天涯神驴

 

 

 

 

 

  从新平路看明代边镇军制 

三堡成时均为土筑,26年之后方得以加固包砖。息兵仅二年,明庭经济即大为好转,和平互市之功立现。初,三堡隶阳和道东路,然“在大同虽属,以远而血脉欠通。在宣府虽近非属,而痛痒不切。”于是,明廷于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填设新平堡参将分而领之,并割天城卫参将山北十四堡共属。新平路始成。至清代,“边墙自平远堡界起,至桦门堡头墩界止,沿长四十三里五分。共墩台七十三座,隶马市口(新平堡)讯辖“,制域未改。 

镇道路卫堡墩,明边军镇统御架构也。始于永乐,嘉靖完成。一改国初之都司卫所制度,使从之。一般可解读为:镇,边疆大军区,如大同镇,设总兵,类军。道,地域军分区,如阳和道,设副总兵,职分镇、协、防三种,类师团。路,前敌军分区,设参将,如新平路。参将驻堡,边防指挥部,如新平堡,驻团。一般军堡,阵地指挥所,设守备,如保平堡,类营。原卫城,由道节制,不属路,其守将职衔基本同路。辖下墩台道路隘口,为守御前沿,分派操守、把总、哨长类今之连排班制兵力固守。此所谓“沿边守臣,各有重寄”。“自守备以上,平时练管讲武,有事抗敌设奇,贼至保境完城,贼去抚残恤查。”另有游击将军者,机动兵力统领,乃“行阵征战之管也”。同参将,或稍低。 

历职新平诸参将以战而显者,除前提及之马芳外,亦有麻贵可彰。二将行述,百度所陈颇详。唯马将军殁后葬于新平堡,虽笔法诗意但为大谬矣。叶落归根,荣回故里,彼实葬于河北蔚县大饮马泉村东。该墓为夫妻合葬墓。夫人师氏,阳和人,身膺一品诰命,殁时晚夫38载,享年74。此结论依据当地出土墓志,该物现藏于蔚县文管所。

 
 

 

 

 

 

 

 

  桦门堡,此行至为艰难者 

边墙沿保平堡、杏园窑一线南行五里后达内蒙南口,再一分为二。一路继续向西挺进。查地图连其影,竟惊见终于右玉杀虎口之明初 “大边”。 且彼行至内蒙头道边村东4里许又生支脉,南插落官窑、沟门、西马站、东长畛、鸡窝沟之苏木山东脊至于水磨口。水磨口,故有镇口堡,天镇最西之屯也。另一路则跨过南口冲谷沿东南山脊蜿蜒升腾,经砖排沟、红土沟,桦岭,二郎山,下李二口归入阳和道东路。此行至为艰难者,便是此段也。

 
 

 

 

那年你朝西而去,如今我向东方远行

 

远方山脉轮廓线上隐约的黑点就是大边烽燧,终点杀虎口

 

 

在桦岭最高处回望边墙

 

在桦岭最高处遥望大梁山

 

 

 

 

 

 

  时已深秋,云淡风轻。骄阳无遮,暴汗如雨。一路爬升累计近500米,所携饮水须臾耗尽,幸于桦门堡山脚红土沟内觅得控山水眼补给方解燃眉之急。红土沟村,亦墟矣。 

桦门堡,也称化面城。镇于桦岭东侧鞍部之央。西北距保平堡15里,东南接李二口、瓦窑口均十里,西距边墙最近处为一里。三面环堵,唯正东开朗,直面大梁山阙,最近孔道相距不过五里。望风驰援,顷刻可达。且居高临下,瓦窑口、南洋河漫滩人马毕现。该堡为万历九年筑成,十九年砖包,属新平路辖堡入列最晚者。时驻守备一员,兵弁297名,骡马8匹,守边墩十八,火路墩三。察其部署配置羸弱,应以填弥孔隙,“戍守有人,斥候有警“,瞭望沟通为主。 

堡围合完整,呈“凸 “字形。主堡长4丈,宽超2丈。唯一之门开于东墙正中,门额匾缺失,门洞三券三伏半掩埋。墙垣均覆包砖,局部大片剥落。南墙体貌如新,高3丈许,顶宽一丈,然两端角台墙砖坍塌最重。西墙正中存山字型垛口,甚为醒目。此堡为新平路中被甲最多者,无比珍贵。至于凸出东面之瓮城,圐圙残高不过数尺,已销蚀殆尽。

 
 

桦岭一带边墙之剖面

 

边墙、桦门堡和红土沟

 

桦门堡西墙之垛口残迹

 

西南角楼现状

 

桦门堡南墙全貌

 

桦门堡瓮城残迹

 

桦门堡东墙局部

 

桦门堡瓮城正面残迹

 

在通向桦门堡的鞍部,巧遇大同驴友一行四人

 

从桦门堡瞭望大梁山及南洋河河谷,瓦窑口清晰可见

 

 


 

 

 

 

 

 

 

  李二口,魅力曲线 

兴之所致,并未逆料下山之难。龙游二郎山刄脊,台痕微兀,隐约于葱茏白草之间,唯山巅锥状烟墩如煌煌灯塔指引前途。缘势陡降,面貌大改。岩崖悬峻,巨石参差。土龙不见处,毛石大垄替之。其形貌需以远,近视则不能。一派崩坏瓦解遮蔽丘坡,竟无所蹈者。足下石卵,着力成齑粉,几欲颠仆滑坠,一时更不能直立。墙若此,墩台却仍以土筑,或石土各半加砖包。过晋蒙26号界碑前行一里,隐龙再现,复作黄土,高擎均超2丈。手杖尖锐扎触,仅得隐约白点然。古人之功工,于数里之内尽得。据悉,垒墙制土,必以纯净,反复炒晒,或拌石灰,反复夯锤致密实无隙尚可,以芽胚不发,锥穿不内,锋鏑不入合格。余所之地,所临之墙,数见健旺树植正扎根于干壁之上,安顿于绝境之间。徒何以存,何以藩?拼意志,生智慧,兼勇力,唯赞叹生命以自强不息而已。树能如此,人何以不堪?!

 
 

魅力曲线

 

二郎山晋蒙界26号界碑

 

依山险石砌的边墙

 

带字的包砖

 

石砌和土夯并依山险合成的烽燧

 

危险地带

 

 

 

 

沿途边墙拾零

 

俯瞰河谷

 

李二口边墙剪影

 

李二口头墩

 

夕阳中的李二口边墙

 

 

 

 

 

 

  李二口,光绪《山西通志》称为阳门口。至此,边墙已入阳和道东路境也。 

 

天涯神驴

草竟20151111

 
 

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阅读:

帝国面孔——山西长城之阳和道新平路 (下)帝国面孔——山西长城之边城故人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见的山西长城老兵不死:山西长城的32个经典地标

本文来源:作者投稿;本文作者:天涯神驴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12-24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历代长城专辑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