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民间艺术

山西锣鼓
绛州鼓乐
民间社火
怀仁旺火
山西年画
太原曲艺
戏曲唱票
山西戏曲
民间刺绣
山西剪纸
山西面塑
民间雕刻
民间玩具
民间炕围画
民间木版画

生活民俗

民间婚俗
生育民俗
民间葬俗
节日民俗
衣食住行
村落风化
家庭家族
游艺竞技
民间庙会
山西民居

信仰民俗

居住禁忌
婚姻禁忌
生活禁忌
农神崇拜
动物崇拜
植物崇拜
神灵信仰
宗教信仰
巫  术
占  卜
风  水

各地土产

党 参
太谷饼
龟龄集

平定砂货

大同铜器
平遥牛肉
推光漆器
醋乡话醋
山西面食
太原面食

汾酒竹叶青
清和元头脑
沁州黄小米

山西各地土产

其他内容

风俗与风俗志
山西民俗与山西人
山西各地民俗介绍

1
山西汾阳民俗

   汾阳早在秦代,即已置县,名为兹氏县,此后历朝历代均设治所。这里经济发达,民风淳朴,民俗众多。大户人家每遇有婚、丧、寿等大事,事先必妥善准备,央请一应办事之人,在事期前日,用柬帖或知单通知央请的诸位,谓之“烦客”。待办事人到齐,由总理事安排各位职责,然后主人挨桌施礼、敬酒、敬菜。办事当日,各位办事人一大早便到,各执其事。正日过后,主人照头一日之酒席酬谢各位,谓之“谢客”。事完之后,也有分送些礼物的,也有主家登门拜谢的,但这不过是普通礼节。小户人家则简单多了,仅是约上三五位亲朋来帮办,谓之“帮忙”。谚曰:“婚姻喜丧,众人打帮”。
  
  一、婚娶的程序和仪式
  
  凡婚姻之前,先由媒人(即介绍人)联系双方父母,两家相互察访是不是门当户对,即或女方家条件稍差些也可结亲,俗谓曰“养女嫁高门”。双方访问合适后,再由媒人通知择日相看,如男女本人没什么问题即可订婚。如不让双方父母知道,私自订婚者,即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谓之“不合礼”。定亲后即择吉迎亲。订婚时,男方应给女方首饰一二件作为定礼,并当面给新妇带上,双方再换出生年、月、日和三代名字之帖,俗称“庚帖”。接着是行聘纳采。男方家把要送的各种礼物写在礼单上,用全盒或冠盒装着,叫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即行聘。女方也将要回送的礼物装在其中让媒人带回,即纳采。迎婚前,由娶方雇用喜轿、吹鼓手,有功名的还要雇些执事人夫、设内里厨夫、跟后等人,到喜日时一齐动手,搭喜棚、撑帐布、贴喜对、挂喜画、糊喜斗等。一切完备后,则打发新郎上轿,赴嫁方迎娶。街面上的排列是:炮夫一,大吹四或六,执事夫无定,年酒(又叫食盒),宫礼,高照夫四人,伞扇夫三人,新郎官轿,小吹六或八人。到了嫁方门口,放炮三响,由跟随前去报到,嫁方有候亲二人,将新郎迎进内宅,设座款待,午饭用普通席。待新娘装扮妥了,由嫁方给新郎披红绸,插喜花,打发上轿,然后央请子孙兴旺之人把新娘抱到花轿内。另有守亲婆一人同坐轿中,起程回返。女方另有送客一人,大户用轿(平常人家有用车跟随),执帖、灯夫一同到男方。到娶方门口,放鞭炮,一齐下轿,送客另有人招待。男方的跟后引新郎进院,再由家长带领向天地、祖宗礼拜,然后将神前供奉的“喜斗”由新郎抱入新房内,放在炕角,并把斗内的弓、斧取出向四方各空射、挥舞一下,立在四角,将红毡铺于当炕,备新娘来坐。
  
  喜斗内应插的东西有:宝瓶一个,称一个,上挂五色绸几条,小镜一面,熨斗一个,勺一个,筷子一双,尺子一把,剪子一把,弓一张,羽箭四根,红绸一块,斗面用红纸糊边。另有二人在神前锄草一束,装于枕头之内,安置新房,另放一盘备好,插成个样式,放在院心天地前案上,以便新娘下轿时洒草之用。然后请老年妇女二人,一个抱宝瓶,一个抱天秤称,另有一人端盘,内放胭脂一盅,吉葱一苗,到花轿前将宝瓶交与新妇抱上,将新妇盖头撩起,用葱沾胭脂点在新人脸上,谓之“开面”。接着,有人手捧草盘,一边洒草一边口念喜歌,同时有少女二人将新娘搀扶下轿,另有小孩二人用黄绸铺路,让新人在上走,谓之“脚踏黄道”。走到新房炕前,新娘上炕,坐于红毡之上,新郎将新娘脸上的盖头红绸揭下,交与婆婆藏起,以备将来生下孩子时做兜肚儿用,然后夫妇喝交杯酒,谓之“合酒”,嗣后改以糖水代替。
  午饭后,由亲朋说喜令,闹新房。到晚上,则由新郎之姐妹将被褥代为铺陈,并将尿具安设炕角,做这些事时都要说些吉语,然后,让新郎新娘入房安息。安息后,另有一些青年还要在暗中偷听新郎新娘说些什么悄悄话,准备第二天编喜令说笑。第二天早晨梳洗后,女方要派人到男方家来道喜,随送来妆奁衣物等,其衣服首饰用四屋食盒装置。接着,众亲朋同乐礼拜贺喜。中午,新郎新妇一同参拜天地、祖宗、长幼亲戚(俗谓见大小)。第三日,女方请新婚夫妇回门,一切礼拜、贺喜,均与男方一样。下午,新夫妇返回,对灶神礼拜。第四日,新娘即下厨房,会同家人做各样的饭食(如拌尖、饺子等),名曰:吃子孙拌尖,子孙角儿(饺子)。至第九日,娘家的父兄们仍然按照梳头的礼节,重到贺喜,惟其食盒仅抬一架,内装生肉、熟馍、囫囵面羊儿、粽子四样,每样各一格,谓之“安九”。大户人家举办,一概亲朋,凡有贺礼者皆用柬帖于此日请去吃饭,名曰“谢客”。小户人家此日的礼节,则凑第二天道喜梳头就合并办了。以后的请吃就简单了,无非是些家常便饭。
  以上是民国初年以前的风俗,到抗战前后,有的将坐轿改为新郎骑马,新妇坐轿,再后曾用自行车迎娶,现在大部分改用汽车迎娶,但有的农村又用起轿来,不过轿子已改为玻璃轿子了。
  (一)喜轿的形式:
  1.官轿:按新郎家官职用之,平常人家无官职,则通用兰帏轿。
  2.花轿:仿照皇宫的轿式,用线金做成,其花式也是九凤朝阳之轿。
  3.玻璃轿:用木架做成,通常镶嵌玻璃,玻璃上画有一切喜庆花样。
  (二)各种喜歌喜话:
  
  1.切草歌:切草切草,夫妻和好,长命富贵,白头到老,活到七老八十,拐棍还要厮敲。
  2.装枕头喜话:今日给他俩装枕头,荣华富贵在后头。搂三搂,抓三把,养下孩儿不像他妈像他爸;勺子挖,擀杖填,荣华富贵万万年。
  3.铺床喜歌:铺毯铺毯,儿女双全,多生贵子,少生姑娘,生下姑娘,还要缠脚梳头心烦。先铺被子,后铺褥子,先生儿子,后生女子。铺一铺,翻一翻,百年偕老,长寿延绵。
  4.提喜盆(即尿盆)喜话:姑姑提盔盔,侄儿男女一堆堆。姑姑提进来,侄男侄女跟进来,一拳头给促开,侄儿男女都出来,盔盔放在炕头棱,侄儿侄女成一群。
  5.洒草喜歌:喜轿到门,高秉吉星,凶星退后,吉星降临。前有金童引路,后有玉女随从;婚姻百世地天长,良时吉日配成双,满门喜气皆和合,二人相守定长久。一洒东方甲乙木,一支梅花轿内出;二洒西方庚辛金,二人和合吉庆临;三洒南方丙丁火,三元及弟金榜科;四洒北方壬癸水,四季满院生光辉;五洒中央戌已土,五子寺魁甲登科。真是佳人美跨凤,才郎喜乘龙,东边一朵紫气来,西边一朵芙蓉开;两朵花儿对面开,但等新人下轿来,新人下轿喜盈盈,怀抱尺称聚宝瓶,脚踏黄绢应黄道,胭脂点到脸上红,和凤吃动盖头红,露出新人面芙蓉,左右二人搀扶行,好似仙女下天空。新人进门,吉星护身,喜神福神分左右,财神贵神随后跟,福禄寿三星共照,和合二仙从空降临;行至中央,分开四方;南松不老,东海流长。一洒金炉香案,二洒银烛放光;三洒火香三柱,四洒满斗金黄,五洒荣华百世,六洒地久天长,七洒长命富贵,八洒福寿绵长,九洒百年偕老,十洒贵子兰芳。今日拜天地,拜罢天地入洞房。手执桃弓射四方,诗、联、喜对挂满堂,新人入洞房,使女在两旁,坐是喜神位,必生状元郎。
  
  二、老人过寿、小孩过生日及过满月的程式
  
  自古以来,汾阳所流习下来的凡父母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百岁期颐均有庆祝。逢四十、五十这些整十寿,有子女给过者,也有自己举贺者,不过场面较简单。儿女给父母过寿(六十以上),就比较铺张了,犹如婚嫁之设备,搭寿棚,撑喜帐,备酒席,请办事人,烦谢。过寿正日,亲朋祝寿者一来,在寿棚前先对寿神礼拜,抱跪磕头,名曰“祝寿”。然后再与寿者(星)礼拜,谓之“拜寿”,另有寿者子女在旁还礼。寿者根据祝寿者的称呼与辈份,该受之即受之,不该受之即拦挡谢绝。拜贺毕,吃早饭,午饭毕后送走客人。次日酬谢与婚娶谢客大致相同。
  


  小孩过生日及满月与大人过寿大致相同。客来礼拜,谓之贺喜,一揖而已,至于酒饭,不用全席,有用四盘六碗的,有用六盘四碗的,其它烦谢均与过寿同。
  
  三、丧葬白事的程式
  
  凡父母故后,其全家均换为孝服,为孝子者赴亲戚、朋友家报讣,谓之曰“报丧”。第二天晚上,请僧念经,放施舍,叫“见阎王”烧毕回,吃饼和粥,谓之“红世饼、“红世汤”。至第七天过首七,亲朋同事奠祭,其二七、三七、四七(七天算一个七)……到七七以后就是百天。百天后再过头周年、二周年、三周年,一直过九周年即完。其中的五七、百天(俗称“百儿”)和周年,至亲举办,其他的仅自家人祭奠。祭品有:头七馍馍,二七糕,三七通来吃火烧,四七桌儿,五七角儿(即饺子),六七饼子,到了七七不用等。烧的有“五七花”、“百日斗”,谁家烧上谁家有(“五七花”是按故者的年龄,每岁一枝,外加一对。如故者活至60岁,则烧62枝花,以此类推。用白纸、绿纸剪做花样插为两树。“百日斗”是一黄一白,用花纸糊成,并成一对)。
  择定出殡吉日后,请帮办与喜寿同,惟通知吊祭是用讣闻或引状。到办事日,院心的棚叫灵棚(灵棚以至桌围等均为白色),按古礼谓之“移灵”。亲朋来吊祭,男客在灵棚,女客在灵前,至亲直属均在内室灵前祭吊。录棚旁有一小棚是孝子的停住处,凡有客到灵前吊毕后,棚旁则有人持有梆子,吊人一敲,孝子在内即磕头叩谢,谓之“谢吊”。
  出殡时,排头一人扛一大枝柳树为引魂幡准备到墓前栽植,在前头领路;次一人担浆水饭担;再则扛绫子旗四杆或六杆;依后为大乐鼓,一般为4到5人,接着是铭旌楼(在红绫中间写上故者的衔名,后行写金榜案题),由4人或2人抬着,(也有由一人扛的,这就无大乐鼓了)。以后是护灵官武职打扮,后跟跟役,腰挂腰刀、骑马。然后是小吹一班六七人。接下来是挽帐挽联,一应纸扎,有香幡、绣幡、四盆时花,一对金童玉
  女,阴宅、床铺、皿器桌、脸盆架、衣架(这四宗只在夫妻合葬时才用),僧经或道经一行9人,孝男、棺材(用白缎罩或青缎罩遮盖)。架扛用24人或16人抬之。后是孝女的送殡车,有三五辆,根据人数多少而定,至亲者靠灵,次及稍远,按亲疏排次序,最后是阴阳堪舆的车。如是大家庭出殡则不拘花费,场面更大。
  
  四、婚丧喜寿的响器
  
  一般婚丧寿均要邀请响器(即吹鼓手),至少一班,有钱的大家庭请两班,每班7—9人(乐器有锣、鼓、唢呐、古笙、二胡等)。办事当日清早即来,先打开门鼓,所有乐器全部吹奏,会合一场,名曰“开门令”或“十样景”。有客到,鸣锣引起,接着吹打将军令、战胜回营令。如女客到,则吹打细乐,叫小开门、迎亲等。送走时相同。行礼时则吹些大小牌曲,如洞房令、拜伤令、大小开门、观音谱等。早、午饭后闲暇时,即吹打山西梆子等。
  丧葬的音乐有所不同,一般是哀乐、苦音、哭调,如苦伶仃,俗谓丁丁当当响器。
  
  五、婚丧寿喜的宴席
  
  一等席:又名八八席。八碟八会八大碗,也有外加鲜果四样或八样的。
  二等席:又名碟碗席。有四碟四会八大碗,也有外加四盘干鲜果的。
  三等席:又名盘碗席,有四个盘子八个碗。
  以下是碟、碗、盘内的用品:
  1.碟内的用品:有干果、鲜果、“冷荤”等。如五香瓜子、糖粘花生仁、糖粘核桃仁、梨片儿、苹果片儿、葡萄、桔瓣、鲜桃、荸荠、山楂果等干鲜果。其他如松花蛋、薰肠子、十香肉、芥菜肚丝、肴肉、肘子、肘花肉、芥花肉、片羊肉、香肠、熏鸡肉、酱油笳子、干炸丸子、冷荤菜,又如黄瓜拌鸡丝、鸡大腿等也是冷荤碟用的。
  2.会碗内的用品:蛏干、鱿鱼片、桃仁烩、口蘑、烩鱿鱼、烩鲍鱼、熘鸡片、熘鱼片、烧海参、过油肉、樱桃肉、烩荸荠、熘蟹黄、熘鸡丝、青椒肉、烩三鲜、熘虾仁、虾子烩、面筋、烩百合、葛仙醪精、炒黄豆芽、韭菜、烩鱼(骨、肚、筋等)、烩腰花等。
  3.大碗内的用品:海参、海茄子、洋粉、鱼翅、清蒸鸡、红焖鸡、芙蓉鸡、块头鱼、红烧鱼、糖醋鱼、烧肉、酥肉、炉卜肉、清蒸羊肉、红焖羊肉、酿山药、酿葫芦、鹌鹑茄子、杂烩丸子、糖江米、八宝粥、东坡肉、白炼肉、糖醋肘子、糊肘子、鸡蛋汤、苜蓿汤、黄菜豆腐汤、三鲜汤、杂拌汤、鸡鱼豆腐汤、虾米白菜汤。
  4.盘子内的用品:虾米白、粉皮肉、辣子酸白菜、油糊茄子、炒肉丝、过油肉、熘丸子、糟肉、十香肉、薰肉、肴肉、藕片、春笋、腐皮以及烧制的即时之菜疏,如白菜、蒜苔、窝笋、茄子、藕丝、烧羊肉、豆芽、青豆角、面筋、韭菜、羊肉丝、豆腐、拼盘、拔丝山药、拔丝面筋、拔丝藕根等。 

本文来源:《文史月刊》2005年第02期;本文作者:任秀琴 高德胜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年12月06日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山西各地民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