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舌尖上的山西08

河曲酸粥亦鲜见

  在晋西北的小县城里,河曲县城是一个比较整洁的地方,给人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她不仅有山有水,而且有情有景,有着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旅游资源。当地的姑娘肤色姣好,都比较标致,当属“酸姿”的那种。

    当你站在西口古渡眺望黄河时,白茫茫的河滩向远处不断延伸并袒露着,朦胧中远山若隐若现。这个著名的西口渡,曾经是历史上山西人讨生活的生存之路,也是用黄河水谱写出民歌绝唱《走西口》的地方……

    逆光下的黄河水鳞波跳动,你也许能听到贴着水面飘来的当地人的歌声,这就是山曲曲。其声调高亢嘹亮,粗犷奔放,音域宽广,节奏散漫,而歌词又是那么的随意上口,贴切生动,意境含蓄情深:

    对坝坝(的)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那就是我那要命的二(小)妹妹;那山上长着十(个)样样草,十样样我看见妹子九样样好;哥哥我在坝梁上,妹子你在那沟;看准了哥哥,妹妹你就摆摆手……

    河曲民歌的山曲曲同陕北的信天游、内蒙古的爬山调有着相似的风格。是山西民歌的主要组成部分,色彩浓郁。它的曲调主要特点区别于其他民歌的独特演唱方法。山曲运用了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喊上一嗓子,高音上不去,就改用假声,体现出歌手心情的爽朗。山曲的旋律音程对比较大,从低音到高音可以跨越一个8度以上,甚至能到12度,突出了热情活泼、跌宕起伏的流动感。在高音区曲调可以自由延长,可根据自己的兴致所至及气息能力无限延长,以抒发歌手的兴奋劲头。

    山曲流行的历史悠久,数量较多,内容丰富,曲调优美、绵延不断,是河曲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曲人的至爱,作为心声广为传唱。河曲这是一块歌唱的热土地,也被音乐界的专家学者誉为“民歌的海洋”。

  “酸曲”的由来

    在采风中问及山曲为何在当地又被称为“酸曲”?河曲人的嗓子为什么这么好?当地人笑着调侃道:是吃酸捞饭吃出来的!是酸米汤浸泡出来的!

    原来当地有一种饭食叫酸米饭,也叫做酸粥,是把糜米发酵后做成的,酸甜可口。糜米富含多种粗蛋白和氨基酸,发酵后所含有的乳酸菌能帮助人们生津止渴、消食健胃,是地道的河曲饭。这在山西的饮食习俗中绝无仅有。在我国各地、各民族的饮食习俗中也颇为罕见。

    河曲一带干旱少雨,只能种植一种叫糜黍的谷类,这种作物抗旱能力强,成长期短,糜黍碾去壳即为(硬黄米),做成饭食入嘴后发硬、发涩、发苦没法下咽,只有发酵酿酸了才好吃。这种吃法的历史很久远了。

  酸粥的传说

  据当地盛传,酸粥的由来纯属一种偶然,明朝末年陕北农民李自成率起义大军进京途经此地,河曲老百姓家家户户泡米为义军准备饭食,谁知由于情况有变,大军唯恐扰民,绕道而去,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时半会吃不完,放的时间长了就发了酸,老百姓也舍不得扔掉,就用发酸的米煮成粥吃,谁知意外地发现这用发酸了的米煮的粥竟十分的可口,后来人们便专门将米泡酸做粥食用。

    还有种说法是当地住民吃酸饭始于北宋时期。那时辽金人经常入侵,老百姓不得不经常避兵难而丢下家逃入深山。有时把已下锅的糜米丢下,几天后回来,又舍不得丢掉,就凑合着煮粥吃,结果做出的饭有类似酸奶的味道,食之味甘,又能退燥解渴。于是时常将米兑入酸菜汤浸泡,保持常温,经四、五小时后盛出做饭,即为酸米饭,做成稀饭者称酸稀粥,从汤中捞出而食的饭粒称酸捞饭。盛夏之时,一日三餐多以此为食。

  酸粥的功效

    在河曲的百姓人家,每户锅台上都有一酸米罐,世代相沿。它是以糜米为主食的河曲人的创造,是处理糜米难吃的一种办法。具体的做法是:将糜米煮熟后放进一个大罐子里,倒入酸菜水,用盖子盖上,等到酸菜水浸入米粒中发酵后,再拿出来吃。

    过去河曲人每天清晨起来,吃上一碗酸粥,再喝上一碗酸汤,这一天外出劳作都不用再喝水解渴。酸粥还有清肺败火的作用,炎炎夏日喝一碗酸米汤特别过瘾。所以大多人家几乎一日三餐都是酸米饭:早上酸粥,中午酸捞饭,晚上酸稀粥。另外是糜米经过发酵以后,做出来的酸饭不容易发馊,即使夏日炎热,放一天再热着吃也行。

    日久发现这种酸粥还能开胃健脾,久食护肤美容,皮肤白嫩细腻,唇红齿白。难怪这一带的妇女即使不用化妆品皮肤也白嫩细腻。研究表明“酸米饭”中含有一种菌类,食后可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能使人体得到更多的维生素,也许是给河曲人滋养好嗓子的良方吧!

    现在,有外地人来河曲,都要先尝上一碗酸捞饭,吃过之后才觉得真正来过河曲了。那酸捞饭,酸得让人心旷神怡,吃下去后方觉一股酸甜滋味溢满舌间,接着便是一阵清凉爽滑的感觉在喉咙处久久盘旋,真是美味啊!颜辉

本文来源:三晋都市报;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1-20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舌尖上的山西——山西各地美食概览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