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面食大全系列46

元宵:本土化了的外来面食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按民间习俗,这天白天有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活动,夜晚则有燃灯放焰、赏月猜谜、共食元宵等内容。是时,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正如宋代词人辛弃疾《元夕》所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山西人过元宵节不仅要闹红火,也有煮食元宵的习俗。但溯其源头是向别人学的。向谁学的?向楚国人学的。有史为证:春秋末,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于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楚昭王派人去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后楚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包入其内煮而食之。这应该是最早的元宵了。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

    “元宵”又名“汤圆”,这是袁世凯给起的。原因是这样的:袁世凯复辟帝制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袁世凯就给手下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不过,山西人那时因阎锡山“当政”山西,不大买袁世凯的账,仍叫元宵。

    山西的元宵与其他地方的汤圆虽然用面一样,都是使用糯米面制作,但制法截然不同,口味也有一定差异。做汤圆时,先将糯米面用水和成面团,然后包上馅料捏成。而制作元宵,则是先把馅料捏成小块状,过水后倒入盛有糯米面的笸箩里。摇动笸箩,使馅料在糯米面中滚动,粘上糯米面。中间,再给滚大的面球上洒水,面球粘水后继续再滚,越滚越大,就是元宵了。这种做法极具山西特色,是采用山西面食制作技法中的“滚”制法。

    元宵在煮制的时候与汤圆也稍有不同,汤圆是用面团包制的,生汤圆个大如核桃一般,但皮薄质软易熟。而元宵是“滚”制的,皮厚质硬,煮制时易夹生,解决这一问题有个技巧,就是下锅前用手轻捏元宵,使其略有裂痕,这样煮出来的元宵容易熟透、软滑可口。滚制的元宵比捏制的汤圆个小,为的是煮制时易熟。

    元宵入锅后,要用勺背轻轻推开,像煮饺子一样,让元宵旋转起来,待元宵浮起来,就不会粘锅底了。煮元宵要先武火后文火,这样煮出的元宵,软糯筋道,香甜可口。吃完元宵,千万不要忘了喝汤,喝点汤可以促进消化吸收,民间常说的“原汤化原食”就是这个意思。

    汤圆不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甜味的,还有咸味的肉汤圆,而山西元宵只有甜味的。这也是一种习俗。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赵孟天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03-06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山西面食大全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