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馒头是静乐、娄烦、岚县一带民间特有的一种面食。用软黄米面蒸制而成,包豆馅,可素食,可煎食,亦可炸食,吃起来黏软筋道,酸甜可口,是当地的面食一绝。
软馒头与油炸糕在制作工艺上有很大的区别。软馒头是发面蒸制,油炸糕是死面蒸熟再炸。它们的“长相”很不一样。软馒头的模样是圆饼形,油炸糕则是圆球状。但两者的用面完全相同,都源于黍,“血缘”亲近。用打比方的话说,软馒头与油炸糕是“一母同胞”。
这一面食为什么被叫成软馒头?据娄烦一名面食厨师解释说,它的原料用的是软黄米面,做法采用了白面馒头的发面工艺,故全称应是“软黄米面馒头”,简称“软馒头”。
软馒头的传统吃法是蒸熟稍晾之后再食用。食用时,用刀切成块,放于盘碗中夹食。这种食俗称为素食。若用植物油煎过,自然就叫煎食,用老百姓的话说,叫煎的吃。最近,我在一家娄烦人开的饭馆里吃过一次油炸的软馒头,看上去色泽金黄红润,吃起来油香满嘴。这是炸的吃法。
蒸软馒头用的面是由黍脱壳后的软黄米(也称大黄米),再经碾子碾轧而成的面粉,叫软黄米面或糕面。碾轧软黄米面俗称推糕面,推前需在米中拌入适量的水,使米丰润,碾出的面就会非常细腻。用石磨也可,但面的品质稍逊。用电磨磨成的面粉最差,因经过了高温,使面失去了特有的面香。刚磨回来的面要立即摊开晾晒,否则将会被捂酸,甚至发霉变质。
黄米分软硬两种。软黄米来自软糜子,硬黄米来自硬糜子。软硬糜子统称黍,颗粒大而光滑,褐红色。成熟了的软糜子的叶鞘稍发红,硬糜子的叶鞘则稍发绿。软黄米磨的面可做糕和软馒头,硬黄米磨的面可做捞饭、摊折饼。
软馒头有两种蒸制法。一种是静乐、娄烦做法,另一种是岚县做法。静乐、娄烦的做法复杂一些,但发酵过程较好控制,经验不足者易于掌握。静乐、娄烦蒸软馒头,是用即将烧开的水和面。“即将烧开的水”是指水在沸腾之前开始出现涌动状态时的水,当地叫“圪蚂蚂水”。和面尽量选在晚上,先和全部面粉的三分之一。和好后等面团晾凉再放入少许酵面让面团发酵。趁热加进酵面容易烫死酵母。发面时要将面盆放在温暖的地方,并覆盖棉被等保温。等第二天早晨,见面团上布满裂纹,如同干旱皲裂的土地时,将其余的三分之
二面粉倒盆内,掺入一把白面,与发酵的面团和在一起,进行再发酵。等到了中午面团有了酸味时,搭少许碱中和一部分酸度后,再加入适量白糖并将面团和匀,即可包馅蒸制。蒸软馒头用的馅料是用红小豆加碱煮熟捣烂掺入红糖而成,沙甜味美。包上馅的软馒头,要拍打成圆饼形,放于笼屉上待蒸。蒸时先不加盖,让上来的蒸气“腾”三至五分钟,待软馒头上的指印消失后,再加盖大火蒸半小时即熟。
岚县的做法比较简单,是用温开水和面,和面时即加入酵面。放一晚待面团发酵之后,搭碱中和酸度并加适量白糖便可包馅蒸制。制馅法、蒸法与静乐、娄烦无异。
静乐、娄烦、岚县地处汾河上游,互为邻县,属黄土高原丘陵区,干旱少雨,适宜种植谷物和马铃薯。此三县种植的黍品质优良,软黄米面远近闻名,炸出的泡泡油糕举世无双,蒸出的软馒头同样无与伦比,外乡人能品尝到此两种面食是为幸事。
软馒头在岚县一般不甚常吃,多在清明、过冬或过年等节日时才蒸制。静乐、娄烦则不然,随时蒸制调剂饮食。笔者在静乐采风时了解到,乡下人想吃软馒头,多数自家蒸制。城里人想吃,不必亲自动手了,市场上有卖的,一个一元,和买花卷、馍馍一样方便。
蒸熟的软馒头金黄筋软,有如半透明的琥珀。晾凉后坚硬似铁,且容易干裂,保存需与空气隔离,通常要放入器皿内加盖。商家现在多用塑料袋包装,一袋一个,不粘不连,干净卫生,也是办法。
山西是杂粮王国,黄米是杂粮中的精品。软馒头的确是稀罕面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