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面食大全系列32

水晶蒸饺,古边关的面食极品

    在蒸饺家族里,除人们熟悉的烫面蒸饺、莜面蒸饺、高粱面蒸饺和荞面蒸饺外,还有一款就是“身藏山野人未识”的水晶蒸饺。水晶蒸饺因皮薄透明,其状如水晶而得名。有的地方则叫“玻璃蒸饺”。这一蒸制的面食,虽广泛流传于晋西北的西八县和吕梁部分地区,但论其鲜美与精致,首数宁武,故被世人誉为古边关的面食极品。

    宁武县地处晋西北的中部偏西。管涔山就在其境内,主峰芦芽山海拔2780余米,汾河和桑干河就发源于此。整个境内山峦叠嶂,地势险峻,是历代兵家驻守之地。宁武关就设于此,是内长城上重要的关隘之一,西接偏关、东连雁门,被称为屏障中原的北方重镇。宁武人喜欢肉食、勤劳彪悍、看重乡情的民风,保留了古代边关居民平时是民战时是兵、不讲究穿戴、较注重饮食的生活习俗。宁武老城中古民居十家院落就设一座闾门的建筑就极具互助性和防御性的特点,是研究当地风俗的重要依据。

    宁武属内陆高寒山区,无霜期比平川短很多,农业适宜种植莜麦和马铃薯。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壤特质,其莜麦和马铃薯的产量虽不及周围五寨等县,但品质优良。莜面香且筋,土豆沙亦甜。另外,因有宽广的草坡畜牧业较为发达,牛羊肉鲜嫩肥美,亦是公论。笔者少时,所见宁武人以穿戴皮草者居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宁武虽为高寒山区,冬季较为寒冷,但高能量的莜面和充足的肉食为宁武人提供了足够的热量。另外优质的山药蛋为宁武人提供了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弥补了蔬菜较少的不足。因此,在宁武人的饮食生活中,山药蛋与肉食的吃法要比其他地方技高一筹。下面且看宁武人是如何蒸制水晶蒸饺的。

    宁武人在肉食消费上毫不吝啬。多数人家入冬宰猪杀羊后,并不拿去集市销售换成货币,想吃肉时再零买。而是会整猪整羊冷冻储藏起来,供平时食用。在宁武乡下,因冰箱储量有限,储藏生肉仍以天然冻结为主要方式。只要在南墙下垒一个比鸡窝大点的石头方槽,用泥抹住外墙,槽底放两根木棒,将剔去骨头的猪羊肉切成段放进去,再盖一石盖就妥当了。细致的人家还要在上面苫上麻袋布片,既防野狗叼食,也防尘土沾染。春天气温回升,他们则把猪肉切成小块炼制成油坨进行保存,羊肉则重盐生腌于坛内,吃时取之。一年四季只吃自家的,不必上市购买。宁武城里的人家另当别论。

    蒸制水晶蒸饺的技术在宁武十分普及,不论拌馅还是制皮,农家主妇无人不会。水晶蒸饺的馅料制作和制作羊肉水饺完全相同,取羊肉解冻并切成细碎肉丁(切记不要剁成肉泥),放大葱、姜末和咸盐,再调入胡麻油和炒熟的花椒面即成。皮的制作是水晶蒸饺区别于其他蒸饺的关键。先将土豆蒸熟去皮,趁热用河捞床压成土豆泥,再在土豆泥中掺入土豆淀粉,一定要白净的上等粉面,直至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为止。这时,即可将面团搓成拇指粗细长条,切成红枣大小剂子,按扁擀成饺子皮进行包制。包成水饺样之后,要将饺子的边沿用拇指和食指捻成裙褶,上笼蒸八九分钟即熟。蒸熟的水晶蒸饺,晶莹剔透,肉馅葱花,红白相间,清晰可见,精美别致。再加鲜嫩羊肉馥郁的气息飘满农家小屋,闻其香气,直叫人喉头蠕动、腹鸣不止,食欲大增。

    品食水晶蒸饺,不仅肉馅值得专注品味,皮儿亦很值得欣赏。在蒸饺家族里,可以说,没有任何一款的皮儿能比得上水晶蒸饺的筋道、坚韧和细腻。假如让我比喻,我会把烫面蒸饺比成贵妇,莜面蒸饺比成闺秀,高粱面蒸饺和荞面蒸饺比成村姑,水晶蒸饺自然就成了皇家的公主,高贵典雅,气质不凡。水晶蒸饺自古以来就是宁武山地居民上待嘉宾的首选饭食。

    笔者数年前有幸在宁武吃过一回水晶蒸饺。那是笔者平生唯一一次对这一美食的享受,给笔者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其香美难以用语言表达。餐后,只记得扫荡了人家多半笼蒸饺,竟忘却了饭间和主人谈了些什么话题。

    久居城市,虽众多美食穿肠而过,但让笔者欣赏的味道并不甚多,唯有那顿水晶蒸饺至今记忆犹新。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赵孟天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1-20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山西面食大全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