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饼,又叫石头饼,是晋南运城传统面食之一,其历史悠久,被史学家称为华夏面食的“活化石”。
据文献记载,石子饼在帝尧时代就已经非常盛行了,其制作采用的“石烹法”,是我们祖先最早发明的熟食方法之一,这一技法在运城民间还有流传。从运城食用石子饼的食俗里,我们不难看见古人的面食风貌。
石子饼的制作方法极为简单。烤制前,先将小石子洗净,放入铁锅内,再置于捅旺的炉火上,让石子进行预热。这时取1斤小麦面粉,用6两水和面。和成面团后揉搋至“三光”(手光、盆光、面光)饧面待用。当小石子的温度升起来之后,把面揪成拳头大小剂子,擀成圆形面饼,然后盖在烧热的石子上,随即再铲旁边的石子将面饼覆盖。大约3至5分钟时间,面饼烤至两面微黄即可出炉。刚烤熟的石子饼,不焦不煳,面香扑鼻。
石子饼看上去凹凸不平,白里泛黄,十分质朴,像老母亲的脸,虽饱经沧桑,却慈祥温暖,有一种召唤的力量。石子饼吃起来面块实在,焦香微甜,经得住咀嚼,给人回味无穷之感,似平淡而久长,这大概是它能从远古走来的原因吧。
1992年,笔者回到太原工作,在单身的那段日子里,为节省开支,有一阵子它是我最好的晚餐。两张石子饼、一杯白开水下肚,饱嗝一打,总能让人对未来产生无限的憧憬,将爬格子熬夜的辛苦变得甜蜜而轻松。
笔者在永济上吕芝村见到过一家石子饼铺,店面不大,农家印象。当地人告诉我这家店烤的石子饼最为正宗,吃过之后确实与众不同。
在太原成家定居之后,笔者许多年没买石子饼了,原因是看不到卖石子饼的了,好像一场风刮走了似的,让人好生疑惑。后来在超市见到了它,不过它像荣归故里的华侨一样,西装革履洋气了起来,包装十分精美。这种工业化大批量克隆的石子饼,像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一样,让人耳目一新。激动之余,笔者买了一包回家,想续旧情,但感觉不再。超市买的石子饼,虽酥脆且味甜,但吃不见面香了,也吃不见当年那干饼子“圪嘣圪嘣”的朴实了。
现在,手工烤制的石子饼又回到了我们身边,这次它们是和炉火一起回来的,它在省城不同的菜市场、小胡同安顿下来,述说着它现在对生活的理解。一位烤制石子饼的大嫂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要求也就水涨船高了,过去那干饼子谁能吃得下。看咱现在的饼,面里不仅加上了油,还包上了馅儿,有甜有咸,好吃多了。你不信买几个尝尝,保管你吃了还想吃。笔者心动了,甜、咸味的各买5个提溜回家与家人分享。但除了膨松剂的味道深刻外,别的没有什么印象,难道真的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嘴贵物贱了吗?在思索之余,永济上吕芝村那张不起眼的石子饼的面香仍然萦回在我的记忆里。一如不散的炊烟弥漫在农舍上。笔者跟一位面食专家探讨味觉,他说:“大香本无味。一切美食都是靠它本真的味道征服世界的。添加剂的使用不但不能满足味蕾,只能让人们更加怀念原汁原味的东西。”专家已把一个秘密给说破,笔者就不再饶舌了。
古人做石子饼,加工小麦没有现在方便,面粉的获取要用木杵在石臼里捣,费工、费时、费力是可想而知的。但古人吃的是没有添加增白剂的面粉。当估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节奏比现代人缓慢许多,有的是时间。现代人因房子、车子、子女升学等的压力,已顾不上品味石臼麦面的面香了,夫复何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