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年俗忆旧:千层底千种爱

  这是五六十年前的事儿了。每过大年,妈妈再忙再累也要为我和三个弟弟每人做套新衣服,做双新棉鞋。做鞋比做衣服更麻烦,更辛苦。尤其是做鞋底子,工序繁琐,费时又费力气。

    每年秋天就得趁天气暖和打袼褙。把穿破的衣服、旧被单洗干净后裁开,整理得平平整整。在大案板的边沿涂一层用高粱面做的浆糊,把一块大布贴上去,如果没有案板那么大的旧布块,就找报纸代替,在它上面再涂浆糊,贴布块。这样粘贴四五层,那时穿的衣服都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等到拆了用时,都成小布块了。妈妈细心地一块一块地拼凑粘贴,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贴”上去了。最后上面再涂一层厚厚的浆糊,放在太阳地晒干,使它变硬。干透之后把它从案板上分离下来,剪掉四周毛边,袼褙就做成了。每年要做十几张,压在炕席下面,保持平展。

    每双鞋大小不一,先要把鞋底的大小模样用针线缝在纥板上,照样一丝不差地裁剪下来。做一双鞋,裁出10块,每只鞋底用5块。每块四周用斜裁下来的白布条包边,中间再用小布块填平。把这包边填平后的4块,每层之间涂上用白面做的浆糊,叠在一起,最后一层上面用白布做表面,然后放在热灶台上,用两块方砖压紧,焙干。这叫“千层底”。在等待焙干的时间里,得搓拧麻绳。为了结实耐用,不光鞋底要厚,麻绳也要粗些。但是,纳鞋底可就费老劲儿了。先用引针钻下针眼,再一针一针地使劲儿纳。针穿过针眼留在鞋底内的部分较粗,往往拔不出来,有时就得用牙咬住针往外拔(或用手钳拔)。针拔出来后,拉麻绳也很吃力,长长的麻绳拉过来后,还得把它缠绕在手背上,绕三四周。这样才能使上劲儿,使针脚牢牢地压在鞋底上。针脚的大小与走向也有讲究。纳一双鞋底最少也得三四天。纳完一双鞋底,手也肿了,臂也疼了,但是鞋却远远没有完工。“文革”期间,我常常把纳鞋底的活儿带到工作的单位,尽量帮妈妈多做些这苦力活儿。我有一次用牙咬针,针没拔出,却把舌头扎出了血。手上也经常扎出血来。

    比起打袼褙、纳鞋底来,做鞋帮、绱鞋就省劲儿了。每年年前妈妈得赶做四五双这样的千层底棉鞋。对于贫寒人家的大人来说,过年叫“年关”,过关不易啊!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赵桂兰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2-07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山西年俗忆旧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