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李星民著:山西饮食民俗
73:古代农历十一月的民间年节、食风

  中国古代农历十一月时,民间普遍要过“冬至节”。冬至以后,则开始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数九”寒天。古人对冬至节十分重视,此节仪如元旦,某些地方称之为亚岁,甚至也有“冬至大如年”的民谚。

  ■农历十一月·冬至节的饮宴食风

  中国古代文献对冬至节的庆祭与饮食文化活动颇多记载,如北宋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载,京师开封最重此节,

  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周密撰《武林旧事》记述南宋临安府的节庆时说,

  朝廷大朝会庆贺排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鄂(去阝)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岳祠城隍诸庙,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享先则以馄饨,有“冬馄饨,年餺飥”之谚。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

  浙江《金华府志》云此地民间,冬至节时,有各设酒肴,“以祀其先”的习俗。福建民间冬至节时,有州人不相贺,舂米为圆铺之,仍粘门楹间的习尚。在苏州民间最重视冬至节,

  先日,亲朋各以食物相馈遗,提筐担盒,充斥道路,俗呼“冬至盘”。节前一夕,俗呼“冬至夜”,是夜,人家更速燕饮,谓之“节酒”。女嫁而归宁在室者,至是必归婿家。家无大小,必市食物以享先,间有悬挂祖先遗容者。诸凡仪文,加于常节,故有“冬至大如年”之谚。

  此外还有祀先祭灶的“冬至团”,据《清嘉录》记述:比户磨粉为团,以糖、肉、菜、果、豇豆沙、芦菔丝等为馅。为祀先祭灶之品,并以馈贻,名曰“冬至团”。江震志解释说苏州民间冬至节,“舂糍糕以祀先祖,并以馈贻。家家祭灶。盖犹本崔实四民月令之冬至,荐黍糕于祖祢之意。”所以蔡铁翁有诗说:

  大小团圆两番供,殷雷初听磨声旋。

  并注释道:

  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团,冬至朝供神品也。

  广西地区民间冬至时,则喜吃粽子,送亲友,如北流县“祭祀祖先,各家多包米粽,送亲友,并给佣人”。在广东增城地区,每年冬至节,民间均“作糍以祀祖先”。云南楚雄县地区,时届冬至,民间户户皆以“食糯饼饭饵”以为贺节乐事。

  对北方广大地区民间冬至节的饮宴节庆仪式与内容,史志描述颇详。如天津南皮县民间,冬至节时,互相拜节,拥炉会饮,谓之“扶阳”。《天津志略》云:遇冬至日,民间食馄饨,犹夏至之必食面条,故俗语称“冬至馄饨夏至面。”宁河县民间却有冬至不贺节,食享馄饨,“以象子半之义”的风习。在河北怀来县民间,冬至节往拜外,还有以羊、酒相馈遗,谓之“肥冬”的习俗。《遵化通志》载:此地民间冬至日,家长率子弟拜谒祖庙,祀祭先主,名曰“作羹饮”。“以面制馄饨供神祭先,人食之,谓可不冻耳”。《唐县志》称:民人冬至拜师长,宴会如元旦。山西《河曲县志》说:冬至节,族党长幼以次序拜,谓之“拜冬”。饮食娱乐,佐以羊羹,枣酿羔羊,乃系“明酒之遗风”之意。平遥县民间冬至节,有以米糕祭天的习尚。《临县志》称,冬至节,民人“赴茔祭祖先,家各具酒食”。《奉天通志》说,奉天地区民间冬至节时,“人家以面粉蒸馒首食之,谓之蒸冬”。在清代京师民间,则“预日为冬夜,祀祖羹饭之外,以细肉馅包角儿奉献。谚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之遗意也。”而“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由此可知,“馄饨”一词,乃“浑沌”之转音。

  ■农历十一月·时鲜美食与佳肴

  古代各地的冬令食品,其品类名目繁多。如在明代,每届隆冬十一月时,糟腌猪蹄尾、鹅肫掌。吃“炙羊肉、羊肉包、扁食馄饨,以为阳生之义。冬笋到,不惜重价买之。每日清晨吃火窜汤,吃生火刍肉、浑酒以御寒。”清代这一季节,北置獾狸狍鹿、野猪黄羊,风干冰冻;南来橙柑桔柚、香橼佛手、蜜饯糖栖等贡物咸聚京师,供王公贵族享用。而此时民间则摘青韭以煮黄芽;祠祭鲜羹,移梅花而烹白雪,更使品茗饮宴之家,桌上增添上几分“春色”。而在苏州民间,节庆期间的冬令食品与花卉,主要有起荡鱼、乳酪、饧糖与窖花诸名目。对此,《清嘉录》一书有详尽的说明,如在“起荡鱼”条云:

  畜鱼以为贩鬻者,名池为荡,谓之“家荡”,有所谓“野荡”者,荡面必种菱芡,为鱼所喜而聚也。有荡之家,募人看守,抽分其利,俗称“包荡”。每岁寒冬,毕集矢鱼之具,荡主观其具,衡值之低昂;而矢鱼之多寡,若有命而立之者,鱼价较常顿杀,俗谓之“起荡鱼”。

  而“乳酪”条则说:寒冬时节,乡农“畜乳牛,取乳汁入瓶,日担于城,鬻于主顾之家,呼为乳酪”。再据《苏州府志》及《吴县志》的记载,可知“牛乳出光福诸山,田家畜乳牛,冬日取其乳,如菽乳法之,名曰乳饼。剔点其精者为酥,或作泡螺、酥膏、酥花。”“饧糖”条称:民间以麦芽熬米为糖,名曰“饧糖”。“寒宵担卖,锣声铿然,凄绝街巷。”据《苏州府志》记述,饧糖“出常熟直塘市者,名葱管糖;出昆山如三角粽者,名麻粽糖。”故蔡铁翁的《吴俞欠》注云:“寒宵多卖饧者,夜作人资以疗饥。”嘉善钱竹西诗说:“饧挑夜担闻锣卖。”对冬末春初的时令花卉,该书云:苏州“虎丘花肆能发非时之品,如牡丹、碧桃、玉兰、梅花、水仙之类,供居人新年陈设,谓之窖花。”对此蔡云的《吴俞欠》描绘说:

  牡丹浓艳碧桃鲜,毕竟唐花尚值钱。

  野老折梅柴样贱,数枝也彀买春联。

  ■农历十一月·山西民间冬至节

  冬至,是山西民间在农历十一月的重要节日,俗称“冬”节。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今天的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称之为“亚岁”。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现在的冬至节,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的遗迹。从冬至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民间保留有涂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

  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染一朵花瓣,花瓣尽而九九出,称为九九消寒图。

  有的是横十画、竖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

  有画九个中空的格子,选好九个字,每字必须是九划。每日写一笔,最后成为一句话,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峥骨”等语,称称为九九消寒句。

  最雅致的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各家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

  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其源甚古。《中华古今注》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亦有“亚岁迎祥,履长纳庆”的句子。后来,赠鞋于舅姑的习俗,逐渐变成了舅姑赠鞋于甥侄了。主要体现在孩童身上。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送给男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现在则多数是从集市购买,形式紧跟着时代的潮流。每逢节日,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子,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

  冬至节,晋北地区的男孩子玩打岗游戏。各持一块手掌大的方形石片,一方立起,另一方按规定的成套动作,依次序掷击瞄打。打倒对方所立的岗时,继续往下进行。失败后即与对方交换掷打。先完成全部程序者为赢。女孩子们则习惯踢毽子,形式也是各种各样。大人们往往也要凑热闹参加玩耍。

  冬至节,旧俗也要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山西民间有“冬至节教书的”谚语,说的就是这种尊师风俗。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晋西北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其情盛浓。

  过去为人佣工扛活的,习惯在冬至节与东家结算工钱,准备回家。东家按传统要设宴招待伙计,并且相互商议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农村个体户企业,还保留此俗,在冬至节设宴共饮。

  冬至节,全省大部分地区习惯吃饺子。山区传统是吃糕。晋南地区兴盛熬油菜根米汤喝。也的有地方是吃馄饨,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李星民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11-23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山西饮食民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