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李星民著:山西饮食民俗
68:古代农历六月的民间年节食风

  ■农历六月·天贶节

  中国古代农历六月里,民间要过天贶节。在这一民间节日里,有一些特殊的饮食文化活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特定信仰密切相关。

  天贶节的饮宴食风:每年农历六月初,正值烈日当空,盛夏时节,故要感戴天日给人间的造化,民间逢六月六日时,要过天贶节。在这一天,人们除曝晒衣物、书籍,以避霉变、虫蛀外,民间也有祀神祭祖、禁屠宰的习俗。如宋代陈元靓著《岁时广记》卷二十四载:“祥符四年五月,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在京禁屠宰九日,诏诸路开禁。”所以元代诗人许月卿的《天贶》诗云:

  天贶逢佳节,地灵钟异人。

  今朝书上考,同人是生辰。

  部使星留次,临川月半轮。

  明年当此日,五马列朝绅。

  天贶节民间的祭食,主要是制作尝新解暑避热的食品,以供献给土神、谷神、田祖和各自的祖先。

  如梁朝宗懔著《荆楚岁时记》载: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

  南宋吴自牧著《梦梁录》卷四则说,杭州的天贶节“内庭差天使降香设醮,贵戚士庶,多有献香化纸,是日湖中画舫,俱舣堤边,纳凉避暑,姿眼柳影,饱挹荷香,散发披襟,玩,姑借此以行乐耳。”

  清代陕西延绥镇地区,每逢六月六日,民间家家户户,“鸡初鸣,作菜豆羹,俗呼浆水。迟明各携至祖茔浇奠,名解炎热”,人以后至者为不孝。咸宁县地方有“以面汤新果荐祖先”的习俗。延长县却有“用酒浆奠坟,曰解暑”的风尚。

  山西大同地方,每逢六月六日,凡有菜园之处,俱敬龙神,延宾共享神福,曰“开园”。而在左云县却有“享祀龙神”,南门外龙神庙演戏,“多有妇女踏青于此”。平遥县有天贶节以新麦饭祭天地,夜哭于门外的怪俗。灵石县沿河村庄有祭河神的风尚。永宁州民间则有食花糕的风俗。《潞安府志》说此地牧养之家,天贶节有祀享于牛羊马牧中的习尚。

  在北方南方的广大地区,在天贶节时,民间则有藏冰、储水、酿酱造醋等风俗。如元朝时,六月元大都中多市麻泥、科斗粉、煎茄、炒韭、煎饼等物。五更时分竞汲水,以备合酱之用,咸谓此日“水与醋水相同,仍以此日晒干肉,犹腊味也。”明人著《宛署杂记》说,天贶节各家取井水收藏,以造酱醋、浸瓜茄之用。传说水汲五更初汲者,可久收不坏。再如清代直隶晋县民人此日“汲井水贮瓮封之,以给酝酒、造面之用”的习俗。深泽县民间天贶节有储水造曲、造酱的风俗。《乐亭县志》说:此地“六日,热,五谷收;冷多雨。清晨汲井水贮之,经年不坏,可以造面(曲),渍醋,又以水煎盐,擦牙洗目。”

  山西《阳城县志》云:天贶节“乡村各具蒸食,牧童陈脯击鼓,竞祀山神。城市每于立伏日合酱、造曲,较常佳甚。”《洪洞县志》称:此地民人六日“五更初各家汲井水,以需作面醋之用。”

  陕西《富平县志》记述,民人天贶节,取五更时水作曲,曰厌曲。又于是日作酱,曰不生虫。

  甘肃西河县民间,每年六月初六日天贶节时,“人家于是日汲水,可以久蓄不坏,采百草和曲以酿酒。”

  在江南的苏州也有合酱的习俗。《清嘉录》卷六载:苏州谓造酱馅曰“罨酱黄”,而且馅成之后,有择上下火日合酱的习俗。俗忌雷鸣,所谓谚云“雷鸣不合酱”即指此而言。

  ■古代农历六月的时鲜美食与佳肴

  农历六月,正值盛夏,烈日酷暑,人们最喜清新凉爽,所以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主要以清淡爽口解暑的时令食品为主。由于全国各地的风俗物产不同,人们的饮食习尚也表现为各具特性。

  如北宋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卷八便记述开封府六月的时令食品时说:巷陌路口、桥门市井,都卖大小米水饭、炙肉、干脯、莴苣笋、芥辣瓜儿、义糖甜瓜、卫州白桃、南京金桃、水鹅梨、金杏、小瑶李子、红菱、沙角儿、药木瓜、水木瓜、冰雪、凉水荔枝膏等物,“皆用青布伞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唯旧宋门外两家最盛,悉用银器”盛装。爽口解暑的时令食品有沙糖绿豆、水晶皂儿、黄冷团子、鸡头穰、冰雪、细料馉饳儿、麻饮鸡皮、细索凉粉、素签、成串熟林檎、脂麻团子、羊肉小馒头、龟儿沙馅之类。因都人最重三伏季节,故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

  南宋时的《武林旧事》卷三在描述杭州天贶节时的风俗时说:六月六日,“显应观崔府君诞辰,自东都时庙食已盛”。是日,都人士女,骈集炷香,接着登舟泛湖,为避暑之游。这时节,杭州的解暑佳肴食物有:新荔枝、军庭李,奉化项里之杨梅,聚景园之秀莲新藕、蜜筒甜瓜,椒核枇杷,紫菱、碧芡、林檎、金桃,蜜渍昌元梅,木瓜豆儿,水荔枝膏,金桔、水团,麻饮芥辣,白醪凉水,冰雪爽口之物。人们的时节佩饰,有并扑香囊、画扇、涎花、珠佩等物。时令花卉以茉莉为最盛,“初出之时,其价甚珍,妇人簇戴,多至七插,所直(值)数十券,不过供一饷之娱耳”,可见茉莉花不仅仅作为观赏,而且还用作佩饰打扮的上乘之物。

  迄至清代,盛夏的时令食品和花卉,其品种种类更加丰富。如《天津志略》载称,入伏,有饮食期,初伏面饺,二伏面条,三伏为饼,并佐以鸡蛋。故有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之说。乡村农民,则于“头伏种萝卜、二伏种菜、三伏种荞麦”。山西《河曲县志》说,是月“市有王瓜、茄、蒜、葫芦、桃始结实”。在江南水乡苏州,三伏暑天,街坊叫卖的时食解暑食品有:凉粉、鲜果、瓜、藕、芥辣索粉等“爽口之物”。茶坊以金银花、菊花点汤,谓之“双花”。面肆添卖的则有半汤大面,“日未午,已散市”。早晚卖者,则有臊子面,以猪肉切成小方块为浇头,又谓之卤子肉面。配上黄(鱼单)丝,俗呼之“鱼单鸳鸯”。沈钦道的《吴门杂咏》诗说:

  流苏斗帐不通光,绣枕牙筒放息香。

  红日半窗刚睡起,阿娘浇得(鱼单)鸳鸯。

  还有卖凉冰者,供解暑之享用。王鳌的《姑苏志》说:“三伏天,市上卖凉冰。”《清嘉录》对此详加叙述:

  土人置窨冰,街坊担卖,谓之“凉冰”。或杂以杨梅、桃子、花红之属,俗称“冰杨梅”、“冰桃子”。鲜鱼肆以之护鱼,谓之“冰鲜”。

  蔡云在《吴俞欠》中也说:

  初庚梅断忽三庚,九九难消暑气蒸。

  何事伏天钱好赚,担夫挥汗卖凉冰。

  清代的京师(北京)地区,每年六月时,民间士人除争游太液金海、莲花池和净业湖赏莲,结侣聚饮外,家家户户都以赏尝莲实、河藕、鲜菱、芡实、茨菇、桃仁、冰胡儿、酸梅汤、西瓜等解渴消暑降热食品为乐事,因而盛暑饮食甚为丰富。夏日花卉亦更艳丽诱人,令观赏者流连忘返。史载,帝京莲花盛处,内则太液池金海;外则城西北隅之积水潭,植莲极多,名莲花池。

  或因水阳有净业寺,名为净业湖。三伏日,上驷苑官校于潭中浴马。岸边柳槐垂荫,芳草为茵,都人结侣携觞,酌酒赏花,遍集其下。六月朔日,各行铺户攒聚香会,于右安门中顶进香,回集祖家庄回香亭,一路河池赏莲,箫鼓弦歌,喧呼竟日。

  至于清代京师地区民间,每年农历六月时,可供民人争相品尝的时鲜佳肴更繁多。据载,京师“盛暑食饮,最喜清新,是以公子调冰,佳人雪藕。京师莲实种二:内河者嫩而鲜,宜承露,食之益寿;外河坚而实,宜干用。河藕亦种二:御河者为果藕,外河者多菜藕。总以白莲为上,不但果菜皆宜,晒粉尤为佳品也。且有鲜菱、芡实、茨菇桃仁,冰湃下酒,鲜美无比。其莲藕芡菱,凉水河最胜,有坊曰十里荷香”。承德“避暑山庄金莲映日处,广庭数亩,金莲万本,天下无二。”京师之人,常将“茉莉花、福建兰,摘以薰茶;六月菊、白凤仙,俱堪浸酒”。庭院之中,“夜兰香、晚香玉,落日香浓;勤娘子、马缨花,平明蕊放”。好一派盛夏景象。还有冰胡儿、酸梅汤、西瓜等消暑解渴之物,沿街叫卖,方便路人。所谓“冰胡儿”,是指清代京师暑伏以后,则常有贫家“寒贱之子担冰吆卖,曰冰胡儿。胡者,核也。”另一消暑之物“酸梅汤”,多以“酸梅合冰糖煮之,调以玫瑰木樨冰水,其冰振齿。以前门九龙斋及西单片楼邱家者为京都第一”。至于西瓜、六月初旬,即已登市,有三白、黑皮、黄沙瓤、红沙瓤各品种。其“沿街切卖者,如莲瓣,如驼峰,冒暑而行,随地可食。既能清暑,又可解酲”。民间誉为“清凉饮”。

  ■难读字备查

  贶:KUANG,四声,形声,从贝。本义,赐,赏赐。Grant a reward ;award。如厚贶(厚赏);贶赠(赏赐)。

  醮:JIAO,四声。1、古冠、婚礼所行的一种礼节(a courtesy at ancient hate or wedding ceremony)。如醮辞(古代举行冠礼时,父亲酌酒使其子饮用时所念的祝辞);2、道士设坛祈祷作法事(taoist sacrificial ceremony)。如:醮事(道士设坛祈祷作法事);3、嫁(marry)。如改醮(已婚妇女再嫁)。

  舣:YI,三声。使船靠岸(pull in to shore )。如舣舟(船只停靠岸边)

  挹:YI,四声。1、舀;酌。把液体盛出来(ladle out )。如挹取(汲取;滔);2、抑郁(milancholie)。如挹郁(愤懑怨恨)

  罨:YAN,三声。1、捕鱼或捕鸟用的网(net);2、掩盖;覆盖(cover)。如罨映(掩映)。本文似疑为“腌”,YAN,一声,用盐浸渍食物。

  穰:RANG, 二声。本义:禾茎中白色柔软的部分。也指瓜果的肉。1、同本义(pulp)。如秫秸穰;2、丰收(bumper harvest)。如穰川(获得丰收的平原地方);穰岁(丰年);3、泛指黍稷稻麦等的植物杆茎(stalk)。如穰子(刍料;喂牲口的草。)

  三声。1、盛多;众多(abundant)。如穰穰(众多);2、通攘。烦乱;纷乱(confused)。如穰穰(纷乱的样子);3、古代数字单位。

  馉:GU,三声。饳:DUO,四声。馉饳,(wheaten food),古时的一种面食。

  鲊:ZHA,三声。盐腌的鱼(salted fish)。

  炷;ZHU,四声。本义灯心。1同本义(wick)。如炷尽(灯心烧尽);2、烛;灯;灯笼(candle; torch; lamp; lantern)。如持炷送客(拿着灯笼送走客人);3、可燃的柱状物(an ignitable columnar thing )。如艾炷。4、点,烧(burn),如直到天明不炷灯。5、量词,用于线香。如一炷香。

  (鱼单),疑为鳝。

  酲:CHENG,一声。本义:酒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1、同本义(alcoholism);2、酒醉不醒,如解酲(解醉)。

  ■农历六月·山西民间天贶节(六月六节)

  六月初六日,晋南地区称为“回娘家节”。

  传说春秋战国时,晋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一年晋国遭灾,狐偃外出放粮,说好六月六日回家过寿。女婿决定乘狐偃祝寿之机,刺杀丈人,以报父仇。女儿探知此事,赶回娘家报了信。狐偃放粮归来,看到了民间疾苦,后悔未听亲家忠告,痛恨自己作错事情。不但不怪罪女婿,还当众承认了自己以前的错误。后每于六月初六日,狐偃必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传到民间百姓效仿,相沿成俗。

  溯其原因,晋南盛产小麦,六月六日前后,小麦已经收打完毕,正处在一个农闲阶段,是探亲的绝佳时期。民间就有“六月六,走罢麦”的俗语。

  六月六日姑娘回娘家,要用新麦产的小麦面粉,蒸一个大月形的角馍,意喻自家又获得了丰收。丈母娘招待姑爷,要做七、八样饭菜。主食有凉粉、凉面、蒸馍、烙饼等等。在安邑、解州一带,招待姑爷以吃“胡饼”为荣,传说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由于西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东床择婿时,裸体睡觉,口里大嚼的就是“胡饼”,故相沿成俗。这种“胡饼”用南瓜丝丝和精面粉做成,松软可口,非常好吃。万荣一带要吃煎饼、配以椒叶、呈五色,取意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暗喻女儿的精明强干。如果是新出嫁的姑娘,这一天,娘家还要给亲家送馍,馍内夹以碎肉,蒸熟后必须呈开口形状,称为“张口馒头”,象征着早为婆家生儿育女。这种特殊的民俗,其源盖出于远古时期的原始崇拜,属于女性生殖器崇拜的遗俗。

  六月初六日,晋北地区习惯称为“虫王节”。季节上正是农作物害虫繁衍的时期。“小民以食为天,无螟螣自然康乐;百姓望天如岁,有蟊贼幸年驱除”。这个时期也是农家盼望雨水的季节,俗语称“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而下雨能有效地抑制虫害的泛滥。是日,农家要进行集会,宰牲、设供、焚香、敬纸,虸蚄庙里祭虫王,龙王高里祭雹神,祈求保佑庄稼丰收。正如一副联语所言:“生蝗灭迹三农泰,旱魃无闻四野安”。如今,宰牲设供已不再进行了,但民间却习惯在这一天举办开园活动。凡有菜园之处,都要邀朋饮酒。六月六,晋西北人习惯郊游,称为“踏青”。

  六月初六日,我省民间亦称“晒衣节”或“晒书节”。是日,要将自家保存的皮大衣、皮套子、毛衣之类统统拿到太阳底下曝晒,据说这样可以一年之内不生蛆,不返潮。农家这一天不盛行做曲。说是用这一天做的曲拌醋,做出的醋特别酸,味道特别醇美。读书人这一天除晒书餐,演讲究给先生送礼,或是烙饼馍、做菜盒请先生吃饭。而做先生的讲究给学生反馈一枚桃,或面桃、或鲜桃,含桃李满天下之意。

  佛教与道教界还把六月初六日称为“天贶节”。传说宋代此日曾有天书降临。后来,寺观里的僧道要在这一天翻晒经卷,据说可得灵气,读起来悟解要深。

  六月初六日,民间亦称“牛羊节”,这天,东家要设宴延请牧工。

  六月初六日,在我省许多地方也演化成了庙会。

  乡宁县六月六日,要祭祀河神,抬“城隍出巡”。

  灵邱县六月六日,要为南岳府君庆贺圣诞。据《县志》载:“士民祭祀唯谨,四方商贾皆至,邑之人终岁日用所需,以及男婚女嫁钗裙衣帕之锦,皆于此日置买。市易三日毕,居民各归农业。商贾亦行,岁以为常。”一九八四年庙会期间,赶会者达六十六万人次之多。

  大同人六月里赶庙会,踩青逛唱是不可缺乏的内容。赶会时或骑马、或乘车。要携带酒饭、水果、糕点、餐具,男女老少,合家出动。到达目的地后,利用树林、空地,支起帐篷,打起地摊,撑开旱伞。因条件而异、各据地盘。然后轮流到庙会上烧香敬佛,买小吃、看杂耍,听大戏。孩子们则互相结伴嬉戏,扑蝴蝶、捉蚂蚱。姑娘们习惯采集野花,摘取地椒,填充香囊。到了中午时分,便各自生着火锅,进行野餐。饭后,爱唱者尽情地唱,喜画者尽情地画,人人根据自己爱好纵情欢乐,玩个痛快。除一些戏迷要留下看夜戏,在高会留宿外,多数人家当日赶回。

  六月里的庙会,从时间、规模上讲,五台山最负盛名,从六月初一到月底举办一个月。赶会者有汉、蒙、藏各族人民及国际友人,近年来每日不下万人,是融合宗教、文化、旅游、物资交流、科学考察为一体的综合盛会。山内村民在一个月内,全部精力为盛会服务,其收入往往占到全年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难读字备查

  螣:TENG,二声。螣蛇(winged snake):古书上说的能飞的蛇。

  蝥:MAO,二声。1、斑蝥(Chinese blister beetle);2、同蟊。如蝥贼(食禾稼的两种害虫。)

  蟊:MAO,二声。本义;吃稻根的害虫。1、同本义(grain—destroying insect )。如蟊螟(危害庄稼的两种害虫。)2、蟊贼,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pest)。如蟊蜮(比喻恶人)。

  虸:ZI,三声。蚄:FANG,二声。虸蚄,(armyworm),粘虫,幼虫头褐色,成虫习惯迁飞,是农作物害虫。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李星民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11-23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山西饮食民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