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李星民著:山西饮食民俗
64:古代农历二月的民间年节、食风

  ■农历二月·龙头节·春社·文昌会·花朝会

  一、龙头节的饮宴食风

  农历二月初二日,古代民间有过龙头节的习俗。传说此日是龙抬头的日子,因此一系列的祭祀和饮食文化活动都与“龙”有关。

  1、龙头节古称“中和节”,始自唐代。据宋代张误《云谷杂记》卷二曰:唐德宗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卷一则载,二月朔,谓之中和节,民间尚以青囊盛百谷、瓜、果子种,互相遗送,“为献生子”。

  2、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地风俗民情的不同和差异,使得民间在祭祀方式、寓意和饮食文化的内容上,亦发生变化,但其祭“龙”避虫害的主旨却是一致的。届时民间要吃太阳糕、油煎糕点、龙须面、葱饼等,并将之作为供品。对这些节目饮食文化习俗,文献记载颇多。

  3、明代的《宛署杂记》说,中和节“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

  4、《明宫史》则称:初二日,各家用黏面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是时食用河豚,饮芦芽汤以解热。各家煮过夏之酒。这时“吃稣,名曰桃花酥也。”

  5、河北《万全县志》云:二月二日,俗谓之“龙抬头”,本日食肴馔,皆以龙字取意,如食水饺者,谓之“吃龙耳”;食葱饼者,谓之“撕龙皮”;食面条者,谓之“吃龙须”。“妇女于是日切忌针黹,恐刺龙目也。”

  6、《永平府志》却说:中和节,此地农家用灰自户此至井,用糠自井引至瓮,谓之“引龙入宅”,主有财。用香油煎糕熏虫,则物不蛀,且以避虫蚁。而且“士人家塾令童子开笔,取吉兆也。是日,妇停针,俗云恐穿龙头也。”

  7、对食用太阳糕的习俗,《燕京岁时记》载: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京师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

  8、此外东北吉林地区民间,于中和节,家家户户有“多食猪头,啖春饼”的饮食习尚。《吉林新志》载,是地民间各家,将年末所食肥猪之头、蹄留至“龙头节”食之,故有“二月二,龙抬头;天上下雨,地下流;家家户户吃猪头”之谚。

  9、而西北陕西府谷县遇此节时,却户户“或食豆面,或食菜饼,谓之骑龙头”。可见,中和节期间民间饮食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是多样、丰富的。

  二、春社节日的饮宴食风

  中国古代南方广大地区,于每年农历二月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的春祈活动。这一活动被称为春社。

  1、浙江《孝丰县志》云:社日,各村率一二十人为一社,屠牲洒酒,焚香张乐,以祀土谷之神,谓之春福。

  2、《金华府志》说,社日,四乡各有社祭,以祀土谷之神。

  3、《东阳县志》称,社日,农家用青面作果,桔叶夹之,名曰社果,以献其先,乃食之。

  4、《严州府志》记载,社日,各乡具备牲醴,祭社神以祈报,毕则饮福。

  5、湖南地方,民间每遇社日,“四邻并结彩会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饷其胙。”

  6、可见,古代南方的春社祀神活动,不仅是祭神祈谷的日子,而且更是人们欢聚饮宴的节日。所以清代诗人袁景澜在《春社诗》中深有感慨地说:

  紫燕衔泥遍桑野,林鸠呼雨逢戊社。

  醵钱叠鼓绿杨村,梓里人来集庙下。

  豚蹄果盍神筵充,巫祝投交祈年丰。

  枯枝跳舞欢儿童。

  十家五家行挈队,斜阳万条远陇翠。

  嘈嘈一片酣喜声,社酒治聋各沾醉。

  人影倾欹扶醉同,桃花拦路开春风。

  归来茅屋春睡浓,催祖无吏惊邻翁。

  神赐民谷福无穷,一方血食酬神功。

  土偶能灵爵亦崇,田原麻麦青凡凡。

  香大年年拜社公。

  三、文昌会饮宴食风

  农历二月初三日,民间传说是文昌帝诞辰的日子,而文昌帝在人间有“赏功进士”的功能,所以,官府与士人都要为他祝寿,取名为“文昌会”。

  1、据《清朝文献通考》记载,清代天下府县,处处建立文昌庙和文昌宫,故每逢“文昌会”时,儒生士子均“秩而祀之”。他们不仅供奉各种“祭食”和供品,祈求来年“金榜题名”富贵显荣,还在祭祀后作会欢宴。

  2、如清代甘肃成县地区,每年二月初三日文昌会时,儒生士人便聚集“文昌宫祝寿,作会饮酒”。

  3、而在京师地区,历年文昌会届期,民间除于文昌祠、精忠庙、金陵庄、梨园馆及各省乡祠,供献演戏外,并举行祭祀香会。史称“惜字会。香会,春秋仲月极胜,惟惜字文昌会为最。俱于文昌祠、精忠庙、金陵庄、梨园馆及各省乡祠,献供演戏,动聚千人。”可见是日节日祭庆活动之盛况,确属空前。

  4、其它地方民间的活动形式也大体基本一致。所以,清代著名诗人俞樾在《文昌生日歌》诗中曰:

  春王二月月三日,世传是日文昌生。

  上自京师下郡邑,一例崇祀陈牺牲。

  老夫今朝亦早起,鸡鱼豕肉盘中盛。

  内外诸生咸会集,衣冠罗拜当轩楹。

  或言文昌乃星象,不闻入梦符长庚。

  云何随俗作生日,是以非礼诬神明。

  我谓文昌星有六,昭回于天同列宿。

  又曰:

  我歌此诗为神寿,设而为灵生为英。

  传说列星古有例,何妨仍唱升天行。

  起视奎光长万丈,依然照我东西荣。

  四、花朝节的饮宴食风

  农历二月十二日(有的地区为二月初三,或为二月十五日),传为花王的生日,逢此日,古代民间和士人有过“花朝节”的风俗。这一天,民间幽人韵士,有赋诗唱和、游赏、赏花、饮花朝酒、聚宴、演戏以及祈福等种种活动,但因各地风俗而有不同。

  1、如南宋吴自牧撰《梦梁录》一书云: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故“都人皆往钱塘门外玉壶、古柳林、杨府、云洞,钱湖门外庆乐、小湖等园,嘉会门外包家山王保生、张太尉等园,玩赏奇花异木。最是包家山桃开浑如锦障,极为可爱”。是日帅守、县宰还率僚佐等员出郊,“召父老赐酒食,劝以农桑,告谕勤劬,奉行虔恪”。

  2、天庆观递年设老君诞会,燃挂万盏华灯,“供圣修斋,为民祈福。士庶拈香瞻仰,往来无数”。

  3、崇新门外长明寺及诸教院僧尼,建佛涅盘胜会,罗列幡幢,有“种种香花异果供养,挂名贤书画,设珍异玩具,庄严道场,观者纷集,竟日不绝”。

  4、清代北京地区民间,每年二月十二日传为花王诞日,届里,“幽人韵士,赋诗唱和”。春早时赏阅牡丹,“惟天坛南北廊、永定门内张园及房山僧舍者最胜。除姚黄、魏紫之外,有夭红、浅绿、金边各种”,这些都是江南所无的。

  5、而地处江南的江西瑞州府地区,每岁花朝节时,学者士人则有“采百花酣饮赋诗,各学徒争饮谒长,谓之花朝酒”等习尚,较有代表性。

  6、除民间的节日活动外,清代在宫中花朝节也有宴饮、赏花、观戏等较高层次的庆贺活动。据文献记载,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每年都要驾幸颐和园“剪彩”和观戏。史云,花朝节慈禧太后至颐和园观剪彩,“时有太监预备黄红各绸,由宫眷剪之成条,条约阔二寸,长三尺”。太后取红黄者各一,系于牡丹花,宫眷太监则取红者系各树,于是满园皆红绸飞扬,而宫眷等亦盛服往来,五光十色,宛如穿花蛱蝶。系结完毕,慈禧太后便开始观剧。演唱花神庆寿事,树为男仙,花为女仙,凡扮演某树某花之神者,“衣即肖其色而制之。扮荷花仙子者,衣粉红绸衫,以肖荷花,外加绿绸短衫,以肖荷叶。余仿此。布景为山林,四周山石围绕,石中有洞,洞中有持酒尊之小仙无数。”所谓小仙者,即各小花,如有金银花、石榴花等是。接着“群仙聚饮,有虹自天而降,落于山石,群仙跨之,虹复腾起,上升于天。”

  ■古代农历二月的时鲜美食与佳肴

  古代二月民间的时令时品及花卉的品种为数不少,丰富了年节和平日民间的饮食文化生活内容。

  1、据载,元朝时每月有荐新进献各时令食品的习俗。如太庙荐新,果含桃、菜、笋。祭物有哈八鱼、鲔鱼(均由黑龙江进贡),“神厨御饭、秃秃麻羊头、羊肺、粉羹、馒头、酪解粥”等食品。

  2、清代京师地区的二月民间鲜令食品,则有火焰赤根菜、火焰赤根菜虾仁馅饼等。时令花卉却有丁香花、寿带花、杏花、梨花等多种。对此,文献记载道,每年农历二月,菠棱于风账下过冬,经春则为鲜赤根菜,老而碧叶尖细,则为火焰赤根菜。同金钩虾米以面包合,烙而食之,乃仲春之时品也。至若丁香紫、寿带黄、杏花红、梨花白,所谓万紫千红总是春。元鸟至,则高堂画栋衔泥结草以居;至秋社,城村燕各将其雏于采育东土阜,名聚燕台,呢喃竟二日而后去。

  到每月下旬时,清代京师街头多有叫卖小油鸡、小鸭子者,市民争购之,喂养至秋后,则可食之。故每年春季“二月下旬,则有贩乳鸡、乳鸭者,尚街吆卖,生意畅然。盖京师繁盛,鸡鹜之属日须数万只,是皆以人力育之,非自乳也。”执此业者,名曰鸡鸭房,一般分布集中在齐化门、东直门一带。

  ■难读字备查

  (鹜,WU,四声,形声,从鸟,1本义鸭子duck,如鹜列即鸭排列成行;鹜舟即鹜形的小舟。2野鸭wild duck,如鹜伏即像鸭子那样伏着。3引申为追求seek for ,如好高骛远。)

  (鲔,WEI,三声。1鲔鱼euthhynnus yaito ,体呈纺锤形,背蓝黑色,腹灰白,背鳍和臀鳍后面各有七或八个小鳍。生活在热带海洋,吃小鱼等动物。2鲟鱼和鳇鱼的古称sturgeon。)

  (劬,QU,二声,形声,从力。1本义劳累劳苦,如劬苦、劬瘁等。)

  (醵,JU,1大家凑钱饮酒contribute to a feast,如醵钱即凑钱买酒。2聚集,聚敛contribute,如醵金即敛集众人的钱财。)

  (盍,HE,四声,会意。1本义覆盖gather。2合gather,如盍簪即士人聚会。3何不why not,如盍不即何不。4何,什么,怎么what,如盍如即何如。)

  (黹,ZHI,三声,用针做的活,特指除单纯用针缝的以外的活,如刺绣、编结、绒绣needlework,如针黹。)

  ■农历二月·山西民间青龙节·花潮节

  二月初二日,俗称青龙节。

  青龙节的渊源,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山西民谚就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晋南地区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上担水,以免带回龙卵。在河边、井旁走动与劳作时,很注意安静,尽可能不弄出声响,以免惊动了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

  晋北地区这一天,盛行“司钱龙”。早上太阳未出山,家家户户提一把茶壶,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按照这一年几龙治水推算,在茶壶内放几枚铜钱或硬币。汲水以后,随走随倾地洒一条水迹回到家,将余下的水与钱全部倒入水缸,钱龙就引回家来了,意喻一年发财。引钱龙时特别忌说话,以免惊跑了钱龙。

  晋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先将铜钱置放在灰线圈内,手拉线牵回家中,用容器盖住即成。

  晋东南地区的引钱龙,是用灶灰,洒一条弯弯曲曲的灰线,从门外一直通到厨房,围绕水缸一圈即可。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青龙节里,民间流行着许多驱毒的活动。《阳城县志》记载:“百蛰初惊,悬天师符以辟虫毒。”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晋南地区民俗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晋东南地区民俗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也有的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为“薰蛐蜒”。晋中地区民俗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蛋、壁虱不敢上炕哩”。用石灰在厕所及门前围上一条线,称作除瘟。吕梁地区习惯家家扫除房屋。晋北地区讲究“糊狼嘴”,用麻糖或黍米面团粘贴在二郎神吠天犬的嘴边。

  青龙节,晋南一些地方称为“花潮节”。人们携带酒肴,来到郊外,选地围坐,亦歌亦舞、尽怀欢饮,称作“游春”,“踏青”。晋东南地区习惯用秫粉制作煎饼,慰问妇女。晋中地区儿童习惯放风筝。一些县讲究此日打灰窖,祀土地神。晋北地区喜食面条、粉条,名为挑龙尾。并要吃糕糊狼嘴和吃梨败火、打脏气。吕梁地区喜食煎饼,称为“揭龙皮”。晋南这天一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晋西北地区讲究青龙节大闹社火秧歌,垒砌旺火盛况酷似其他地方的元宵节。

  青龙节,晋北地区民间讲究吃灶王爷前的枣山。一家几口人,将枣山切成几块,人均一份,最上面的三尖部分归家长享用。

  芮城(匚合)河的青龙节,有一种坚持千余年的古会,可称为奇俗。据传始于汉光武帝年间,迄今已1800多年,为纪念东岳大帝黄飞虎治水有功而三社联典庆贺,故又称“三社典”。这天,山民们尽兴狂欢,并将各自家中最珍贵的宝物都展示出来,民间又称“亮宝会”,取宝能驱邪避灾之意,希冀年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届时,妇女们身着彩装,演唱传统的民歌小戏;男子们则扮演粗犷强悍的天神、地祗武将及文臣、八仙、俗神等,或骑马坐轿、乘车、抬杆;或赤身裸体,腰系野布;或土布裤衩,身背铡刀、冰凌、粗檩、石磨,大展阳刚之气。当地戏称“(匚合)河二杆”。社火氛围由锣鼓组成并渲染,打击法古朴、原始,俗称“撇锣鼓”。传统节日尚有耍狮子、跑旱船、高跷、背人等等。整个活动从村外出发,浩浩荡荡,一直到泰山神庙旧址结束。

  过了青龙节,整个“过年”就算结束了。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李星民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11-23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山西饮食民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