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李星民著:山西饮食民俗
60:六月六食俗

   六月初六,是山西民间小节之一。此日晋南、晋中、晋北节名不同,饮食各异,反映了人们特定的生产、生活和信仰习俗,流传下众多的民间美食。

  六月初六日这天,晋南民间要过“回娘家节”,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晋国的狐偃过寿(《饮食风俗》):狐偃跟着重耳流亡十九年,复国后位列上卿,每年六月六过生日,贺寿附势者门庭若市,骄横之心渐生。亲家赵衰相劝,却被当众羞辱,气郁而亡。次年灾荒,狐偃外出放粮,说好六月六回家过寿。女婿预谋祝寿之机,刺杀狐偃,以报父仇。女儿探知此事,赶回娘家报信。狐偃放粮期间,目睹民间疾苦,后悔未听忠告,痛恨作错事情,回来后不但不怪罪女婿,还当众承认错误。后来每年六月初六日,狐偃必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民间相仿沿袭成俗。

  在晋南,民间俗语“六月六,走罢麦,请姑姑”,实为麦收后农闲,正是出嫁姑娘探望父母的机会,故此日有“姑姑节”或“回娘家节”之称。《山西民俗》载,此日回娘家,要带上新麦蒸的大月形角馍,意喻自家获得丰收。丈母娘招待姑爷,要做七、八样饭菜,主食为伏日之凉粉、凉面、蒸馍、烙饼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烙饼是百姓伏天养生、待客的美食,其制法与石子饼在远古时同源而在西汉时分流、明清时成熟。民国初年开化市的葱花烙饼,久负盛名,解放后还被评为太原市十大名吃(《醋乡特色》)。

  在晋南安邑、解州一带,招待姑爷以吃“胡饼”为荣。《艺文志》记,西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是古安邑人卫铄的衣钵弟子,在当地颇受崇敬。传说王羲之被择婿时,正袒腹于东床大嚼“胡饼”。东床快婿由此而来,胡饼待婿也沿袭成俗。待婿“胡饼”用南瓜丝丝和精面粉做成,松软可口,非常好吃。

  晋南万荣一带这天则吃煎饼。饼配椒叶,呈五色,取意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暗喻女儿精明强干。《名食掌故》记,吃煎饼在上党的屯留等地还流传着王员外的女儿“以煎饼作纸,以大葱作笔,智助马良金榜题名”的传说。当地此日以煎饼招待姑爷,故还有夫妻恩爱、金榜题名的鼓励。在晋南如果是新出嫁的姑娘,这一天,娘家还要给亲家送馍,馍内夹以碎肉,蒸熟后呈开口形状,称为“张口馒头”,象征着早为婆家生儿育女。这种特殊的民俗,盖为远古时期女性生殖器原始崇拜的遗俗,演变成后来的名吃“肉夹馍”。

  晋北一带民间称六月初六日为“虫王节”,民谚“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说的就是百姓祈盼六月雨水抑制虫害。此日,过去农家“虸蚄庙里祭虫王,龙王庙里祭雹神”,焚香、敬纸之外,还要宰牲设供,进行集会。民间多杀猪宰羊,祭后烹菜,普遍要煮绿豆粥喝。这一天凡有菜园之处,还要举办开园活动,邀朋饮酒。大同一带,人们还习惯郊游,采野花、摘山椒,携酒肴饮宴,称为“踏青逛唱”。

  晋中一带民间,这天有犒劳劳工之俗,似现在的“劳动节”。有的要给教书先生送烙饼、馍馍、菜盒子等。太原的茄盒明代就名闻天下,相传为三立书院先生食品,后传播各地。而此日,先生要返给学生一个桃,喻桃李满天下。过去榆社等地家家蒸面鱼、吃面条,晚上请长工吃席饮酒,而长治一带则做北瓜臊子碱面条打牙祭。平遥民间习惯在这天用新麦粉蒸制面圈,谓之“水圈”,祭供后分食。繁峙东部地区民间制作“西葫芦包子鲜羊肉”来犒赏长工。除了这些节日外,榆次还有五谷节,太谷有瓜王节,皆为祈求丰收之意。

  六月六日这天,全省盛行合酱、造曲,或说此日之曲做醋,味道甘酸醇美(《阳城县志》)。佛教与道教界还把六月初六日称为“天贶节”,源于宋代此日“天书”降临,渐演变成后来的僧道晒经、儒生晒书、妇女晒衣。部分地区还演化成了庙会,著名的有灵丘庙会、大同庙会和五台山庙会,各色瓜果、小吃相伴,颇多爽口之物。

  这些六月初六日习俗,至今晋地虽简犹存,人们以自己特有的美食来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祝愿。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李星民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11-23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山西饮食民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