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李星民著:山西饮食民俗
53:晋南馍

  山西南部的人们爱吃馍,特别是运城人“无馍不饱”。民间宴席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一个个雪白的馍开始上桌,也上来了一份莫能道之的独特惬意——

    外地人不知“馍”为何食,若说“馒头”或“蒸饼”,疑虑便可顿消。其实,“馍”乃方言,发音最古。“馍”从莫。莫是晋南炎黄时期就有的一种可采之食,《诗·魏风》有“彼汾沮洳,言采其莫。”《陆玑疏》注曰:“莫,茎大如箸,赤节。节一叶,似柳叶,厚而长,有毛刺,今人缫以取茧绪。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为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谓之酸迷,冀州人谓之干绛,河、汾之间谓之莫。”故黄帝娶河汾之女,号曰“嫫母”。相传嫫母发明了石磨(因嫫母发明而称磨)后,人们磨粒成面、置甑蒸熟而食,将所蒸面食袭“嫫”音称之为“馍”,也有拟“磨”而写作“饝”。

    到了汉代,面食统称为饼。“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释名》)。溲面合并后,熟烹之法不同,又有不同名称,“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煮而食者,呼之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古今事物考》)。故自汉以来,“馍”又有“蒸饼”之称,后避宋仁宗讳,又称“炊饼”、“笼饼”。再后将扁圆形的面品专称为“饼”,但晋南人仍呼为“馍”,如运城的羊肉泡馍、肉夹馍等,所用“馍”即是蒸面饼或烤饼。三国始,“诸葛亮南征,将渡泸水。土俗杀人首祭神,亮令以羊豕代,取面,画人头祭之,馒头名始此”(《事物纪原》),即诸葛亮取猪羊肉馅的蒸饼画上人头,替代“蛮头”以祭,后来馍又有“馒头”之名,或称“馒首”,宋后又将有馅的馒头分出独称“包子”。以此溯源析流,乃知“馍”名之后,方有“蒸饼”、“馒头”,虽囿于方言,难隐其古。

    晋南馍,制法与其名一样古老。制作晋南馍用“酵子”起面,不加碱。“酵子”地方又言“着和得”,是一块发酵晒干的面团。制作时先将干的“酵子”用温水泡开,倒入面粉拌匀和成团,发酵三四个小时(夏天),充分膨胀后,取新面粉掺入,置于案上连续揉搓至光滑均匀,再揪剂分揉成型,用面布盖住,醒半个时辰,即可上笼,大火蒸熟。这种加酵子制法,最为古远。《周礼·天官·醯人》有“羞豆之食,酡食糁食。”汉代郑司农注云:“酡食以酒为饼,民人用酵糟”,即以酒釀或酵面来发面而蒸,为周宫廷和民间美食。因发面要技巧,发得不好,整块面团便会酸臭败坏,故民间传之不广,唯晋南人世代相袭最擅此技。

    以此技而制的晋南馍,又暄又大又白又甜,不需菜便能美美地过一把瘾。晋南人爱馍,还赋予了许多礼仪内容。如岁时节日:亲戚来了,要蒸花卷馍;过年串亲戚,要蒸混沌馍;正月十五,要蒸生肖馍;清明祭祖,要蒸子推馍;小年到了,要蒸枣山馍。再如人生礼仪:小孩满月,蒸一个圐囵馍;贺婚送礼,蒸一对石榴馍;老人过寿,要蒸寿桃馍;老人过世,要蒸包容馍。于是馍在人们手里变得寓意不同、形状各异,馍上的花鸟鱼虫竞显技艺,又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叫“花馍”。与运城、临汾接邻地区蒸馍技艺也争奇斗艳,如阳城的狮头馍、长子的高桩馍、高平的佛手如意馍、雪花铺层馍等。

    晋南馍还被用来切成薄片,烤黄晒干,民间食之以消食化滞。这种食疗法,古已有之。《本草纲目》谷部记有“【时珍曰】小麦面修治食品甚多,惟蒸饼其来最古,是酵糟发成单面所造,丸药所须,且能治疾,而《本草》不载,亦一缺也。惟腊月及寒食日蒸之,至皮裂,去皮悬之风干。临时以水浸胀,擂烂滤过,和脾胃及三焦药,甚易消化。”今运城多有专制干馍片(或称馍干)的食品厂,货销到全国各大超市,百姓多作养胃小吃。

    现在太原城里有蒸卖晋南馍的,但不及运城“馍铺”发达,也不及原产地的麦香味浓。前些日参加友人儿子的婚礼,全晋会馆上了一打金银馒头,吃后感觉颇不一般。询问,果然是请的运城人用运城面粉制作。看来,晋南馍要好吃,面粉也很重要。外卖打包一份带回家与妻同享,妻更是呼友唤女做盛大晚餐,仿佛过节一般。此凡融融之乐中不禁想起陆游的一首诗:“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意治酒肴。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李星民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11-23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山西饮食民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