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李星民著:山西饮食民俗
47:食珍娃娃鱼

  初识娃娃鱼,是在蒲剧《游龟山》的戏文里。

    幼年时期,我经常陪母亲在正月里看蒲剧。因为小,戏是不大看得懂,也无耐性。还要陪着,因为嘴馋那戏场子上的油煿凉粉和烧饼,当然主要还是责任重大赋予的一份自豪——要给母亲念字幕上的戏文。《游龟山》开场即是渔民胡彦,在江中偶得一条娃娃鱼,拿到龟山去卖,遇上正游玩的总督儿子卢世宽,把他的娃娃鱼抢去不给钱。娃娃鱼是何鱼?为何要抢?虽心里暗想,但多半不知不觉瞌睡了去,醒来时已是躺在自家的火炕上。

    后来对娃娃鱼了解多了起来,知其学名大鲵,是一种能翔于水、行于地的珍稀两栖动物,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就记有“龙侯之山,泱泱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四足,其声如婴儿”。大鲵与恐龙同时代,有“活化石”之称,传说是龙的化身。《山海经》有“龙鱼陵居,一曰鰕”,《尔雅》又记“鲵之大者谓之鰕”,以此推断,大鲵正是四足龙的创作原型、伏羲族的图腾神,古人视为神圣。这个3亿年前就存在的中国特有动物,大者可长两米、重超过180公斤(《大鲵文化》)。中条山所处的晋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腹地垣曲县马家河产的娃娃鱼,本身就是一种传奇,为山西名特珍品。

    娃娃鱼寓食之传奇,有《西泽补遗》,记儒士避乱携妇匿于幽壑,钓异鱼而食,年八十得子。术士张道陵寻丹至此,乞食于儒士,豁然开怀,甚异之,问其所以,儒士俱告之,道士乃名此鱼为鲵,意为送儿之鱼,并以双鲵交合为本教图志,衍天地万物之阴阳变化玄机。

    此虽为传说,但娃娃鱼的确具有药用功能,历代中草秘方多有记载,如《本草纲目》记“鳞目、滋阴补肾、补血行气治痴疾”,《本草经集注》、《本草拾遗》等药典中也有“治痴疾、治顽疾”描述。民间还多用其肤、腺、胃等制成烧烫伤药、防麻风病药和小儿消化不良药等。现代临床观察,其滋阴补肾、补血行气,对贫血、霍乱、痢疾、疟疾、血经等有显著疗效,且在提高智力、美容、益肤方面功效显著,体内富含的MT可调节人体微循环,预防重金属中毒,延缓衰老,用于老年痴呆和癌症辅助治疗。

    如果说《西泽补遗》记述的是汉代故事,那么到唐代则有“食鲵鱼,缚于树上鞭之,身上白汗出,如构汁,去之方可食,……肉有芳香,似山椒”(段成式《酉阳杂俎》)的确切食法,但一直到明代民间食之并不习以为常,《本草纲目》记“今渔人网得以为不利,即惊异而弃之,盖不知以可食如蛇也。味甘,有毒,食之无瘕疾”。民国时,晋地誉其为“水中活人参”,多红烧、黄焖、清炖之法,肉质嫩白而味甘,为山西名吃。

    今天,野生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禁止捕猎。但有人爱吃、想吃,巨大的商机刺激“娃娃鱼”驯化繁殖方面的科技进步。垣曲县有关部门建立了娃娃鱼人工养殖场,集资源保护、养殖观赏、旅游休闲、文化交流及开发利用为一体,视吉祥之物予以保护。若野生动物保护与人工繁育、商业利用三者兼得,那么严格审批执法与市场监管,加快科技养殖与产业化发展,无疑是晋食之珍娃娃鱼“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之路。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李星民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11-23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山西饮食民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