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李星民著:山西饮食民俗
32:苏昧道与郭杜林

  今年月饼市场,各家如武林会盟,独门绝招频出,此时尘埃稍落,凸显本地特色品牌—— 苏昧道(注册商标为苏昧道)与郭杜林。

    月饼为中秋之夜品茶赏月之点心,其鼻祖可溯源到商末周初。《点心考》记载,武王伐纣,太师闻仲出征古唐,用当地饴、面混制糖饼,作为士兵干粮,此为糕点起源。但中秋如何有专供之饼,还与中秋节历史演变有关。

    中秋节,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溯其源,最早见于《周礼》、《尚书》等,有“宵中,星虚,以殷仲秋”,《礼记》亦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说明西周时秋季就有隆重拜月活动,一直到三国时代仍有“秋暮夕月”之俗。

    此俗到唐代,中秋赏月、玩月盛行,渐成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饼入中秋,亦自唐始。相传一年中秋,李靖征战而归,恰逢西域献饼,唐高祖李渊大喜,说:“应将此饼邀明月,四海升平庆团圆”。但唐朝中秋吃饼之俗并未形成。到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并且以点心供月,苏轼诗誉“小饼如嚼月,中有饴和酥”,其状疑似现在太原的苏昧道月饼皮酥馅美。南宋时始有月饼叫法,最早见于吴自牧的《梦粱录》中,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且作为点心四季食用。

    月饼成圆形,专用于中秋且相互馈赠,始于明代。元末明初,朱元璋起义后,相传夜梦一统江山,遂命常遇春北上联合各路义军攻占大都。足智多谋的刘伯温想出一个绝妙主意,为了秘密发动群众,把在八月十五晚上约期起义的时间写在纸上,放进月饼里,并在月饼上点上“朱红”。当参加起义的群众吃到月饼时,就都知道行动的时间了,从而一呼百应。到明代,遂成中秋相互馈赠月饼之俗,且多为圆形,喻团圆。《帝京景物略》云:“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至今如苏昧道月饼,其产品表面有品名红印、底部有方形垫纸,今人多以传统之美赞之,殊不知七百年传承的还有这样一个圆梦故事。吴宽曾有诗“腻滑津津色未干,聊因佳节助杯盘。图画莫使依寒具,书信何劳选月团。曾见范公登杂记,独逢吴客劝加餐。当筵一嚼夸甘美,老大无成忆胆丸。”

    到清代,《名食掌故》记山西有名的月饼,一个是古县的八珍月饼,因用八种馅料制成而名。一个是郭杜林月饼,相传还有一个歪打正着的起源故事。清初太原城一家糕点铺,有姓郭、杜、林的三位师傅,喝酒误了时辰,饼面已发酵。师傅们往发酵的面团中掺和生面,并加碱面与油糖做成一种包馅饼,称“三糖饼”,上市后广受百姓欢迎,人们称其为“郭杜林”月饼。其技艺后来不断改进成熟,现已成为太原市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个是乡间的“笨月饼”。在山西乡野民间,制作月饼称“打月饼”,生动表述了月饼模子压、扣之工序。供月神,晋中制作的月饼为四个一套,称“套月饼”,而晋南多制一个特大月饼,祭后分食谓之“团圆”,若有未归者,还要留出一块。在晋北繁峙,月饼成球形,风俗甚异。

    无论市井与民间,中秋月饼一朝盛于一朝,借着文人推波助澜之力,隋唐以降,开科取士,有三年一次秋闱大比,多被安排在八月举行。士子们以文取名远离家乡,此时胜景与激情相融,多有诗词歌赋,志记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斫桂到嫦娥奔月,从貂蝉拜月到玄宗游宫,充满了天人通感的神异空灵,烙进了月饼承载的不朽美图。对于那些士子,若是应试高中者,人们亦誉为月中折桂。

    今年月饼市场折桂的苏昧道与郭杜林,不仅仅是其传承的工艺、成熟的美味,还有着一份悠久的文化意韵在。这份意韵,跨越了历史的时空,永恒地在人间情与爱的世界里,融为一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祈福。

 
郭杜林制作技艺入选“非遗”
郭杜林月饼
四位“郭杜林”月饼的第三代传人用传统工艺制作着“郭杜林”月饼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李星民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11-23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山西饮食民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