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李星民著:山西饮食民俗
14:七夕吃巧食

  今年的七夕节在87日,恰遇二十四节气的立秋,可谓是初秋首节。这个在人们生活里渐渐被遗忘又渐渐被复苏的节日,能否为北京奥运的前夜,浓妆淡抹出一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少女节”、“情人节”,是庆贺天上牛郎与织女一年一会的节日,民间习惯称为天河配,最早源于古人对星宿的崇拜,因此古代又称“星期”,山西人王勃《七夕赋》有“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两汉时期,七夕节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开始融入了思“情”、乞“巧”等活动,《西京杂记》、《荆楚岁时记》等有记。专家考证,牛郎织女传说源于美丽的天河梁下、沐浴池畔,因此在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山西河顺县被授予了“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称号,今年牛郎织女传说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期必有殊食。七夕节饮食,两汉以前多为尝黍,魏晋南北朝时流行吃汤饼 (《太平御览》),唐朝流行吃斫饼(《唐六典》),到宋时已有巧果面点出现,称为“笑厌儿”、“果食花样”等,街市有售(《东京梦华录》)。巧果是七夕节民间巧食中最有名者,民间迄今有制。过去巧果的做法是,将白糖入锅熔为浆,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于案上擀薄,晾凉绾作结,如梭形,入油炸至金黄即成。除了巧果,巧食中还有巧花,是面里包了馅心,置于刻成花鸟鱼虫的模子里,像手工制作月饼一样扣出面花,再蒸(或烤)成熟。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面人。而花瓜,是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

    记得小时候,巧果、巧花、面人、花瓜等这些个巧食,要分别装碟后盛于木盘之中,邀三五伙伴,设香案,祭双星。女孩乞巧织,男孩乞巧耕,学生乞巧读,然后分食于庭前月下,望着遥远的夜空,一边听大人讲着美丽的神话,一边着急地等待着去葡萄园听鹊桥相会的牛郎织女说悄悄话。这种巧食乞巧的场景,清代的蔡云就曾写诗云“几多女伴拜前庭,艳说银河驾鹊翎。巧果堆盘卿负腹,年年乞巧竞双星。”若是那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心思也会有些秦观《鹊桥仙》的意味:“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金风玉露相逢,胜却人间无数。巧食作为节日美食,不仅有口福之美,还有寓意之美,所谓形神兼备,又岂能默默无闻于时代美食之林?当然真正的巧是乞不来的,这一民俗文化的本质是从孩童心底激发出一份对美好的渴盼、进取的意愿,是一次生动的精神洗礼与塑造。传承文化,从创新传承载体开始。全晋会馆前些日据民间巧果制法创新的一道巧食 “织女梭子酥”,形如梭子,色如霞锦,皮儿酥脆,馅心甜美,受到了许多美食家的称赞,不知道今年七夕节能否向大众顾客售出?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山河处处锦绣多”。时代进步,文化弄潮,巧食随七夕节的复苏将不断传承发展,成为人类美食林中成长的椿萱、精神家园里绽放的芝兰。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李星民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11-23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山西饮食民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