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李星民著:山西饮食民俗
12:端午食粽

  每逢仲夏端午前后,山西民间食粽之习俗,盖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粽子,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本作“糉”,音同“粽”,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宋 《集韵》有“糉,角黍也。或作粽。”宋明以前,多称角黍。

    百姓吃角黍,在商周时代就有了。《礼记》、《荆楚岁时记》等载,夏至之日,新黍成,古人以苇叶包黍成牛角形,以尝黍祭祖,庆贺丰收,皆因古之黍、牛角皆为祭祖之物也。

    东汉后期,角黍在仲夏端午开始食用。周处的《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烹鹜角黍,龟鳞顺德”之记载,因角黍之阴(苇)阳(黍)相包、“俎龟粘米”调和,可消灾强身。晋及以前,端午被视为避恶之日,多有沐兰汤、采草药、插艾叶、戴香包和百索(五色丝线)等活动,饮食则有制凉茶、饮雄黄酒等传统,皆为除邪祈福,此远古习俗至今犹存于山西民间。晋之烹鸭源于食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晋人以野鸭代之,此俗后流传不广。

    三国时代,端午食角黍始赋新传说。刘义庆《世说新语》云:“周时,楚屈原以忠被谗,见疏于怀王,遂投汩罗而死,后人吊之,因以五色丝系角黍,于节日投江以祭之”,吴钧《续齐谐记》更有屈原显灵,说楝叶、五色丝为蛟龙所惮,教人系角黍以祭的神话。此后唐宋文人多认此说,端午节变成了以食角黍祭屈原的节日。然各地此节百姓怀念不同,如吴祭伍子胥,越祭曹娥、秋瑾,晋地代州则流传常遇春祭母、介休以晋糕祭介子推等,人物不同,中华英烈之忠孝精神则一脉相承。

    唐宋及后,角黍被最终固定为端午节令纪念食品,开始加入不同馅心,制成不同形状,且相互馈送明礼。明清以后,多用糯米包裹,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糉,俗作粽……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

    山西民间粽子,以苇叶相包,多为古法。如纯黍米或白米粽子,不加馅心,蘸糖吃,称“角黍包金,香蒲切玉”,为远古遗风,唐韦巨源《食谱》有记。还有“二米粽子”,早在西晋时即有,《食经》的“粟黍法”,即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

    今山西粽子仍以黍米或糯米包红枣制粽为最多,美其名为“黄金白玉裹玛瑙”,是北宋小枣粽的延续。山西从南到北有九大名枣,如平陆屯屯枣、运城相枣、稷山板枣、临汾尧枣、太谷壶枣、交城骏枣、柳林大枣、保德油枣等,均可成粽子馅料,稍加变化又有枣泥馅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意在读书郎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家有中考、高考学生的,有些家长也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山西又是小杂粮王国,豆类最多,以豆类或豆沙为馅的粽子也很普遍。除吃粽子之外,山西民间还有吃凉糕之俗,有的地方称晋糕,为暑夏美食。有的兼食麻团,为唐朝端午食粉团之遗风 (《开元天宝遗事》)。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今天,晋人传承晋粽传统之时,又视江南竹叶咸味粽为新宠。美食之交融,文明之大化,可谓南北地神奇佳品,三千年玄妙风俗,赋作诗云:“万物幻化终有因,千年角黍在三晋。古为庆丰祭祖魂,今说忠孝馈朋亲。”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李星民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11-23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山西饮食民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