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太原沧桑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bt.jpg (7343 字节)

走遍山西 第10章:穿越蟒河

  10月4日早晨,我们背着重重的行囊从阳城二招向县城东关走去,因为那儿才有开往蟒河风景区的汽车。一辆迎面而来的昌河面包车突然停了下来,司机探出头来我们去哪儿,我一看车门,上面写着桑林乡桑林村,这正是我们要找的车。车上已经坐着两位游客,加上我们,票价一共70元。

  车上的两位小伙子都是武汉人,其中一位供职于阳城电厂,就是那座曾经号称亚洲最大、全部向江苏省供电的火电站,由晋城前往阳城的路途中,可以看到他们高耸的冷却塔和烟囱。另一位是他的同学,利用国庆假日专程从武汉来看望他。

  蟒河的全称是山西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专家们称为我国东部地区已知最大体量的石灰岩钙化峡谷、石灰岩名山自然风景景观中的佼佼者,在山西是以山水秀丽而著称的生态旅游风景区。前文中提到的桑林,相传曾是古代明君汤王祷雨的圣地,蟒河就隶属于这个乡。据说,有关部门计划将桑林乡改名为蟒河镇,其实,阳城县城距桑林26公里,而桑林距蟒河自然保护区的中心蟒河村还有近20公里的路程。

  蟒河做为全省知名的旅游景点,交通等基础设施却相当落后,由阳城至桑林,仅有砂石土路相通。今年阳城县投资修建旅游公路,原计划国庆通车,却因为资金不到位而被迫停工,很难想象这种事情发生在经济还算发达的阳城县。昨天下午,进入县城的一家旅行社了解情况时,得知阳城县今年的游客明显少于去年,原因就在于此。好在这条公路目前已经恢复施工,明年前来的游客可就方便多了。

  车行一个半小时,到达蟒河自然保护区的入口树皮沟。游客均由此弃车步行,进入方圆20余平方公里的蟒河自然保护区。

  在山腰间穿行许久,过莲花峰之后,即开始下山,下山石阶共有二千余级,我手中的一幅地图称之为“十八盘”,而事实上,这段小路在当地却另有其名,叫做“八百里稀屎圪洞”,名字虽然不太文雅,但极富乡土气息。而早在云梦山时,我们就听到了一个在阳城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民谣,“稀屎圪洞,八百里长”即是其中一句。这段山路当然没有八百里长,但崎岖的山道和沉重的背包依然让我汗流浃背如同刚从水中捞出来一般,引得沿途游客不时向我投来同情的目光。

  下到山谷底部,两侧青山耸峙,奇峰突兀,峡谷风光可谓山西之冠,即便是较之野三坡的百里峡也并不逊色,只是稍宽一些而已。

  沿清幽的谷底行进,不久即看到一个泉水出口和一个瀑布。正在感叹水资源奇缺的山西能有如此秀水之时,一个更大的出水口出现在了我们面前,山壁上隐约有一个山洞入口,泉水从直径约三米的洞口喷涌而出,沿山坡形成一个小瀑布后汇入谷底一路向下游流去,这儿就是蟒源。

  迎着飞溅的水花顺着小路爬向出水口,从近处观察,才发现远眺时颇为幽深的山洞其实非常的浅,泉水就是从洞口的岩石缝隙中流出来的,因为水量极大,蟒源出水口轰然有声,汾河源头原来建有雷鸣寺,因为汾水出山之声如若雷鸣,如今的汾源已经不闻泉水雷鸣,但没有想到却在蟒河感受到了同样的效果。

  类似于蟒源这种从石灰岩溶洞中涌出的泉水在地学界被称为“岩溶泉”。抬头仰望,蟒山青青,正是这些保护良好的植被,才涵养了水源,使得峡谷内左右逢源,不断有新的岩溶泉汇入蟒河。

  蟒河之名,得之于蟒山,蟒山之名,来自于王莽追刘秀的传说,这一传说在晋东南一带的几个县都有流传,并为我们留下了一些至今沿用的地名,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陵川县的王莽岭。蟒山之名也与王莽追刘秀的故事有关,而且,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山西历史地名录》中,此山的正式名称还是莽山,到了80年代,因为旅游业的开发,才加上了那个虫字旁,并以蟒河来称呼整个自然保护区。

  蟒源对面,建有一批旅游服务设施,正在我们吃饭的时候,遇见了刚刚从后面赶过来的那两位武汉旅友,我们相约下午在黑龙瀑布碰头,夜晚结伴投宿。

  人们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但是,《国际歌》告诉我们,“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山的灵气来自于水,而蟒河的水,则可以说是灵气逼人。在保护区随门票赠送的宣传资料中,将蟒河称为“黄土高原小桂林”,这一自比虽然有些攀附投机之嫌,但倒也真实地概括了蟒河的特点,蟒河水当然比不上漓江水,但却的的确确可谓“黄土高原上的漓江”。

  吃过午饭,沿着蟒河继续前进,依次可以看到“翡翠池”、“养心池”、“莲花池”、“流银瀑”、“二龙戏珠瀑”等景点。

  “水帘洞”是蟒河的标志性景点之一,许多介绍蟒河的资料中,都有它的倩影。绵山水涛沟也有水帘洞,与绵山水帘洞游客站在低处从正面观赏不同的时,蟒河的游客则是站在了水帘洞的帘顶从背面和侧面观赏,你甚至可以走进一泓碧水之中,看着它们从腿边化做水帘飞流直下。

  当蟒河流经此处时,受地形所限,被蓄积在浅池中,浅池的边缘,即是一块比下游高出十几米的岩石,当流水漫过浅池后,被石缝和岩石上的植被分解成万条丝绦,顺着岩石倾泻而下,形成一条呈“几”字形的水帘。岩石之下,是一个狭窄的石峡,被雨季的洪水冲刷成优美的弧线,岩石的右侧,有一条紧贴峡壁、仅容一人通过的天然栈道,站在这条栈道的尽头,可以通过窄窄的峡缝向下俯视流水飞泻而过,惊险而刺激,这里同时也是最佳的人物风景照留影处,当然,留影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manghe2.jpg (50358 字节)

蟒河水帘洞

  由水帘洞南行不久,可以看到“小黄树瀑布”,一听就又是出自于旅游开发者,之所以有此名字,据说是因为其形态颇似贵州黄果树瀑布,也许是因为有此先入为主的印象,还真感觉这个瀑布似乎就是贵州黄果树的微缩景观。也曾觉得它更应该被称为“蟒河大瀑布”,但后来的“三瀑绘景”用事实告诉我,还是沿用旧称吧。

  瀑布前,有一个碧波粼粼的水池,一对摆小摊的夫妇顺便在水中摆放了两只小充汽船,虽然影响了取景,但却平添了几分生气。坐在池边,其景致让我想起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青虫取出钓钩,再次垂杆,屡有斩获,虽然上钩的鱼儿大多只有两、三寸长,但青虫依然将它们打包,声言晚上要为大家炖鱼汤。摆摊夫妇告诉我们,当地人都不吃鱼,蟒湖中的鱼比这儿还要大,于是,我们将小鱼全部放生。

  蟒河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的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我国猕猴自然地理分布的最北限。其实沁水与阳城交界的东峡中,也生活着一群野生猕猴,上次前往东峡时,因为时间关系,未能穿越,所以也就没有一睹真容。蟒河保护区内的猕猴共有7群350只,保护区安排有专人喂养,时间长了,猴群唯养猴人马首是瞻,每天上午上班时间,养猴人在谷底或吹哨或呼喊,群猴不久即集合完毕,由养猴人领着去上班——前往保护区设立的两个猕猴观赏点供游人观赏、喂食。遵守工作纪律的猕猴只是其中一部分,有相当一部分猕猴自由散漫,或三五成群,或形单影只,懒洋洋地散布于缓坡之上等待游人上供,我们在一路上,也几次与这些土著居民不期而遇,曾在一段偏僻的山道上看到一只猕猴扭着肥硕的红屁股大摇大摆地爬行于路中央,也曾被一只从头顶树梢之间飞越的小猴吓了一跳。

  游览区的尽头,是观猴台,几十只猕猴或蹲在缓坡上或端坐在树枝上,有的怀抱小猴晒着太阳,有的就在树下追逐打闹。不少游人拿出食品扔向猴群,不知是猕猴天生机敏警惕还是因为以前曾有游客袭击过它们,猕猴们在捡拾游客近处的食品时,大多一边爬行一边双眼紧盯游客,突然出手拿上食品后迅速转身窜上几步,这才停下来享用。我也拿出火腿肠,撕开包装分成小块扔向猴群,岂知猕猴们无一例外地对此不屑一顾,更可恶的是一个家伙居然和爪子将火腿肠扒拉到了一边,而捡起边上吃剩下的发糕津津有味地嚼着,莫非这儿的猴子都吃斋?benbenMM很快就和一只小猴混熟,将萍果切成小块放在手掌上友好地递给小猴,小猴也非常配合地上来取走萍果块,当小猴再一次来取萍果块时,benbenMM笑着将手迅速收回,岂知这一玩笑惹恼了小猴,眦牙咧嘴地嘶叫起来,吓得我们落荒而逃。
 

  观猴台是蟒河风景区的南端验票口,至此,我们已经徒步行走了近30华里,许多从树皮沟进入的游客就是走到此处后原路返回的。其实,这里距保护区的中心蟒河村还有4公里,而蟒河村附近,还有更为壮观秀美的“三瀑绘景”。

  蟒河村是一个由保护区内的20余个小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统称蟒河村,蟒河村的地理环境类似于汉语的“中”字,两端都是狭长的河谷,只有中部的山谷出现了一块开阔地带,这20余个自然村就散落其中,如此封闭的环境,真是如同一个萧然物外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

  出观猴台验票口,就开辟有砂石山路,农用三轮车也就是俗称的蹦蹦车可以通行,验票口就有蹦蹦车前往蟒河村,每人2元。虽然已经徒步30华里,但感觉当地村民所说的里程似乎小于传统的华里,因为我们并没有感觉到特别的累,于是大家没有坐车,继续徒步前进。

  离开观猴台不久,山谷即豁然开朗,两侧的青翠山峰也由近景变成了中景,沿蟒河两岸,已经可以看到刚刚收割完毕的农田和稀疏的村落。手头的两幅地图虽然标注得都比较清楚,后河背、后庄、前庄、庙坪等路边小村都可以找到,但却没有标明我们计划中的住宿地东(山辶)村,只好是边走边问。在就山路上,我们遇到了两女一男三个玩耍的小孩,青虫上前询问,依依呀呀半天也不知所云,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青虫拿出相机为他们照相,孩子们紧贴在一起,眼光中露出惊讶与疑惧,我想在他们眼中,我们这身装束,就如同进村的鬼子兵。照完相后,我们拿出几块巧克力塞到他们手中,三个孩子顿出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青虫则赶紧抓拍。事后,这两张照片被我们一致公认为此行的最佳摄影作品。

nw-gulou.jpg (45078 字节)

蟒河村的孩子们,青虫摄影

  我们终于到达了蟒河村,做为20多个自然村的中心,沿山路而建的蟒河村规模并不大,村委会的对面即是接待中心。沿着山腰上的小路下山,我们在路边居然看到一块刻着毛主席语录的水泥石碑,“团结起来,取得更得的胜利!”,如果不是因为旅游业的开发,如此封闭的小山村里,桃花源般的田园牧歌还不知道要继续多少年,虽然不会是“不知秦汉,无论魏晋”,但任何人如果要影响到小村平淡静谥的生活,就必须留下时代的印迹任后人评说,即令是有人希望历史永远抹去那段记忆,也不要指望这儿能象其它地方那样轻轻松松就可以了却无痕。

  下到半山腰,已经可以听到轰轰的水声,转过山崖,在百米绝壁的一个小平台上,我看到了传说中的天龙瀑布,后来才听说,这天龙瀑布原叫白龙瀑布,旅游开发者为显示它的高峻而改名。天龙瀑布的出水口就在对面山崖之上,瀑布飞流直下,瞬间即从我的视线中穿越而去,直落谷底。

  顺着台阶继续下山,将近谷底之时,无路无循,立于绝壁上的一具木梯是唯一的通道,一位老伯在此收取买路钱,每位一元。下到峡谷底部,即可以近距离地观赏紧邻天龙瀑布的黄龙瀑布,天龙瀑布由山崖顶上飞落,属于岩溶泉,而黄龙瀑布则位于蟒河河床中,由断崖上十几米的自然落差而形成,比邻而居的两个瀑布一个高大挺拔,一个粗壮敦实,相映成趣,如果用一部电影名字来不太恰当的形容它们的话,那就是《龙兄鼠弟》。

  从两个瀑布交汇处沿着蟒河下行十几米,即是蟒河最大的支流南河汇入蟒河的地方,整个峡谷呈现出英文的“y”字形,类似于灵空山的峡谷地貌。南河在汇入蟒河之前,河床上也出现了一个近20米高的断崖,河水奔腾而下,形成了壮观的黑龙瀑布。瀑布上空数十米处,一座悬索桥穿空而过,更显得瀑布气势不凡。站在蟒河与南河的交汇处,你可观直面出现在同一画面中的三个瀑布,这就是所谓的“三瀑绘景”。

nw-gulou.jpg (45078 字节)

蟒河黑龙瀑布,青虫摄影

  南河的水量似乎比蟒河还要大,河床也宽于蟒河,因而不少人以为这儿才是蟒河的干流,我手中的一幅地图甚至也是如此标注。蟒河还有一条名为后小河的支流,据说,后小河峡谷中的瀑布更是聚落成群,形态万千,可惜只能等以后再来观赏了。

  在峡谷底部,我们与武汉游客会合,此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天色将黑,经过商议后,我们还是决定前往“三瀑绘景”下游4公里处的蟒湖。爬上山崖,走过黑龙瀑布上空的悬索桥,我们沿着山腰上的山路前进,蟒河,就在山腰下数十米的峡谷中。

  就在我们感觉肩上的背包越来越沉重的时候,一个年青的村民从后面赶了上来,自我介绍说他叫李银战,他的家就在前方不远处的南(山辶)村,可以为我们提供食宿,价格嘛,你们想给多少就给多少。于是,我们将背包放在了李银战家,轻装前进。

  傍晚时分,我们下到谷底,来到了蟒湖岸边,沿岸停泊着几条铁壳船,每人五元,由船主掌舵,游客每人一桨自己划船。暮色苍茫之中,我们挺进蟒湖。船主告诉我们,蟒湖其实是一处水利工程,为了防止水患,在下游的峡谷口建立了一座拦河水坝,由此上溯形成了一个长达两公里的湖面,类似于娘子关的平阳湖。铁壳船平衡性极差,也没有救生设备,当听说湖水深达十几米时,我们不由得吃了一惊,好在两位武汉小伙自称精通水性,我和benbenMM也就有了安全保障,至于青虫嘛,听说是聪明绝顶,想必落水后现学也来得及,就不用管他了。

  铁壳船非常沉重,任凭你如何挥桨,兀自慢慢悠悠不急不燥地闲庭信步,我感叹道,原来以为今晚会腿疼,没想到,胳膊也不能幸免。好在我随身携带了哨子,在我哨音的统一指挥下,小船全速前进,来到了水坝处,这儿也就是蟒湖的尽头。

  船主向我们介绍说,前方就是铡刀缝,壁间唯有一缝,仅容一人侧身通过,传说当年王莽追赶刘秀至此,遇山崖挡路,刘秀挥刀一劈,劈开一条石缝,逃循而去,此处后来就被称为铡刀缝。船主又指着远方介绍说,那座山崖上,可以看到一个穿透山体的大窟窿,钻过山洞,即是河南省的济源市,传说,这便是刘秀出铡刀缝后,一箭射穿山体,方得绝路缝生之处。

  去年在省图听山西社科院旅游专家杨晓国举办的有关山西旅游的专题讲座中,我曾听杨晓国先生说过,蟒河自然保护区与河南济源的九里沟风景区几乎是紧紧连为一体,他在工作考察中就曾和阳城的几位有关官员们一起徒步从蟒河到达了九里沟风景区。

  天色渐黑,我们调头返回,这时,青虫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拿起电话,一幅陶醉的样子:“我们正泛舟湖上,极目远眺,山如眉黛……”众皆绝倒,几乎将铁船倾覆。

  回到岸边,天色全黑,青虫打着头灯垂钓,只钓起几条小鱼,晚上炖鱼汤的计划真是泡了汤了。好在回到李银战家时,他已按我们的要求,准备好蔬菜、大米,并为我们买回了啤酒、鸡蛋和一只老母鸡,尤其是那棵大白菜,刚刚从院子里的菜地里拔出,绝对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小山村虽然就在蟒河附近,但用水并不方便,做饭的水都是李银战用半小时的时间下到谷底挑上来的。

  接下来,开始张罗晚餐,青虫赤膊上阵,用我的西班牙军刀为那只可怜的老母鸡做了断。当拔光鸡毛之后,瘦骨嶙峋的老母鸡居然挺着个大波,剖开一看,鸡胃里居然有半斤玉米,个个颗粒饱满,色泽鲜艳。看来当地村民对自己养的家禽是恩爱有加,决别之际还不忘了喂上一顿饱饭,让其撑着肚子上路。

  来阳城之前,不止一个人告诉我,阳城的民风如何如何,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且说,阳城民风之所以如此,是与某省离得太近,受那个省的影响太深。此次阳城之行,就我的感受,当地民风还是比较淳朴的,尤其是后来砥洎城。与当地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一些小的不愉快,也大多是经济发展条件使然,与当地民风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阳城县,毕竟是山西的土地,阳城人,毕竟是山西人。

  菜虽然不多,但一直忙到快十点才开饭,大家围坐在一起与李银战边吃边聊。李银战的岳母在后庄也开设有一所家庭旅馆,他的妻子和孩子今天就全部住在了那头。象我们这样的背包旅行者,他是第二次见到,今年五一期间,从北京来了十余个摄影爱好者,拍了几天照片才走。那段时间里,景区内有限的接待能力无法安顿所有的游客,他的家里睡不下,只好打地铺。除了旅游旺季,也有人看中这里封闭、幽静的环境,专挑淡季来此。今年春节期间,一位晋城市的文化人就独自来他家住了十余天,每天由房东提供两顿饭,其余时间大多关在房间里写东西。

  太原的媒体曾披露过蟒河保护区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一些对生态、环境、水资源的破坏,就此事,我也询问了李银战。李银战说,自然保护区归林业部门管理,而旅游开发由旅游局负责。八十年代时,旅游局投资修建了山路和台阶,但双方在合作中存在着一些矛盾,旅游部门希望加大开发力度扩大景区规模吸引更多的游客,而林业部门则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考虑,限制旅游部门的开发,当然,利益的分配也是一个原因,最终,还没有收回投资的旅游部门退出了蟒河,景区管理全部由保护区负责。

  就我感觉,媒体上所说对生态、环境、水资源造成了破坏似乎有夸大之嫌,但景区管理滞后、缺乏必要的维护却是不争的事实,蟒河的水量近年来也有所减少,娃娃鱼更是不见了踪影。蟒河直到现在才开工建设旅游公路,这未尝不是原因之一。

  蟒河如此秀美的山水这些年来平平淡淡地养在深山,当地旅游业却始终难见起色,这不论对地方政府、当地村民还是山西乃至外省的游客来说,都实在可惜。保护区应该保护,旅游业也需要开发,两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理顺管理环节,成立股份制旅游开发公司在当地还不现实,但地方政府可以出面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利关系。除了后小河峡谷外,蟒河可以不开发新的景区,仅就现已开放的部分加强管理与维护,改善旅游环境,兴建一批高标准的旅游设施。如果能够那样的话,蟒河绝对将成为全省乃至周边省区的王牌景点之一。

  由蟒河村返回有两种选择,一是徒步原路返回树皮沟,优点是可以重新游览一遍风景区,缺点是一路上坡,还要攀登两千余级的十八盘,体力消耗大,最少需要三个小时。另一种选择是包租蹦蹦车沿山路绕行,翻山越岭,最终到达树皮沟后的桑林乡,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选择了乘车返回,并以80元的价格包下了李银战弟弟的蹦蹦车,又打电话与昌河车的司机约好明天上午10点在桑林乡碰头。

  第二天,吃过早饭,除去由他代购的东西,我们一共给李银战留下了40元钱。八点,我们乘坐蹦蹦车出发,沿路两侧不断见到结着红果子的小树,犹如大一号的狗杞子,司机说,这叫山茱萸,名贵的中药村,村民的主要来源之一,最贵时收购价曾达到过二百余元一斤,我们于是也采摘了一些放入口袋。

  蹦蹦车很快驶入大山深处,在狭窄颠簸的盘山公路上穿行,面对着眼前雄伟壮阔的蟒山风光,我为我们的选择叫好,与这样的景致和经历擦肩而过,岂不是我们的损失?就在我们三人欣赏如画山河之时,两位武汉小伙子却精神高度紧张,与benbenMM的从容形成鲜明对照,当问及原因时,benbenMMC篡改了一位网友的话回答他们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云梦不是颠。

  刚出蟒河村不久,我们就看见了测量路线的工程队,行到一半路程,我们进入施工现场,载重卡车正在往路基上倾倒回填土,垫高后的路基一下子高出了两米多,形成了近80度的劈坡,而且表面全部为浮土和碎石。因为已经预约了昌河车,我们不能在此浪费时间,尽管一位施工人员劝阻说,你下去容易回来难,但李师傅用铁锹平整了一下坡度,拍实坡面后,硬是驾车从劈坡上俯冲下来,按时将我们送到了桑林乡。

  到达桑林乡后,昌河面包车已经在路边等候,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们到达阳城南关汽车站。在这里,我们的队伍再次分解,benbenMM跟随两位武汉小伙子去晋城,然后从那里回太原,而我和青虫,则踏上了前往北留镇的汽车,开始了寻幽访古之旅。


下站预告:走遍山西(11)——走进皇城相府、古村郭峪、砥洎城

撰稿人:张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1-11-05 )

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旅晋游记 >> 走遍山西

太原道 >> 山西旅游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