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太原沧桑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bt.jpg (7343 字节)

第二章:历山、舜王坪、柳氏民居

  主要景点:历山舜王坪、西峡、东峡、下川旧石器文化遗址、啸天洞、白云洞、柳氏民居
  旅行时间:6月1日至6月3日,三天
  旅游费用:340元



一、沁水之夜

  六一儿童节上午,会议从八点半一直开到十一点才结束,原来上午乘坐依维柯前往沁水的计划因此改变为中午乘坐火车出发。

  13点20分,与同事新龙踏上太原开往宜昌的普快列车,太原至沁水硬座票价32元,比依维柯便宜近一半。19点30分,车至侯马,重新出发后先走了一段回头路,然后拐上侯月铁路。

  沁水位于山西南端,地处晋城、临汾、运城三市之间,山药蛋派的领军人物赵树理就是沁水人。21点40分,火车抵达沁水县,出站口的三轮摩托车和面的还不少。考虑到时间已晚,沁水只是一座人口20万的山城小县,为了避免在黑灯瞎火、空寂无人的街道上漫无目的地寻找旅馆,尽管听说由火车站到县城步行只需要十分钟,仍花三元钱坐三轮摩托直接前往县政府招待所。

  三轮摩托很快就下了山,拐了个弯就进入沁水县城,行驶在又宽又长的新建西路上,明亮的路灯比之太原的迎泽大街毫不逊色,街道两边,饭店与小铺灯火通明,骑自行车归家的中学生和步行的路人来来往往,这一景象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三轮摩托停在了县政府招待所门口,霓虹灯上显示着这是二星级的沁水宾馆,进去一问,最便宜的标间118,我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腐败的机会。好在一路上发现新建西路的旅馆不少,我们没有再作更多的挑选就住进了沁水宾馆不远处开业不久的舒雅客栈,带彩电三人间每人15元,不带彩电的三人间每人10元。

  客栈的老板名叫张国玉,他告诉我们,县城与历山之间每天只有一趟班车,清晨由下川乡发车,正午由县城返回,这样的车次绝不适合我们,看来只有包车。正好隔壁电器修理部的老板赵新春就坐在边上闲聊,张老板建议我们不如就包租他的五菱客货车,商谈的结果是两天三百元,司机食宿自理。我们又出门转了转,最后在一家饭店门前找到一辆面的,留着两撇小胡子的年青司机吹嘘坐他的车去,能够免去所有门票,住宿也不用掏钱,价格同样也是两天三百。经过比较之后,决定包租赵新春的小客货,约好明早六点半出发。

  第二天清晨六点,我在窗外的喧嚣声中醒来,拉开窗帘,大街上已有不少行色匆匆的路人,主要是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的中学生,看来沁水的学生学习够刻苦的,昨晚十点才下晚自习回家,星期六也不休息,清晨六点就又赶往学校。



二、历山舜王坪

  早晨6点45分,乘坐赵新春喷满花花绿绿小广告的五菱客货出发。赵新春是退伍军人,回乡后利用在部队学习的无线电技术开了家电器修理部,在战友的帮助下,他的儿子去了北京从军,一度哭着要当逃兵,前不久又打回电话,立志扎根北京。

  汽车驶出县城,满眼田园风光,进山不久,远处云雾笼罩,聚集在山峦之间久久不能消散,这样的路程持续了数公里,烟雾来源于山间一座又一座的小铁厂。早就知道“沁水煤田”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田之一,赵新春告诉我们,这里的铁矿资源同样非常丰富,在山间随便刨刨,便能挖出煤炭或铁矿。晋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山西处于前列,而沁水县在晋城处于中等,只是不知道在发展这些就地取材的小铁厂的同时,那些青山绿树究竟能够挺立多久。

  车过中村镇,小铁厂永远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汽车行驶在为旅游而专门铺设的盘山公路上,迎面吹来阵阵凉爽的山风,空气中饱含着清新原始的自然气息,公路边不时窜过一两只觅食的野兔。

  历山风景区山门前,赵新春探出头打了个招呼,管理人员看了看车牌,没有买票便放行了,进入景区,便可以看到树龄四百余年的历山迎客松。

  上午九点,我们抵达下川乡。下川是历山旅游区的中心,唯一的一条小街两边,集中着乡里所有的饭店、旅馆。下川乡仅有两千多人口,还不如一些规模较大的村庄的人数多,据说历山地区历代总是保持着几千人的人口规模。

  继续前行不到一公里,即是舜王坪与西峡景区的售票处,入口处停放着几辆北京吉普。赵新春下车费了些口舌之后放行,但管理人员和司机们善意地劝告,小客货根本上不了舜王坪,只能包租吉普车,游客80元,本地人50元。赵新春说,去年五一我还开着这辆车上过舜王坪,司机们说,是去年秋天的山洪把路冲毁的,不信你就上吧。

  舜王坪三面为悬崖,只有下川乡一侧为山坡,由售票处到舜王坪,几公里的山路全部为砂石路面,破坏程度相当严重,在一些地段,土路上全部都是乱石,尤如山洪过后的河滩,小客货经过无数次的熄火之后被迫返回,赵新春掏50元为我们包租了一辆吉普车上山。开车的是一位20出头的小伙子,驾驶技术极为娴熟,他随着路况不断地刹车、加油、换档,我们则随着乱石堆满的路面左右摇晃上下颠簸,我真想和司机交换一下位置,来感受如此愉悦的驾驶体验。半个小时后,我们抵达舜王坪停车场,下车步行。

  历山位于沁水县城西南56公里处,属中条山系,是山西南部的最高山,当地流传着“舜耕历山”等许许多多有关舜帝的民间传说,历山之名就是来自于舜帝在此编制黄河流域物侯历的故事。历山是山西仅有的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资源丰富,物华天宝,保存有华北地区仅有的一片原始森林,拥有近千种野生植物和二百余种野生动物。虽然随着人类活动和旅游开发的影响,旅游区内的野兽已经远遁山林,东峡内的猴群鲜少露面,但区内时常可见野兔、松鼠、野鸡,仅蝴蝶就有十几种之多。历山山巅舜王坪位于沁水、垣曲、翼城三县交界处,海拔2358米,南北长3.2公里,东西平均宽1公里,是一片总面积为4000亩的高山草甸。

  登上舜王坪,眼前是一片辽阔而略有起伏的山顶平台,平台上遍布青青的牧草、五颜六色的野花和悠闲觅食的牛群,俨然就是壮美的塞外草原,只是沁水从春节前到现在,近半年滴水未降,旱情严重,舜王坪上的草质受到影响,比起去年我去过的内蒙辉腾锡勒草原,自然是有些差距。

shunwp.jpg (39627 字节)

舜王坪犁沟

  沁水下川乡、垣曲历山乡和翼城大河乡的百姓均有到舜王坪放牧的习惯,每年春耕后到农历十月初的四五个月里,主人一般每隔十天半月才上坪来喂一次食盐,其余时间里,坪上的牛群基本无人照看。令人称奇的是,这些牛群不仅知道水源和栖风避雨之处,而且三个县的牛群自觉觅食于各自传统的放牧区域里,从不越界。正因为如此,翼城县民政局常锡副局长在勘界争议中曾说:舜王坪那界限不要说人知道,就是山上的牛也知道。

  所有介绍舜王坪的文章中均提到了“犁沟”,这两条狭长的垅沟中寸草不生,就像耕犁刚刚犁过的一样。但是,随着旅游开发和游客人数的增加,舜王坪的植被遭到破坏,一些不自觉的游客驾驶越野车穿过停车场深入草原,留下一条裸露出泥土的车道,而雨水的冲刷也在草原上留下了几道侵蚀沟,以至于很难分清哪条才是真正的“犁沟”。

  犁沟附近,座落着舜王坪唯一的古迹:舜王庙,舜王庙极为简朴,仅有石屋三间,远远望去,我还以为是废弃的农舍。

  舜王坪的主要景点集中于西坪南端,散布着南天门、斩龙台、龙翻讪等景点。舜王坪本是高山草甸,但在西坪南端却有一片乱石滩,其间不乏巨石,类似的景色,五台山中台顶和辉腾锡勒草原的黄花梁也可以见到,只不过,中台顶称之为龙翻石,这里称之为龙翻讪。在一处巨石平台上,隐隐可见大片如鲜血的斑痕,此地名为斩龙台。我的同事名叫新龙,又属龙,因此而不愿登上斩龙台。

  大概是因为我们上坪时间较早,上了停车场后,我们竟然一路不见人烟,空旷的草原上只有我们二人跋涉于烈日之下,此时虽然已是正午,但山风却让我们备感凉意。站在南天门一线的悬崖边向南极目远眺,山峦叠障,连绵起伏不绝,一重又一重的山脉逐渐隐没于蒙蒙云雾之中而难以望到尽头,让人感受到历山的壮观与伟大。曾听人说,山西省的海拔最低点——毫清河入黄河处距此只有十余公里,天气晴好时,站在舜王坪顶可以看到毫清河汇入黄河处一线闪亮的波光反射,很遗憾,弥漫的云雾阻挡了我们的视线。

  历山盛产灵芝、野人参、猴头、冬虫夏草、何首乌等名贵药材,种类多达三百余种,年产上百万斤,采药是当地乡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舜王坪停车场附近的缓坡上,就住着一些常年在此采药的乡民。停车场边的旅游服务点外,摆放着一些当地的药材,黑黑的何首乌酷似人形或猴子,我买了一个小的,五六斤重,十元。

  一点半,我们开始下山,盘山土路上尘土飞扬,越野吉普车一辆接着一辆,来自沁水周边地区的旅游者们上山了,最让我惊叹的是,一辆17座依维柯客车硬是杀出一条血路冲了上来,肯定是公家车,新龙说,如果是我的车,绝对舍不得这样糟蹋。

  就在我的历山之行的前后几天里,太原的几家媒体陆续披露了舜王坪的勘界问题。完成县乡两级行政区域的勘界任务是国家“九五”计划之一,山西省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的勘界任务目前已基本完成,唯一的死角就是舜王坪。舜王坪位于沁水、垣曲、翼城三县交界处,始终没有法定县界,1995年,沁水县开始开发舜王坪旅游业以后,三县就舜王坪的归属引发争端,均声称对舜王坪拥有部分或全部所有权。1997年,垣曲县农民破坏了沁水县在舜王坪建立的几处旅游设施,沁水县则由警车开道,率领二、三百人采用人为损毁甚至爆破手段破坏垣曲县通往舜王坪的公路。此后,有关部门曾多次协调,并于去年拿出过一个划分方案,对于这一裁决,三县没有一家同意。

  由于三县分别隶属于晋城市、运城地区和临汾地区,矛盾已升级到地市一级,而省政府有两位副省长的籍贯又分别是晋城和运城,两地在省内有关部门担任职务的人员也或多或少对勘界工作产生了影响,这一切使得舜王坪的归属变得极为复杂。在与当地人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消息,其幕后交易以及为算计对方而采取的一些非常手段绝非局外人所能想象。

  从保持舜王坪的整体性、完整性、更好的实施管理来看,舜王坪最好全部交给地理与交通条件较好的沁水县。但是,从感情与法律角度来看,任何人都不应该剥夺垣曲、翼城两县对舜王坪的传统所有权。我们期待舜王坪的勘界工作早日合理合法的完成。



三、秀西峡,险东峡

  下午两点,我们回到售票处,马不停蹄地进入西峡,西峡的游客明显要比舜王坪多出几倍。

  西峡北起下川乡以南的猪尾沟,南至西哄哄,全长五公里,峡内最宽处五十余米,最窄处仅十几米,峡谷中间为一条山涧,山涧东侧为百米绝壁,西侧山峰底部为缓坡,游览西峡的道路就铺设在这里。西峡尽头的西哄哄只是一个仅有三户人家的小山庄,但这三户人家却分别隶属于沁水、垣曲、阳城三县,这也算是一大奇观。

  顺着石板小径进入峡谷,可以看到水帘洞、珍珠盒、一线天、七彩石等景点。由于近半年滴水未降,山涧水量较少,长长的水帘洞无水成帘。西峡的一线天很有特色,其实两面山崖之间的宽度较大,只是远望时由于视线角度而形成一线天景观,两侧山峰的剪影也非常有趣,各有一个突出部位,远远望去,就象两只小鸟在接吻。

xixia

西峡一线天

  西峡有一堵绝壁名叫万佛壁,抬头仰望,百米石壁上布满了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细小石洞,我拿着望远镜观察许久,在石洞中并未看见佛像。山崖上万千石洞的形成原因,可能流水侵蚀而成,但那种视觉效果,就象是远眺石岗石窟,万佛壁的名字或许就是这么得来的。听当地人说,那些石洞成为寒号鸟的巢穴,寒号鸟是出名的懒鸟,不讲究自身卫生,巢穴内的粪便、唾液等物日久天长凝结成块,即是名贵中药五灵脂,如果受凉腹痛,服用米粒大的一颗五灵脂便可立即止痛。

  西峡最富有特色之处就是峡底随处可见的巨石,大者足有两三层楼高,十几米宽,我们走了一路,这样的巨石见了一路,山涧水量虽小,但因为峡底遍布巨石,因而形成了许多水潭和小瀑布。巨石的成因,我分析可能是因为地壳运动,山脉发生断层后形成西峡,断层散落成为巨石布满峡底,经过涧水千万年的冲刷或分解或磨平棱角而形成今天的景观。

  西峡的道路目前仅开发了一半多,我们和一批阳城游客试图继续前行,去看看那个一村三县管的西哄哄,但前方峡谷变窄,两侧无法开路,沿着山涧前进,巨石形成的巨大的落差使我们担心返回时无法攀登,只好放弃。

  下午六点,天色转暗,峡中游客陆续离去,我和新龙也踏上归程,西峡入口处百余米的小路边摆着十余个卖药材的地摊,我成为他们最后的晚餐,几乎所有的摊主都不怀好意地盯着我聪明绝顶的脑袋奸笑着说:买点首乌吧,治脱发很有效。

  回到下川乡,听说下午从长治师范来了九十多名学生,要在这里采集一个星期的植物标本,他们几乎将下川乡的招待所和旅馆住光。职工酒家的老板告诉我们,每到夏天,前来历山的学生一批接着一批,有学动植物的,有学美术的,有来自山西各大专院校的,也有来自于陕西、河南的。向老板打听历山的其它景点,得知东峡还没有开发,只有小路可走,当地人对这个景区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说它比西峡还要好,有人说它很一般。

  吃过晚饭,职工酒家的老板把我们安排在了农家旅舍内,一个放着两张床铺的小家,每人十元,可以在主人的卫生间内洗淋浴。洗过澡后,泡了点下午刚买的石茶,据说下火很管用,主人又为我炒了三斤松籽,每斤三元,只是个头不大,没有开口,如果没有好的牙口就只能望而兴叹,回太原后,我和几名同事用了三四天时间才将这三斤松籽消灭干净。晚上吃的野山菇和木耳味道还不错,于是到街上小店买了一包,不到一斤,二十元。历山三宝是野蘑、猴头和灵芝,店主又向我们推荐猴头,一百五十元一斤,为了尝一尝这传说中的山珍,我买了一个,十元。

  清晨六点醒来,洗嗽完毕后来到职工酒家,老板却因为昨晚喝多了酒还未起床,预定的早餐改为方便面,让他为我们物色的向导也才临时去找。

  7点45分,在延迟近一个小时后出发,一路上,向导王万龙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关于历山的民情风俗和戡界的内幕消息,这些知识,正是旅行社的专业导游所不具备的。王万龙说,去年,国家最后一次将民办教师转为公办之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记者来到下川,采访了没有搭上这趟末班车的一位民办教师,记者没有惊动当地部门,吃住都在教师家中,这一期节目的名字,叫做《最后的民办教师》。

  半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东川村,从山腰间的盘山公路远眺松林侧畔的东川,山坡上开垦出片片耕田,还未播种的一片黄褐,刚刚长出玉米的满目翠绿,覆盖着地膜的在阳光下闪着银光,耕地中,依稀忙碌着几位农人,雄伟苍翠的大山下,农舍间隐隐飘出袅袅炊烟,我喜欢这田园山色,我喜欢这份宁静与逸乐。

  东峡北起东川村南侧二公里处,南至阳城县东哄哄村,书籍中介绍全长六公里,我们在峡谷口遇见一位从东哄哄过来的药农,他说东峡的长度应该为二十华里。东峡宽约二十余米,两侧均为百米绝壁,被誉为历山峡谷风光的代表,以奇特瑰丽闻名。王万龙的总结是,西峡秀、东峡险。

  东峡还没有开发,自然没有其它游客,王万龙说,来这里的都是专家、美术摄影工作者或探险者。东峡险的是两侧的陡崖石壁,峡底没有那么多的巨石,沁水和阳城的药农采药时大多走东峡,因而踩出一条小路,它的道路条件反而比西峡要好。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率领的一支八路军即是智出东峡,摆脱了日军的围追。王万龙说,去年曾有一批游客,十余名青壮年穿越峡谷前往阳城,而同行的妇孺老幼而坐车到阳城与他们会合。不过,东哄哄村距阳城县城还有近五十公里的路程,与其穿越东峡前行倒不如原路返回。

  一入东峡,便可看到一块斜置于崖顶的三角巨石,仿佛马上就要坠落一般,人称“惊心石”。东峡的石头虽然不如西峡巨大,但东峡口的山涧中央,依次排列着五块巨石,人称“中流砥柱”。

  再往前行,可以看到隐藏在山崖内壁的“飞天瀑布”,由于天旱,瀑布水量极小,瀑底是一个终年难见阳光小石潭,我正想扔下一颗石头看看水潭深浅,王万龙赶忙制止了我,原来这里是当地百姓的“圣地”,过去求雨、祈求好年景的仪式都在这里举行,而仪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是将石块置于一片大树叶上根据其沉入水中的过程做出旱情和来年风雨的判断。过去迷信的说法,谁要是象我这样“打潭”,来年当地就会遭受自然灾害。

  东峡两侧的绝壁较之西峡更有气势更为险峻,比起河北的百里峡并不逊色,有关部门也正准备开发东峡景区,计划从西峡中段依据山势修建一条通道直达东峡。东峡的长度虽然难以与百里峡相比,但有着百里峡所没有的山涧。东峡和西峡的两条山涧流出峡谷后都汇入了阳城的一条河流,然后经垣曲县的西洋河汇入黄河。在山西省分县地图册上,我们找不到东峡和西峡,但标出了峡内的这两条山涧。

  虽然现在是旱季,但东峡和西峡仍然可以看到许多深达两、三米的石潭,一路行程均有潺潺的流水声做伴。王万龙告诉我们,秋天才是历山的黄金季节,那时山间野果成熟,硕果累累,层林尽染,色彩绚丽。不过,秋季的东峡却常常难以驻足,秋水入峡,能够将几乎所有的巨石淹没,水流平稳时,峡中可以行驶竹筏。去年秋季,长治一批美术专业的学生来东峡写生,一名学生从长满青苔的巨石上滑落深潭,不幸溺毙。

  没有开发过的东峡景点较少,赵新春感觉不如西峡,但我和新龙却更喜欢这里,尤其是新龙,他酷爱在这种没有开发过的条件下攀登探路、在一块块巨石之间跳跃穿行的感受。如果不是考虑时间的原因,我们真希望一直走到东哄哄村。

  返回的路上,阳光翻越百米绝壁射进峡谷,穿过密密幽林洒在绿茵茵的山坡上,留下片片金色的光斑。王万龙边走边向我们介绍历山的种种草药,并几次爬上山坡为我们采摘,以至新龙握了满满一手。在一块大石头上,王万龙找到了石茶,一种长在石头上可以清心下火的草药。王万龙一边带着我们采摘,一边提醒要用另一只手按住根部的青苔,以免影响以后的生长,看来当地人很注重可持续发展。



四、下川古文化遗址

  十一点,我们回到下川乡,王万龙又带我们前往村后的下川古文化遗址。

  下川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分布于历山周边方圆二、三十公里的范围内,以下川乡保存最好,故称下川遗址。下川文化以打制石器为代表,距今两万年左右。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这里挖掘出包括尖状器、砍斫器、石锤的40余种石器,还有一些其它遗址极为少见的琢背小刀和石锯,王万龙就亲眼看到过挖掘出来的石斧。

  有价值的石器被清理走后,有关部门曾计划在原址建造一座下川遗址博物馆,展出一些实物和资料,但这一计划却未能实施。当我们来到这里时,遗址已经恢复成为农田,只留下一块“下川遗址”的石碑。王万龙在玉米地中搜寻片刻,为我们找到了两块用来制作石器的燧石,一种通体呈黑色极为坚硬的石料。

  在游览下川遗址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当地极富特色的民居,绝对不同于街边饭店旅馆的一种砖木结构二层小楼。山西大部分农村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用现代建筑材料构建的小二楼,而下川及沁水却自古以来就有用传统材料和施工方法修建二层民居的习俗,这类民居都是木柱结构,楼梯设在屋侧,二层设有木制走廊。下川的很多此类建筑都已饱经风霜,年代久远,有兴趣的游客不妨一看。



五、幽深啸天洞、宏壮白云洞

  历山旅游区遍布溶洞,专家们称之为石灰岩溶洞群落,著名的有白云洞、啸天洞、王国光洞、修真洞、神仙洞、黄龙洞、七星潭洞、黄道士洞、瓜子洞等十几个,但洞穴如此集中,也就使得它们不可能一一得到开发,比如王国光洞,为曾担任明代吏部尚书的当地名人王国光避难之所,洞内套洞,极富特色,但却没有得到开发。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啸天洞,票价十元,传说舜帝在此驯化野兽,野兽仰天长啸,得名啸天洞。啸天洞洞深400余米,幽深湿润,洞内大部分区段仅容两人并行,给游客深刻的钻洞体验。洞内钟乳石遗迹较多,之所以说是遗迹,是因为除了一些较为粗大的外,悬挂于洞顶的细小的钟乳石全部被人为地敲掉,这一令人痛心的破坏行为就发生在啸天洞开发之前还没有得到有效管理的几年里,数万年的积累就这样毁于一旦。

  啸天洞的尽头,是一排音乐石笋,拿起石块轻轻拔打敲击,即可发出悦耳的音乐声,而且是五音俱全,这一点比我还要强。

  啸天洞的洞口摆放着一些动植物化石,啸天洞为私人投资开发,当初清理洞穴时,开发者不懂得这些化石的价值,将它们倾倒于山崖下,后来才清理回一部分。

  下一站是号称华北最大的白云洞。白云洞票价15元,导游20元。白云洞探明洞深2000米,已开发900米,最高处20余米,最宽处30余米,简单的数字难以成为具体的形象,如果我告诉你白云洞几个宽广的大厅里可以放下一栋五层楼房时,你一定会惊叹于它的宏壮。

  白云洞由旅游局开发,管理明显优于啸天洞,洞内景点众多,千奇百状的钟乳石无不被赋予形象的名称和动人的传说,尽管如此,导游仍说,由于财力有限以至投资力度不够,白云洞的开发仍未达到其最佳效果。目前,白云洞正准备开发剩余部分和一个侧洞。

  白云洞的开发始于八十年代,首倡者为白清才,此洞因此一度被称为白溶洞。白清才担任过山西省副省长、陕西省副省长,山西流传着他的故事,陕西流传着关于他的顺口溜,白清才后来出任国家供销总社社长,山西的老百姓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他的名字了。

  开发白云洞时,洞内发现了大量白骨,很多都是探险者的遗骨,白云洞虽然侧洞较少,但此洞规模过于宏大,有些区段落差较大,因而如果照明条件不是太好的话,确实不太好找到返回的洞口。我和新龙不约而同的想到,一旦手中的火把熄灭,黑暗中无助的迷途者将是多么的惊恐绝望。

  导游说,过去白云洞中极为湿润,夏季洞口常有水气飘出,远看形如白云,乡民称之为白云仙修炼之地,刚进洞时,导游还指着洞顶的几个石笋说,那就是白云仙和她的弟子,临出洞时,导游才告诉我,白云仙其实就是张果老,美丽绝俗的白云仙子瞬间变为一个白发苍苍的驴夫,心情就象与网友见面时心仪已久的美眉原来是个超级恐龙般失望沮丧,这是此行唯一遗憾之处。



六、走进柳氏民居

  下午两点,我们辞别白云洞,辞别历山,向土沃乡西文兴村进发。按原订计划,我们准备先回到50公里外的沁水县城,再前往25公里外的西文兴村,白云洞的导游给我们指点了一条近路,使得我们节省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刚刚离开历山地界,清新湿润的感觉尚未消退,我们便感受到了典型的黄土高原风光,土路上尘土飞扬,气温也骤然升高,侯阳高速公路正在这里取土,每当运土卡车经过,小客货便笼罩在滚滚沙尘之中,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远比下川茁壮得多的麦子,赵新春不禁脱口而出:土沃土沃,土地肥沃。

  之所以要去西文兴村,是因为那里有一座原汁原味的柳氏民居。前几天刚刚看到一篇游记,两个背包美眉痛陈了她们艰难的土沃之行,为了看到柳氏民居,她们被残忍地塞进一辆北京吉普与七个大人六个小孩拥挤在一起,然后又在土沃充满无数双臭脚丫子味儿的旅店被窝里整整煎熬了一夜。

  柳氏民居的先祖,为唐代河东解州柳宗元的同宗,柳宗元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遭到贬黜,他的同族为了免受牵连而四散逃避,其中一支在唐末迁到了西文兴村。明清之际,柳氏家族靠耕读发迹,声名显赫六百年,期间开始修建柳府,并最终形成占地30亩共13个院落的规模,保存有典型的明清建筑及唐末以来的木雕石刻、名人碑文、皇赐金匾。前面提到的明代吏部尚书王国光曾为乡党的豪宅提写过一幅对联:屏障插文峰百世书香飞骥足;楼台围带水九天春暖出龙头。此外,这里还保存着朱熹、王阳明、文征明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的书法碑刻。柳氏民居一直为柳氏家族所有,1942年,抗日政府打土豪、分田地,世袭柳府始变为民宅。由于历史、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原因,柳氏民居历经多代并未遭到大的破坏,至今仍保存有明代以来的六个完整府第。

  下午四点,汽车开进了西文兴村。柳氏民居票价八元,但却没有人向我们售票,只有一个美眉不久跟了上来问我们要不要导游,20元,我们于是也就跟着她来了解这个古朴的民居。

  我们的参观从正对文昌阁的内街开始,这条大院内的小街上矗立着两座石牌坊,分别为庆祝族人考取文进士和武进士所建,石牌坊下的基础上,有四尊石雕石狮子,听了导游的介绍,我才明白这是古代知识分子从求学到仕途的四个人生历程中不同心态的真实写照,其中一尊所要表达的含义翻译成一句曾经时髦的话就是:只许你老老实实,不许你乱说乱动。仔细想想,这四尊石狮不同样浓缩着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命运么。

  进入镌刻着忠孝二字的石券大门,我们进入过去的内府,依次游览了“司马第”、“中宪第”、“武德第”等几处院落,“行邀天宠”、“河东世第”、“青云接武”……这些至今犹光照门楣的牌匾映照着柳家历代的辉煌与骄傲。院内的门窗、斗拱、勾檐使得一座没落、衰败的民居令人惊叹地成为一件巨大的艺术品。遍布各院的木雕、石雕、砖雕,则通过传说、典故、谐音,表达了主人对平安、美满生活的强烈向往和追求,所以这一切,无一显示着柳氏民居昔日的富贵与豪华。

  在一座大门的背后,立有两块石碑,上面镌刻着柳氏家训,关于父子、夫妻、兄弟关系的规范和协调,用的是文言文,但语气却极为质朴平白,就象一位乡间老人在教导子女,虽然充满了封建礼教,但对现代人仍有借鉴作用。我问导游美眉,村里的人们是不是还遵守石碑上的训示?导游笑而不答,她的解说也在这个院落结束,我们则按照相同的路线重走了第二遍。

  柳氏民居在近代曾招来飞贼光顾,柳家在义释飞贼之后,召集全县的炉匠为保存有一柄珍贵宝剑的“武德第”打制了一张巨大的铁丝网,如今,这张纯铁打制的铁丝网早已支离破碎,站在院中向上仰望,犹如冬日的枯枝,它们与被风雨侵蚀成黑灰色的木柱以及破败的砖墙檐角,使院落更显得历经沧桑与风霜。

  远离大门外乡民们的目光,我们站在空寂的院落中默默无言,金色的斜阳下,时光仿佛倒流,我似乎已成为几百年前柳氏家族中的一员,繁花落尽,一身憔悴在风里,到如今都成烟云,只有一首快要淡忘的歌曲依然留在心底:凄雨冷风中,多少繁华如梦,曾经万紫千红,随风吹落。蓦然回首中,欢爱宛如烟云,似水年华流走,不留踪影。我看见水中的花朵,强要留住一抹红,奈何辗转在风尘,不再有往日颜色。我看见泪光中的我,无力留住些什麽,只在恍惚醉意中,还有些旧梦……

xixia

柳氏民居院落之一

  山西的文物保护单位很多,但柳氏民居,却是我第一次见到没有围墙完全开放的一处,西文兴的村民们,就这样难以想象地居住在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西的明清民居很多,从为数众多的晋商大院到皇城相府、砥洎城、丁村民居、张壁古堡等等,但柳氏民居,却是我第一次见到仍有居民居住的一处,门边的农具和墙上悬挂的玉米串使人备感亲切,在石台阶上闲坐拉家常的妇女们微笑的目光与孩子们的嘻笑打闹声中,这样的参观就如同探访一位乡下的老友。

  在专家们眼中,柳氏民居的建造技术、工艺水平以及观赏、研究价值都好于乔家大院,在旅行者眼中,更喜欢这里的生活气息。而且,一些晋商大院在开发过程中,经过了大规模的修缮,甚至从外地迁建了一些民居建筑,自然比不上柳氏民居的未曾修饰的原汁原味。

  在山西省内,同为沁水县,历山的名气要大于柳氏民居,而在山西省外,柳氏民居却大于历山,历山的旅游者主要集中于山西和河南,而柳氏民居的旅游者却来自于全国各地。老乡们说,前不久,有一位清华大学的学生一人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而我在沁水下榻的舒雅客栈,也刚刚接待过一批前往柳氏民居的西安美院学生。土沃镇目前正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新建一家医院,负责监督这个项目的一位美国人前几天也慕名而来。

  五点多,我们告别西文兴村,导游美眉让赵新春把她在土沃镇上中学的妹妹送到学校,从小女孩那儿,我们才知道,她姐姐是柳氏民居唯一的导游,并因此而放弃了高考,女孩子总有出嫁的一天,到那时,又由谁来为游客解说柳氏民居呢?

  从土沃回沁水的土路上,几次与客运吉普车擦肩而过,车内过度拥挤而体现出的斯文扫地滑稽得使人忍俊不禁。赵新春告诉我们,春节前夕,在这条线上,五座吉普车最多难以至信地塞进过16个人,吉普车后面的工具箱里竟然也塞进了一个人,须知道,吉普车的工具箱可不象轿车后备箱那样宽敞舒适,汽车停下后,许多乘客已经浑身僵硬无法动弹。我问,既然客流量不少,为什么没有小巴运营,赵新春说,小巴费用太高,仅座位费一项就无法与吉普车竞争。时过境迁,昔日柳家先辈从京城归家想必都没有这么艰辛过。



七、告别沁水

  六点刚过,我们回到了沁水,下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澡塘,我们背着行囊穿过大街小巷,最后又回到了沁水宾馆桑那部,服务员告诉我们,今天沁水全县停电,晚上十点以后才有可能来电。

  沁水的面食无法恭维,简单吃过晚饭,我们早早来到了火车站,坐在台阶上迎着清爽的山风为我们的归途做着种种设想,不会真的在硬座上等待天明吧?

  晚上十点,从杭州开往大同的列车进站,情况比我们的所有设想都要好,卧铺上、中、下铺任由我们挑选。历山之行,在香甜的睡梦中愉快地结束。



  主要费用
  往返交通费:硬座64元/2人,卧铺154元/2人
  景区间交通费:包车300元/2天,三轮摩托6元
  门票:50元/2人
  食宿及纯净水:100元/2人
  其它费用:
  导游费:75元,胶卷洗像:75元
  合计:824元,平均每人412元


  下站预告:

  走遍山西(3)——走进芦芽山

  主要景点:芦芽山、马仑草原、情人谷、汾河源头、万年冰洞、悬棺悬空寺、悬崖栈道、宁武天池
  旅行时间:两天
  全部费用:200元

撰稿人:张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1-06-27 )

太 原 道 >> 山西旅游 >> 旅晋游记 >> 走遍山西

太原道 >> 山西旅游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