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给我留言  文化论坛

大同烟云

太 原 道 >> 大同烟云  光辉岁月  绝塞烽烟  地名溯源  文史集萃  历代名人  龙壁之城  碑刻艺术  民俗风物

大同历史灾情记略

    历史上的大同是个多灾的地区,见于史料记载,这里发生过的自然灾害有旱灾、风灾、霜灾、雹灾、水灾、虫灾、雪灾、冻灾、地震、瘟疫等,而且次数频繁,多不胜举。

    强烈的地震:雁北地区处在地壳板块断层地带,是个地震活动区。早在二千二百多年前,这里就曾发生过一次大地震。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王迁(公元前231年),代地(今大同东南部)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地震发生后,房屋、墙垣有一半倒塌破坏,地面还出现裂沟,长出白毛(地震后地生白毛,在历史上曾有多次记载,究竟是什么原因,现在科学界还未作出解释)。这样详细的记载,在山西地震史上是比较早的一次。按破坏程度,震级最小也在七级以上。当时,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对地震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往往把山摇地动着作是一种不祥之兆:其时,秦国正向东进兵,威胁到赵国的安全,于是,人心惶恐,谣言四起,说什么:“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史记·赵世家》)。北魏时,这里的地震次数较多,最严重的一次是宣武帝延昌元年(公元512年)农历四月,恒州的繁峙、桑干、灵丘,肆州的秀容、雁门,发生了一次特大地震。据《魏书·天象志》记载:大地震发生后,地面出现塌陷和裂沟,山峰崩塌,地下泉水喷出,死亡人数达到八千人。根据这次地震记录分析,震级足有八级。由于伤亡严重,北魏宣武帝元恪专门下了诏书,采取了一些救灾措施,并派医生前往救护,三十年以后,东魏孝静帝武定元年(公元543年)农历四月,代地又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并连续地震数次,造成严重破坏。辽代、金代,云州、应州、朔州、寰州都发生过地震,但没有造成大的伤亡。元成宗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农历四月,大同县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震前发出了雷鸣般的响声,接着,大地剧烈的摇动,房倒屋塌五千八百多间,死亡人数达一千四百多人,怀仁县在地震后出现地裂,喷出黑水,水中还漂出埋在地下的松柏朽木;农历十一月,大同县一带又发生了一次较大地震。这两次地震,损失严重,许多人家破人亡,无以生存。元朝政府曾拿出四千锭钞和二万五千余石米,运往灾区,进行救济,并免除了这一年的租赋税课和徭役。明代,雁北地区发生过几次较大的地震,明神宗万历八年到十三年(公元1580——1585年),连续六年,大同府各县发生地震:平鲁发生地震后,井坪镇城墙倒塌数百丈;广灵、大同、马邑受地震破坏。房屋倒塌很多;广灵县壶流河一度断流;山阴县地响了一个多月,地震连续了十多天。尤其是明熹宗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农历闰六月初五深夜,大同府各地发生了一次特大地震,震前先听到地声,如同雷响,地震的方向从西北起,向东南而去,摇塌城楼、城墙二十八处,死伤惨重。灵丘县地震延续了一个多月,城廓、房屋全部倒塌,死亡人数多到无法统计。这是雁北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按破坏程度,震级在八级以上。清代,比较大的地震是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农历十月初五,朔平府发生了一次六级以上地震,毁坏许多房屋,马邑城城墙倒塌。从以上几次大地震的震情,可以肯定,大同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六级以上大地震,并造成严重伤亡及破坏。地震时间以春季发生较多,地震比较频繁,破坏严重的是灵丘一带,即古时的代地,这与现在的地震预测正相吻合。

    严重的旱灾:大同地区在历史上旱灾次数最多。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雁北发生大旱,农作物大部旱死,没有收成,接着出现了大饥荒,饿死很多人。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 1270年),雁北因旱灾严重,又发生了大饥荒。在大同的皇族及所属各部,因缺乏粮食,去太原暂度荒年;第二年,广灵县发生大旱,收成无几,元朝政府曾发放过一些救济粮。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大同路发生严重旱灾和饥荒,粮食缺乏。元朝政府发放了一万石米,进行赈救,并让大同路统治者阿合马广积粮草,以备荒年之用。元仁宗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大同路发生旱灾,出现饥荒,元仁宗下令,停止大同路酿酒。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大同路一直到农历七月,还未下一滴雨,旱情严重,无法下种。第二年,又发生大旱,同时出现饥荒。元顺帝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大同路因天旱发生饥饿,粮食奇缺,出现了人吃人的惨景,元朝官吏虽从京城运粮,进行救济,但仍饿死许多人。明朝时,最严重的有两次: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大同府发生大饥荒,出现人相食的惨景。左云、右玉、怀仁、朔州灾荒严重,老百姓饿死很多,明毅宗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朔州大旱,从春到秋没下过一滴雨,农作物不能下种,赤地千里,再加上兵灾,粮食涨价,老百姓饿死一大半。清朝从世祖顺治年间到德宗光绪初年的二百三十多年间,较大旱灾有八次,其中灾情最重的有两次: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广灵县春夏无雨,赤地千里,大同、阳高、天镇等县旱情严重,发生饥荒,老百姓来集苦菜、蓬籽,以度荒年,许多人饿得鸠形鹄面,卖儿卖女,到处都是。左云县旱灾无收成,老百姓大多数逃到口外去谋生。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大同府、朔平府出现大旱,农作物无法下种,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秋天又发生霜冻,灾上加灾,老百姓只好吃草根、草籽和树皮、树叶,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少有的风灾:大同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历史上多次发生大风灾,刮倒房屋,埋没良田的记载屡见不鲜。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元年(公元440年)农历二月,平城一带遭到大黑风的袭击,房屋倒塌很多,有一百多人被压死。元代有两次大风灾;元成宗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农历二月,大同路刮暴风,下大雪,许多房屋被刮倒,冻死许多人和牲畜。之后,又刮黄沙,天昏地暗,马牛牲畜被风卷死许多,人也有伤亡的。元英宗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春季,大同路刮风暴,飞沙走石,埋没麦田一百余顷。明代最厉害的风灾有三次: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农历八月,平鲁卫刮大风,树木被拔起,房屋被刮倒,牲畜受到损失。第二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上午,左云发生风灾,大黑风从西利来,天昏地暗,白天如同黑夜,人物咫尺不见,房屋被摧毁很多,人和牲畜都有伤亡。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农历二月的一天上午,左云忽然风沙大起,日色逐渐昏暗,一会儿,黄沙从西南方向刮来,天空如同夜幕降临。风停后,天空变成红色,下细雨,落到身上,成了泥点,俗称下泥雨。下午,风势骤然加快,并发出怒吼声。清代发生三次大的风灾,都在左云县一带。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中午,左云县东南方刮来一股大旋风,把城内一个人卷到空中摔死,许多房屋的瓦片被刮掉摔碎。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左云县大风拔木,埋没许多良田。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农历闰三月二十一日,左云县遭到暴风袭击,飞沙走石,白昼如夜,城内居民白天点灯。

    罕见的虫灾:西晋惠帝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新兴郡青虫遍地,庄稼被咬死六、七成。明世宗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农历七月,大同府发生了一次罕见的蝗灾。蝗虫成群起飞,遮天蔽日,蝗虫所到之处,农作物被咬死吃光。清代有几次大的虫灾: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农历六月十七日,应县发生蝗灾,蝗虫从西南方向成群地飞来,遮住天日,空中如蒙紫雾,农作物都被蝗虫吃光。到秋天,蝗虫死后,堆在地上就有二寸多厚,可见蝗虫多到什么程度!当时,由于没有灭虫药物和采取防范措施,第二年,蝗虫又孳生为害,直到第三年后才被扑灭。以后,连续几年,大同府各地都发生过蝗虫。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怀仁县遭受严重蝗灾,庄稼尽被咬死,老百姓没粮吃,被逼得卖儿卖女,这一年,流离及死亡的人数超过全县的半数。

    可怕的瘟疫:历史上发生过的几次大瘟疫,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其它自然灾害。例如,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冬季,大同路发生瘟疫,病死的人超过半数。明神宗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大同府各地发生瘟疫,第二年,朔州及威远(今右玉县威远堡)又发生了一次瘟疫,死的人数更多,最后连吊丧送殡的人都没有了。明毅宗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左云、右玉瘟疫流行,十分之八、九的人在这次发生的流行病中死亡,大多数人家死得断门绝户。四年后,大同府各地再次发生瘟疫,灵丘县病死的人超过半数。大同、天镇更为严重,病死的人到处可见。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春季,大同府发生瘟疫,此后,连续下了三天三夜大雪,才控制住瘟疫的传染。冬天,又发生了大疫病,死人很多,有许多人家断门绝户,到处都能听到悼死送丧的哭泣声。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农历七月,怀仁县发生瘟疫,病死很多人。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怀仁县再次发生瘟疫,牛羊等家畜大量死亡。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太 原 道 >> 大同烟云 >> 光辉岁月

太原道 >> 大同烟云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