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平型关的百年沧桑与修复争议(上) |
||
|
2015年8月,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长城上的重要地标平型关修葺一新。这项由国家文物局专项拔款598万元的重点工程历时一年有余,修复了的平型关关楼和关口的部分城墙,新建的关楼为明式建筑,朱柱飞檐,古朴苍劲。修复平型关的新闻同时也引来了一些质疑,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关城的修复是否真正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第二,关楼是否是按照历史原貌修复的?这样修复的依据是什么? |
|
2015年8月,修缮一新的平型关 |
||
|
平型关与平型关堡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繁峙县与灵丘县之间的平型岭上。平型关所在的带状谷地,北有恒山山脉,南有五台山脉,成为两山夹峙之间的重要通道,横亘于这条带状谷地之上的平型岭,因为地势险要自古就是戍守之地。平型关古称瓶形寨,因周边地形有如瓶状而得名。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在岭上修建了关城,名曰平型关。做为明代内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关口,平型关东连紫荆关,西接雁门关,成为防御蒙古骑兵的重要屏障之一。 |
|
平型关在内长城的地理位置 |
||
|
||
|
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嘉靖年间,“寇每由此入犯繁峙、代州”。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鞑靼骑兵大举南侵,从大同深入浑源后攻陷平型关,接着由此直趋灵丘、广昌(今河北涞源),一度进逼紫荆关。 正德六年,明廷除了在平型岭上的修建了平型关关城以外,还在平型岭下修建了一座城堡用以驻军,名曰平型关堡,两者相距三华里,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平型关堡是一座正方形城堡,周长两里有余,南北各开一门,城墙为条石基础青砖包砌。平型关堡现为繁峙县平型关村,条石和青砖大多早被拆走,南门已毁,仅余北门及瓮城。 |
|
平型关、平型关堡、平型关大捷遗址以及平型关战役战场西跑池、团城口的位置关系卫星地图
抗战时期,八路军骑兵通过平型关堡北门
1952年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上的平型关堡
1971年冬北京军区某部千里野营拉练经过平型关堡
明信片上的平型关堡
2010年的平型关堡北门 |
||
|
||
|
上世纪六十年代,得益于正在健康的林副统帅,灵丘县冉庄公社更名为平型关公社,乔沟新建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平型关与平型关堡也进行了简单的修葺。当时平型关关门已经完全坍塌,简单的修葺仅仅是砖券了一个拱门,门额上嵌有刻着“平型关”三字的新门匾。 |
|
2010年的平型关
平型关内侧
国画中的平型关 |
||
|
||
|
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平型关基本保持了固定的风貌没有再发生大的变化,直到2009年,一条现代化县级公路横穿平型岭,将平型关关城一劈为二。这条公路不仅毁掉了数十米的长城,而且为了降低公路爬坡坡度,穿越平型关关城的路基被下挖了数米,使得平型关的完整性和观瞻性遭到严重破坏。对于这种严重违反《文物法》的行为,事后有关部门表态要严肃查处,然而,破坏已然造成,任何处罚都已经无法补救。 |
|
2010年,通过平久的公路横穿了平型关,给平型关历史风貌造成重大破坏
2015年,同在一个画面之内的仿古关楼与现代公路极不协调 |
||
|
||
|
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之所以家喻户晓,平型关大捷是主要原因。很多人一直认为平型关大捷就是平型关战役,其实不然,平型关战役是一场历时近10天、十余万军队参加的中型战役,而平型关大捷则是发生在平型关战役期间的一场战斗。 平型关战役,是全面抗战开始后华北战场上的第一个大战役,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国共两军首次团结对日作战。1937年9月中旬,日军第五师团攻占晋北重镇大同以及广灵、浑源等县城,计划与察哈尔兵团会合后继续南下。为了保卫山西,9月18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在雁门关下的太和岭口召开军事会议,制定了平型关作战方案,计划依托明代内长城建立阻击防线,防御重点为平型关、团城口、茹越口、雁门关、阳方口等战略要点。平型关战役战线长达200余公里,第二战区部署兵力8万余人,由孙楚、杨爱源、傅作义等晋绥军将领负责前线指挥,参加平型关战役的除了晋绥军以外,还有入晋的八路军115师以及国军刘茂恩、高桂滋等部。 日军在平型关一线先后投入兵力约2万余人,第五师团主力万余人从灵丘、浑源进攻平型关,察哈尔兵团万余人从恒山西侧助攻策应。 从9月22日开始,中日双方在内长城沿线的平型关、东跑池、团城口等地激烈交战,战事呈胶着状态,日军终未能突破平型关防线,守军也无法歼敌于平型关外。 |
|
平型关战役主战场之一:东西跑池
平型关战役主战场之一:团城口,山顶为团城口堡 |
||
|
||
|
9月25日,直隐蔽待机的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外的乔沟伏击了日军的一支辎重部队,这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第一仗,也是抗战全面爆发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史称“平型关大捷”,“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平型关大捷也被写进了《八路军军歌》。 |
|
平型关大捷主战场乔沟历史照片
平型关大捷主战场乔沟
平型关大捷老爷庙高地争夺占遗址
灵丘县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平型关大捷参战主要将领雕塑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内景 |
||
|
||
|
平型关大捷之后,中日两军继续在平型关一线鏖战。9月28日,策应进攻的日军察哈尔兵团攻克平型关西北要隘茹越口,守卫茹越口的旅长梁鉴堂及1400余名官兵全部阵亡。9月30日,察哈尔兵团进而攻陷繁峙县城,威胁到平型关守军的侧后,阎锡山被迫下令放弃平型关阵地,全线撤退至忻口一线,平型关战役至此结束。 |
|
内长城关口茹越口,日军由此突破平型关战役防线 |
||
|
||
|
平型关修复争议 平型关修复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关城的修复是否真正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第二,关楼是否是按照历史原貌修复的?这样修复的依据是什么? 按照修复方的解释:平型关的关楼1939年毁于山洪,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无法判断其历史原貌,修复依据的是雁门关、娘子关关楼的样式。 那么,这个解释靠谱吗? 请继续阅读图说平型关的百年沧桑与修复争议 (下) |
|
本文来源:本站原创,太原道微信平台首发;本文作者:张珉 |
||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9-02 ) |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