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楹联故事系列之六

于谦写在晋祠的对联是给谁的?

 

 

 

 

 

  人求蕴藉雅素外

    道在优游汲古中

    这副联的位置并不太显眼,如今挂在晋祠浮图院正厅内的西壁。写此联的人却颇为知名,很多人都背诵过他的《石灰吟》,他就是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谦。

    明宣德五年(1430年),于谦得到朝廷的破格提拔,做了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巡抚山西、河南。当时的宣宗皇帝可以说是于谦的粉丝,还是铁粉,特别欣赏于谦的气质与口才,他之所以让于谦连升N级,做了山西与河南两省的巡抚,是因为他看出了于谦对百姓、对家国天下,有一份他人所没有的悲悯之心。

    于谦任巡抚的两省,在当时是灾情最为严重的两个地方。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旱情不断;河南地处黄河腹地,水情不断。两省水旱两重天,一年灾不断,于谦的巡抚生涯,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于谦上任后,设立了多处尚义仓(捐资输谷的贮藏处所)、平准仓(丰年贱价买进,遇到凶年照昔日贱价平粜的仓库),鼓励富人们捐资输粟,救助灾民。亲自审理民间积案,并允许百姓直接到巡抚衙门告状。还设立了“惠民药局”,救治各地农民的疾病……老百姓叫他于青天、于龙图,说他是明代的包拯包青天。

    最让于谦忧心的还是天灾,明初常常连年大旱,让人无计可施。在于谦的文集中,有大量关于雨的诗作,可见他对民生之记挂。如果很长时间不下雨,他就会自责。希望上苍能把灾难移到他的身上,免让苍生受磨难,他曾写诗:“巡抚失政固予罪,窃禄偷安心独愧。愿移灾咎及予躬,免使苍生受憔悴。”正是因为他心系百姓,才有了亲临晋祠祈雨的故事。

    长期以来,晋祠百姓出于生存的需求,一直把圣母(叔虞的母亲邑姜)当作晋源水神祭祀,春夏祈雨,渐成气候。明洪武二年(1369年),朝廷给圣母加封号后,七月初二祭祀圣母便成为传统盛典。明正统五年(1440年),按照晋祠当地习俗,于谦出席了七月初二晋祠祭祀圣母的祈雨活动,而且祈雨之后果然天降甘霖。

    于谦在担任山西、河南巡抚期间,一直都是冬春时节在山西,夏秋时节在河南。按照这样的工作安排,七月初二正是暑天,他应该在河南开封才对。估计那年,于谦特地从河南赶到山西来参加祈雨活动的。史书上记载了一则他从河南前往山西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一年。于谦带了少量随从,从河南赶往山西,一日夜间经过太行山中时,忽然遇到了劫匪,盗群挥刀呼啸而来。于谦不仅不惧,还大声叱责,劫道的匪群这时发现他们打劫的居然是巡抚于谦,便迅速散去了。于谦的诗《遇旱诣晋祠祷雨》中写道:“晓行数里未天明,路绕汾河听水声。斜月带星横远汉,清风传漏振残更。中心但愿灵祗格,远道何须父老迎。好挽银潢作甘雨,博沾万物润苍生。”根据史书记载以及于谦的诗推断,说不定,遇劫匪这事就发生在于谦到晋祠祈雨的路上。

    再回到这副对联上,联应该是于谦在晋祠祈雨时所留,根据联的内容看,这应该是写给某个人的。南北朝北齐大臣杨愔曾隐于悬瓮山(亦名龙山)读书,如今晋祠有一处景观为读书台,为乾隆年间所修。但真正读书台其实是指杨愔在悬瓮山欢喜岭读书处。杨愔一生酷爱读书,家中藏书数千卷,官至尚书令,也算是一代贤相。当年于谦在晋祠时,一定曾经造访过杨愔的读书台,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于谦写给杨愔的,那倒是非常贴切。(完)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李雅丽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5-0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楹联系列总目录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