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省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系列

临县碛口镇——九曲黄河第一镇

 

 

 

 

 

  临县碛口镇是九曲黄河晋陕峡谷黄金水道里的一颗明珠。人称“九曲黄河第一镇,水旱码头小都会”。

    碛口之名,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最早见于《隋书》。大同碛位于碛口古街西南500米的湫水河入黄河处,是秦晋峡谷间最大的一个碛。明末清初,临县天灾人祸濒发,碛口非常萧条。当时集镇在离碛口2公里的侯台镇。传言“先有侯台镇,后有碛口镇。”清朝乾隆年间秋水河冲毁侯台镇,碛口镇才开始兴盛。成为“晋商西大门,黄河大码头”。

    碛口的繁荣同时得益于大同碛险关以及晋商的崛起。碛口是连接西北各省与京津及全国各地商品的中转站。在明清至民国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曾是当时中国北方的重要水旱码头和货物集散地。当年船筏在黄河里穿梭,驼铃在山谷间回荡。西北各省出产的粮油、皮毛、药材源源不断地由河中运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回程时,再把棉花、绸缎、茶叶、火柴等日用品经碛口转运到西北。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各类服务型店肆300多家。民间有“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碛口街上尽是油,三天不驮满街流”的谚语流传至今,勾勒出昔日的一派繁荣景象。日复一日,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车水马龙,经济繁荣,名声日隆。碛口也以“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这样的繁华景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京包、京蒲等铁路的建成,碛口完成了它商品集散中心的历史使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昔日的富庶和持续几百年的繁荣,虽然已成为过眼烟云,但如今古镇依然古色古香,保留着原始质朴的生活,是一座充满古朴风韵的小镇,是“活着的古镇”。现镇内有东、中、西三条街道,十三条小巷。街巷两旁是大量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主要有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囊括了古代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具有代表性的是荣光店、大顺店、四十眼窑院、天聚永、义诚信、三兴店、天隆聚等。这些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上随处可见砖雕、木雕、石刻。漫步在长街上,仿佛走进了历史,一切都那么悠远、深沉、厚重。

    创建于明代的黑龙庙在卧虎山上,居高临下,俯瞰黄河,是碛口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庙宇依山傍水,建筑布局严谨合理,古朴典雅。历史上,人们在此祈求风调雨顺,行船平安,生意兴隆。庙门口的对联“物阜民丰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是当年碛口繁荣的真实写照。

 
 

 

 

 

 

 

 

 

 

 

 

 

 

 

 

 

 

 

 

 

 

 

 

 

 

 

 

 

 

临县碛口镇——九曲黄河第一镇

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吴根喜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2-2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省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