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重温红军东征之四

历史在这里回望山西

 

 

 

 

 

  1936年的中国,北方局势变幻莫测,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中,许多人都敏锐地看到了山西的战略地位,而真正发现山西战略价值还是中国共产党人,这对即将到来的抗战而言,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那些山西人背井离乡,在异乡默默战斗着、奉献着,他们的精神,是这个国家一座无形的丰碑。 

山西吸引了哪些目光 

1936年,各方都发现了山西的价值。这是1931年阎锡山从大连回来后不曾有过的局面。

在中原大战失败后,阎锡山跑到大连蛰伏起来,一年之后东山再起,在1932-1936年间,山西又一次回到了中原大战前的状态。据《山西史纲》记载,从191793日北洋政府委任阎锡山为山西督军兼省长起,他就使山西在政治、经济上自成一体,对外以“保境安民”为由筑起军事堡垒,不许外省军队入晋;对内推行“自存自固”。美国《时代》周刊说:“阎实际上耸立在一个独立王国之中——处于各军阀的包围之中。”阎锡山在山西的政策,好比美国的门罗主义,你们不干涉山西的事情,山西也不管你们的事情。尽管随着实力的膨胀,他一度产生了逐鹿之心,但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阎锡山都在研究生存和自保的问题。

但在1936年左右,这种封闭被打破了,第一个打破这种平静的是日本人,日本侵略者从1935年就开始谋划“华北五省自治”,想让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组成联合自治政府,成为第二个满洲国。因山西重要的战略地位,阎锡山遂成为日本人笼络的对象。在《红军东征》里,阎锡山的老同学土肥原贤二正是日方的说客,阎锡山所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地敷衍他。

对张学良来说,1936年的山西是他重点争取的对象,《阎锡山全传》记述:“从1935102日张学良就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到19361212日西安事变爆发,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阎锡山与张、杨之间直接接触达6次之多。尤其是张学良,在此期间曾四五次亲飞太原,面见阎锡山。”在几个月后的西安事变中,来自陕北、西安和南京的使者络绎不绝,阎锡山左右逢源,也同样为各方重视。

而共产党也发现了山西的地位,红军到达山西后,发现山西竟然出奇的富庶,程子华回忆说:“(山西)拥有数以亿计的雄厚资本和相当可观的军事工业。其经济条件远较西北各省优裕。红军渡河东征进入山西……筹集了40万元的抗日经费,而且都是银元。加上物资合计约有50万元左右。”而毛泽东则想到了群山环绕的山西在未来对日战争中的作用。东征期间,毛泽东就说:“经营山陕,主要是山西,是对日作战必要与重要的步骤”;他还讲:“山西是主要的,也可以临时到河北、绥远去”。抗战初期,他在一封给阎锡山的信中讲到了自己对游击战的构思,游击战争主要应处于敌之翼侧及后方,在山西应分为晋西北、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南四区向着进入中心城市及要道之敌人取四面包围袭击之姿势,不宜集中于五台山脉一区,集中一区是难以立足的;还应注意晋西北管涔山脉以及太行山脉、太岳山脉地区部署与准备。这一思路,基本上就是抗战中八路军的布局,它的提出,跟东征中毛泽东对山西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关系。

1936年的中国,北方局势变幻莫测,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中,许多人都敏锐地看到了山西的战略地位,而真正发现山西战略价值还是中国共产党人,这对即将到来的抗战而言,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山西人的追求 

在整个东征的过程中,一些细节经常为人们所忽视,在我们的史料中,常常能够看到扩红8000的说法。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在东征之前,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只有6000余人,会合了在当地的红军7000余人,也只有1.3万人,而进军山西,一下子就扩大了8000人。

吕梁人韩宝义在今年做了一件事情,他于225日在微博上写道:“昨天,我亲兄弟几人一起为两位‘没有血缘的’亲人预订了两块墓碑,计划在今年清明节为他俩‘树碑立传’。其中的一位叫韩福,他1936年在红军东征时参加红军,后成为‘二等乙级’残废军人,1979年因病去世……”更加深远的历史,恐怕就存在于这群走出去的山西人中。这无疑是山西历史上又一次走西口,先是八千子弟当红军,紧接着是一批又一批的山西学生进入延安,之后就是南下的山西部队和干部,从194811月到19496月,山西各解放区南下的区级以上干部达1万余名,连同随军南下的干部,及后来由部队转业到各地的干部在内,山西支援各地的干部在两万名以上。这些人,他们默默无闻地创造着历史,而历史似乎也总在忽略他们,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日后的战争中回到了山西战斗,还有更多的人,为了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将汗水和鲜血洒在了陌生的土地上,有的甚至魂留异域,连名字都不曾留下来。

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在《红军东征》中,河娃率先跑到黄河对岸投奔了红军,另一个主人公,美丽的女学生姜玉涵也很快献身革命,他们的故事就是这一大群山西人历程的浓缩。

有一位作家叫马烽,他回忆红军东征时的见闻时说:“那时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红军倒是把村里一些地主们的存粮拿出来,分给农民度荒。红军撤走的时候,许多人都哭了。据高我们一届的同学说,学校和以前也不一样了,校园中、教室里那些辱骂共产党的标语,都撕毁涂抹了。”到了1938年,他刚满16岁,就报名参加了新军。

电视剧说到的石楼,有一处红军东征纪念馆,里面有一份东征期间参加红军的部分石楼籍人员名单,这些人可能更接近电视剧的原型,王三武回忆当年的情形时说:“在群众大会上,我们参加斗争了石家坪的村长、劣绅韦丕富和劣绅刘丕韦,当场把他们抓起来,没收了他们的粮食、财产,分给贫苦农民。”后来,他跟随红军到了陕北,之后又回山西抗战,1950年南下四川,1955年到四川省公安劳改局任副局长、顾问。

韦明胜,他在西安事变时曾随周恩来担任警卫战士,是见证了西安事变的人物。1946年在解放战争中负伤,伤愈后因身体状况不适,退伍返乡。

还有曾任浙江省地质局顾问、省政协委员的白乙明。

……

这是一份难以完全统计的名单。这也是一次全新的“走西口”,那些山西人背井离乡,在异乡默默战斗着、奉献着,他们的精神,是这个国家一座无形的丰碑。

  相关阅读:红军东征专辑

 

文来源:三晋都市报20120317;本文作者:平瑞方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3-22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重温红军东征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