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红色遗址巡礼

之四、重要机构旧址遗址

  1921年,太原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建立全省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成为山西党团活动的策源地;1936年,红军东征路经太原,同年,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筹建于太原,一批宣传抗战的人士聚集于此,太原成为抗战文化的传播地;1937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太原八路军办事处、八路军总部先后移驻太原,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二战区战动总会、工人武装自卫队、成成中学师生游击队等先后在太原成立,太原成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地;抗战时期,太原地处晋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豫三大根据地的交汇带,是情报中转站和根据地与革命圣地延安的交通连接地;1949年的太原解放战役为 “华北最后一战”,是人民解放战争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城市攻坚战……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在太原的活动和实践,形成了大量值得永久保存的重要机构旧址、遗址。

 

中共太原支部旧址

    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太原市文瀛公园文瀛湖南岸,占地10亩,建筑面积5820平方米。这里原是明清时期山西的贡院,1906年创办山西公立中学堂,1913年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省立一中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太原市暨山西省中共党团组织的诞生地,被称为山西革命史上的“南湖”,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四运动时,省立一中的进步学生与其他学校的进步学生一起,与当局进行坚决的斗争,取得了胜利。高君宇、王振翼、贺昌、王瀛、张叔平、张友清、彭真等大批早期共产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就读于省立一中,并从事革命活动。19215月,以“唤醒劳工,改造社会”为宗旨的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在省立一中成立,这是山西省成立的第一个团组织。19245月,高君宇受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的委派,在省立一中建立中共太原党小组(后改为中共太原支部),这也是在山西省建立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200210月,山西省委、省政府于彭真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在此建起了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2010427日,经中央同意,正式定名为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099月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确定为国防教育基地。

 

晋绥八分区旧址

    晋绥八分区旧址位于古交岔口乡关头村西,原为明嘉靖年间村庙,存有正殿、配殿15间,占地600平方米。八分区是晋绥根据地的南大门,是陕甘宁边区通往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211月,罗贵波调任晋绥八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第八地委书记,第八分区地委、专署、分区机关随后移驻关头村。1943年冬和19442月,彭德怀、刘伯承、陈毅等路经关头村小住。19449月间,盟邦记者团前去参观,在关头逗留数日。同时,黄河日报社、印刷厂、分区电台曾移驻关头村。作为交通要道,八分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完成了运送伤员、粮食、弹药、文件等艰巨任务,安全护送了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陆定一、陈赓、薄一波等中央领导同志和七大代表以及其他干部三千多人,被党中央誉为“钢铁走廊”。1979年,古交市对旧址进行维修。2009年,岔口乡对旧址重新修缮,进一步丰富了陈列展示内容。2000年被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太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旧址

    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旧址位于杏花岭区精营东边街17号,占地面积421平方米。1936918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在太原成立。同年10月,薄一波接管牺盟会。1937422日,在薄一波的直接领导下,牺盟会太原委员会成立,下辖5个区,主要负责太原市工人、学生和各阶层的组织发动等工作。旧居为清代民居建筑,从成立到太原沦陷前,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租用此民居办公。旧居坐西朝东,中轴线建有东房、正房,两侧为南、北房,大门开在东北隅。正房原为市委会议室和总务股,面宽5间,明间悬山卷棚顶抱厦,柱间透雕。南、北房各为5间,分别为牺盟会少年儿童团办公室和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办公室。旧址建筑形制保存基本完好,正房墙体变形。2003年被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晋西北三地委旧址

    晋西北三地委旧址位于娄烦县娄烦镇席岭村席国栋院,建筑占地面积307平方米。19392月,中共晋西北区委将中共静乐中心县委改称中共静乐地委,慕纯农任地委书记,饶斌任副书记。19409月,晋西区党委、晋西北行署决定专署与地委对应,撤销静乐地委,新组建晋西北三地委、三专署,辖静乐、岚县、阳曲(西)、宁武、崞县(西)、忻县(西)等地,地委书记先后由慕纯农、张雪轩担任。19428月撤销晋西北区党委,成立中共晋绥分局,三地委归晋绥分局领导。12月,晋绥四地委并入三地委,地委机关由娄烦迁入临县。晋西北 (晋绥)三地委在娄烦期间,地委、专署机关先后在娄烦镇、水峪村、席岭村、进善村及细米沟等地驻扎,领导人民进行普选,开展献粮、献金、献鞋、扩军“四大动员”,为建设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军侵略立下了赫赫功绩。旧址原有3孔土窑洞(保存完好)、3间东房(已翻修)、3孔泥坯窑(已倒塌)、西房3间(保存较差)。

 

八路军太原办事处遗址

    八路军太原办事处遗址位于杏花岭区坝陵南街。1936525日,毛泽东致信阎锡山,向其提出联合中共、抗日反蒋、建立共同战线的主张,并派出红军将领彭雪枫赴太原与阎锡山秘密洽谈。彭雪枫到太原后,由南汉宸陪同与阎锡山会晤,递交了毛泽东的亲笔信。后经双方商定,红军在太原建立秘密机构,联络站办公地址确定在首义门内 “基督教青年会”后院6号。19373月,经阎锡山同意,彭雪枫在新满城街30号设立电台,全体工作人员组成一个家庭,对外称“彭公馆”。中共北方局迁来太原时,刘少奇、杨尚昆等一度也住在新满城街30号联络站内。825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为适应八路军即将开赴抗日前线的新形势,联络站8月下旬迁入太原坝陵南街8号成成中学校内。830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的牌子正式挂出。中共在太原的联络工作步入了合法而公开的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阶段。中共中央北方局、山西省工委曾在此秘密办公。115日,太原沦陷前夕,中共中央代表与八路军办事处撤离太原,迁往临汾。2003年,八路军办事处旧址损毁,现仅存东面平房3间。

 

    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部旧址

    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迎泽区郝庄镇捐子村西,占地面积65720平方米。194810月,小店镇战斗结束后,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进抵太原东山地区和太原以北地区,司令部驻扎在捐子村。在7纵的统一指挥下,先后取得风格梁、牛驼寨战斗的胜利,解放了黄寨、泥屯、兰村等地区。在战役转入围困休整阶段后,7纵司令部政治部展开对阎军的瓦解争取工作。彭绍辉司令员在这里直接领导了对阎第3371师起义的争取工作。19492月,第7纵队番号改为第1野战军第7军,4月,参加了太原外围作战和城垣的总攻,共歼灭国民党军一万余人,为太原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太原解放后,第7军转移至晋源县城,而后挺进大西北。旧址坐北朝南,为四合院落布局,中轴线有大门、南房、正房窑洞,两侧有东西房。正房窑洞有3孔,券建在一座自然形成的土丘上。洞内西墙有一防御洞口,顺土台阶可通往山顶。西窑洞有2孔,为砖砌窑洞,拱形门窗。东房和南房为砖木结构,各3间,为平顶。

 

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清徐县东于镇洛池渠村,占地面积822平方米。

    1937118日,太原城及清源、太原、徐沟三县同时沦陷,阎锡山政权的清源、太原、徐沟3个县政府退守洛池渠村。19381月,中共清太县抗日政府在杜里坪成立,6月,根据国共合作的需要交由阎属八专署委任的县长接管,成立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洛池渠村一度成为清太徐地区国共合作抗日的中心。19395月,“洛池渠惨案”发生,洛池渠抗日民主政府转移至杜里坪及其西边山区。直到193912月“晋西事变”后,中共重新组建了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建筑坐北朝南,东西37米,南北28米,由东、西两院组成。

 

石坡头村党支部旧址

    石坡头村党支部旧址位于阳曲县杨兴乡石坡头村,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193711月中旬,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政委刘道生率战地工作团开赴盂县牛村镇,与中共正太铁路沿线特委委员王达成、盂县县长胡仁奎,共同开辟正太铁路沿线抗日根据地,组建了盂(县)平(定)阳(曲)寿(阳)榆(次)五县特委。11月下旬,改称盂(县)平(定)阳(曲)寿(阳)四县中心县委。随即组建了阳曲分团,由王达成率团开进阳曲杨兴地区,进行抗日宣传。12月,石坡头村杨和尚、史有龙、史慎义3同志被发展为中共党员,并成立了石坡头村党支部,杨和尚任支部书记。这是阳曲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基层支部。

 

阳曲县委县政府旧址

    阳曲县委、县政府旧址位于阳曲县大盂镇原上村南巷,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抗日战争时期,阳曲县东西两山分属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晋西北 (晋绥)抗日根据地。19402月,以同蒲铁路为界,铁路东成立晋察冀阳曲县抗日民主县佐公署 (习称东阳曲县),同年改称东阳曲县抗日民主政府,驻今阳曲县温川乡麻黄沟,隶属晋察冀边区第一专署;同蒲铁路西成立晋绥阳曲县抗日民主政府(习称西阳曲县),县政府驻今古交市阁上乡狮子村,隶属晋西北第八专署。194881日,太原区党委、区行政公署成立(后更名为晋中区党委、晋中区行政公署)。为了更好地支援太原解放战役,东、西阳曲县合并,华国锋任合并后的中共阳曲县委书记,张天槐任合并后的阳曲县政府县长。合并后的中共阳曲县委隶属中共太原(晋中)区党委第一地委,阳曲县政府隶属太原(晋中)行政公署第一专署。县委、县政府驻原上村。同年912日,县委、县政府迁至辛庄村。

 

中共阳曲县委员会旧址

    中共阳曲县委员会旧址位于阳曲县黄寨镇黄寨村大街15号,建筑面积510平方米,占地面积138672平方米。

    1948112日,阳曲县黄寨镇解放,随之阳曲县委、县政府进入黄寨办公。1953年,县委、县政府迁至黄寨村南坪。旧址建筑原为当地刘氏民宅,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东西1985米,南北6986米。其中,正房砖砌台基,面宽三间,为原中共阳曲县委办公场所。二进院上西房为华国锋同志居住场所,屋内存木制隔扇。

 

审判日本战犯特别法庭旧址

    审判日本战犯特别法庭旧址位于迎泽区纯阳宫21号山西饭店内,占地面积6797平方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中国监禁的1000余名日本战犯,在侵略战争中追随日本军国主义政策,公然侵犯中国人民的自由、人权与尊严,践踏了国际法准则和人道主义原则,疯狂屠杀、掠夺和迫害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56425日通过了 《关于处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犯罪分子的决定》。据此,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于19566月在太原开庭审判9名日本战犯。610日至11日,由朱耀堂担任审判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山西人民大礼堂对富永顺太郎在日本侵略中国战争期间和战争结束以后战争犯罪和特务间谍犯罪一案进行了审判。612日至20日,在山西人民大礼堂审判了前日本军政人员城野宏等8名战犯的战争犯罪案件。6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指定工作团副团长、检察员井助国,在山西机械厂大礼堂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56)检免字第一号决定书》,对上中正高、大矢正春等40名战犯从宽处理,免于起诉,即行释放。旧址前身为民国三年(1914)山西督军阎锡山出资兴建的“自省堂”。1950年,拆除自省堂,建成山西人民大礼堂。1978年改名为省政府第三招待所。1981年更名为文瀛饭店。1986年,进行大规模改建,并新建12层主楼,由彭真委员长题名改为“山西饭店”。现存东、西楼建于1950年,均为二层砖混仿欧式建筑。

 

 

太原军调执行小组遗址

    太原军调执行小组遗址位于迎泽区迎泽大街99号天一宫附近。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谈判与作战交替进行。194615日,国共双方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10日签署《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和声明》。为保证停战令的执行,由国民政府代表张群(后为张治中)、中共代表周恩来和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组成三人军事小组,并在北平建立由三方代表组成的“军事调停处执行部”,下设太原军调执行小组等若干执行小组。太原执行小组是山西地区停战谈判的中心小组,领导山西全面的军事调处工作,由国民政府代表邹陆夫(后由杨文杰接替)、共产党代表许光达(后由陈赓、张连奎、刘建勋、张纯青接替)、美方代表赫利(也译为和礼,后由艾克接替)、第二战区长官部郭宗汾组成。116日,太原执行小组抵达太原,住在太原复兴饭店,饭店共有3层,美方人员住在底层,国民党方面人员住在顶层,中间为共产党方面的谈判人员。194633日至4日,三人军事小组成员马歇尔、周恩来、张治中及军调部委员叶剑英、刘伯承、郑介民、罗伯逊等来太原视察。通过军调,国、共、美三方发表自由贸易公告,阎锡山履行了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但由于阎锡山缺乏诚意,和谈迟迟没有进展。9月以后军调工作实际上终结。20世纪80年代,旧址建筑在城市改造中损毁消失。

 

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晋源区姚村镇杜里坪村,占地面积276平方米。

    1937118日,日军侵占太原,太原城沦陷。同月,山西省第四专员公署任命赵向荣(中共党员)为太原县县长、任悟僧(中共党员)为清源县县长,深入敌后,到清太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政府,两县合署办公。19381月,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杜里坪村正式成立,任悟僧任县长。同年6月,根据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奉“战动总会”指示,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由阎锡山第八行政专员公署派人接管。19401月,根据晋西北文(水)交(城)中心县委和山西省第二游击区行署第八专署的指示,清太徐地区成立中共清(源)太(原)徐(沟)联合县委和太原、清徐两个县政府。19424月,中共晋西北七地委七专署决定,清徐和太原两县合并,组成清(源)太(原)县抗日民主政府(简称清太县政府),驻柳跖沟,后迁至白石沟。杜里坪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分东、西两院,原有办公房十余间,1939年日军数次“扫荡”,全部烧毁。1998年至2002年,当地政府整修西院旧有建筑,并新建窑洞,作为展示、陈列场所。1998年,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被南郊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晋源区委、区政府公布此旧址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太原战役后勤指挥部旧址

    太原战役后勤指挥部旧址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东黄水村,建筑面积90平方米。

    194810月,太原解放战役打响。为了保证部队的充足供应,中共晋中区党委第一地委决定,以专员薛同连、副专员彭伯州为首,组织成立支援太原战役后勤指挥部,负责动员所辖10个县的支前工作,指挥部驻地在阳曲县东黄水镇东黄水村。为同前线部队取得密切联系,做到及时供应,又成立了支援前线指挥部,由郭固邦任司令员、刘大煜任参谋长、郭守瑞任政治部主任兼安葬委员会主任。根据地委指示,中共阳曲县委也组建了阳曲县后勤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华国锋任政委、县长张天槐任主任,驻地也设在东黄水村。在牛驼寨争夺战打响时,华国锋主持召开县区干部支前动员大会,决定县委、县政府的大部分领导同志随旅部活动,村村建立支前指挥部。前线指挥部把向前线运送门板、檩条的任务交给阳曲县后勤指挥部,县后勤指挥部提出“我们多流汗,部队少流血”的口号,动员全县人民向牛驼寨阵地运送大小门板95485块、大小檩条71271根。为抢救伤员,县后勤指挥部还责成县区妇联会动员妇女为伤病员喂水、喂饭、喂药、洗血衣、缝补衣服等。在太原解放战役中,阳曲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山西新军工卫旅武器修械所遗址

    山西新军工卫旅武器修械所遗址位于娄烦县米峪镇乡圪徐沟村南50米处,建筑占地面积1368平方米。

    19384月,山西新军工卫旅军械处处长宋象山受命组建修械所,并委托驻扎在米峪镇的后方办事处领导和管理。193810月,修械所从米峪镇转移到交城县吴家沟。12月,又从吴家沟迁至圪徐沟。修械所在圪徐沟得以发展壮大,人员从修械所最初成立时的4人增加到上百人,分为锻工组、机钳组、木工组、炸弹组,肩负着修械、造枪、造手榴弹的任务。19397月,修械所开始成功仿制中正七九式步枪,月实际生产达30支。手榴弹月产量达五六千枚,最高时达9000多枚。19399月,修械所从圪徐沟迁往保德县扒楼沟。在圪徐沟时期,机器房、钳工房、库房利用天主教堂的3孔石头接口土窑,铁匠房分散在村内多处地方,炸弹组的一部分驻在窑庄,工人们住在群众腾出的窑洞里。遗址现存当年生产和储藏武器的窑洞9孔,均残破严重。

 

南峪整编旧址

    南峪整编旧址位于娄烦县盖家庄乡南峪村村民李七则院内,建筑面积154平方米。

    194011月,120师奉命组成晋西北军区。358旅回到晋西北后,由于连续作战,一直未能得到休息和补充,部队减员较多。120师下达命令,将独立第三支队第7、第8团缩编为1个团,归属358旅建制。余秋里在南峪村主持召开整编工作会议,决定保留第7团、编散第8团,整编后使用第8团的番号。整编后的第8团,机关精干,连队充实,士气高昂,战斗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旧址现存3孔西窑,保存完好。

 

静乐县抗日民主政府遗址

    静乐县抗日民主政府遗址位于娄烦县杜交曲镇小白石村沙足底。

    19401月,静乐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娄烦成立,时曙明任县长。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政府与中共静乐县委一起活动在娄烦境内,游击办公,先后在娄烦村、蒲峪村、三元村、小白石村、团堡村、韩家沟村等地驻扎。19429月,抗日民主政府与中共静乐县委驻扎在小白石村,八路军第358旅第716团第3营营长张树芝所率部队也随县委、县政府一同驻扎在小白石村。926日,驻娄烦日军奔向大白石方向,企图袭击我党政机关。县委书记杨新与3营营长张树芝在黑圪塔设伏消灭日军10余人。遗址原有十四五孔土窑洞和5间房屋,现已全部倒塌,仅存有石碾盘和碾磙等。

 

晋西北会议旧址

    晋西北会议旧址位于娄烦县娄烦镇旧娄烦村西北,建筑面积87平方米。

    19402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建设晋西北根据地的指示,中央军委参谋长滕代远在娄烦镇旧娄烦村主持召开会议,成立晋西北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晋西北党政军民工作。贺龙任书记,关向应为副书记。9日,成立了统一战线的晋西北军政民联合委员会,贺龙任主任委员。224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晋西北军政委员会正式成立。旧址现残存2孔土窑洞。

 

3584团指挥所遗址

    3584团指挥所遗址位于娄烦县米峪镇乡兴旺庄村褚刚则院、王祥瑞院。

    1940617日至19日,八路军120师第358旅第4团、第716团、第2支队向“扫荡”米峪镇的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村上大队发起进攻。358旅第4团指挥所设在兴旺庄西头孤立房屋中,团长唐金龙、政委杨秀山指挥4团指战员在曹家掌、兴旺庄、国练一带打击日军。期间,日军突围时曾突破第42营阵地,直接冲到团指挥所,团长唐金龙腿部中弹。指挥所原为7孔窑洞,因洪水冲刷,已倒塌消失。

 

晋西北三专署机关旧址

    晋西北三专署机关旧址位于娄烦县庙湾乡水峪村根底街张广治院内,建筑占地面积257平方米。

    1942年初,晋西北三地委、三专署在水峪村召开工作会议。三地委、三专署机关驻扎在水峪村前沟和后沟。张雪轩和崔一生等率三地委驻前沟,刘墉如等率三专署驻后沟。216日,驻古交日军偷袭三地委、三专署驻地,驻后沟的刘墉如专员和大部分同志越沟跳崖成功突围。旧址原有3孔窑洞、2间东房、3间南房,其中2间东房和3间南房已倒塌,3孔窑洞保存完好。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8-3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太原红色遗址巡礼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