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寻访山西不为人知的红色遗址

之四、破旧石碑镌刻光辉军史

  如今在平定县城,当年红24军起义所在的城隍庙早已不复存在,原址上建起了平定县中医院的住院部和办公楼。人们只能透过一块保留在平定县中医院院内的“平定兵变旧址”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依稀感受8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起义。

    上世纪80年代,平定县中医院翻修后,就看不出本来的面目了。记者问起中医院的一些大夫和病人,他们几乎都不知晓这段历史。然而平定兵变集结地旧址的不复存在和百姓的不知晓,并不妨碍这段珍贵史实展现在世人面前。

    80年前,在太原等地广泛流传着一支《兵变歌》:“莫打鼓来,莫打锣,听我唱支兵变歌,兵变歌,为谁作,为的士兵吃苦多;……为的天下穷人多;……”

    歌中提到的24军,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24军。

    平定县党史办主任刘春生告诉记者:“19317月,以赫光、谷雄一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平定县举行了我党在北方领导的唯一成功的武装起义。随后这支起义部队在盂县清城村组建了我党在北方创建的第一支红军正规军——红24军,并在河北阜平创建了我国北方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在这种意义上说,阳泉及其所属的平定县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创建工农革命武装力量的策源地。”

    由于种种原因,红24军在我党、我军的史料中,几乎是一片空白。但阳泉市的党史工作者们没有忘记红24军的功臣们,他们经过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党史、军史专家张宏志的帮助和指导,在线索稀少、资料匮乏、当年亲历者陆续去世的情况下,走遍大江南北的83市,艰苦寻觅4年,终于使红24军的军史重新为世人所知。

    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已经故去的原平定县党史研究室的梁德忠,他是从事红24军军史发掘工作的带头人;还有阳泉市文化局的王伟。2000年,王伟担任撰稿、编导,组织拍摄了一部名为《一支红军阳泉来》的两集文献纪录片,再现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填补了红24军在党史、军史研究中的空白。

  大雨中千余将士起义

    记者试图采访当年兵变的亲历者,由于时隔80载,健在的亲历者极难寻找,只好通过平定县党史办提供的《平定军事志》,了解红24军起义、组建直至兵败的全过程:

    193012月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系高桂滋所部国民党第47军减员至四千余人,由原来的3个师缩编为1个师,并改名为“正太护路军第一师”,驻防平定县等地。

    此前在1926年,第47军驻防安徽阜阳时,以赫光等为首的10多名共产党员就打入了高桂滋部,成立支部,发展党员五六十人。4年过去了,共产党员分别担任了营、连、排等干部,控制了相当一批武装力量。

    1930415日,党中央发出指示,确定在高桂滋部组织兵变。同年10月,中央北方局在天津召开扩大会议,认为山西已具备发动武装暴动、创建北方苏区的条件,决定选派干部,加强党的领导。此后,北方局军委书记谷雄一接受党的指示,从天津回到山西。

    19314月,根据中央精神,决定由谷雄一负责平定起义,从驻防平定县的高桂滋部拉出3个团,举行武装暴动,依托五台山,开辟晋冀边根据地。计划上报党中央后,中央批准以此为基础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24军。

    此后不久,山西特委书记刘天章决定趁高桂滋回北平为其父祝寿之机,派谷雄一协助赫光提前举行起义。

    73日下午3时,装扮成国民党军官的谷雄一等人乘火车抵达阳泉,并立即召集十多名党员开紧急会议决定,趁三个团长随高桂滋去北平为其父祝寿,74日晚军官放假、士兵可以自由活动之机举行起义,确定起义口号为“立”,暗号为拍三下枪托,要求人人必须系红领带。

    由于敌人早有准备,三个团中,最终只有一团和三团的一部分拉了出来。

    742330分,当夜天降大雨,1200多名系红领带的官兵在一团二营驻地——平定县城隍庙集合,宣布脱离国民党反动派,举行起义。

  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

    眼看攻打县城无望,起义军撤出平定,越过正太铁路向盂县挺进。75日凌晨,起义军到达盂县清城村。在全军大会上,谷雄一宣布了党中央的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24军,任命赫光为军长、谷雄一为政委,下辖两个纵队及军部直属连。

    高桂滋闻讯,派兵围追堵截,红24军边御敌边向河北挺进,于718日攻克阜平县城。攻克阜平后,红24军开仓放粮3天。老百姓发现,这支队伍和国民党部队最大的不同是:官兵一致。军长、政委和士兵一样,排队领取每人3块大洋的饷金。经过多日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不少人报名参军,红24军队伍很快扩充至三千人。

    727日,红24军和中共阜平县委联合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牛清明为阜平县苏维埃主席。随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开办了穷人学校,穷人的孩子可以免费入学。

面对诈降军长赫光大义凛然

    时任国民党陆海空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命令石友三部的沈克师对红24军进行围剿。随后,沈克师的26旅旅长赵海清和27旅旅长赵渤以投降为名与红24军联系。二人诡称,阎锡山不可靠,石友三投降了韩复榘,张学良不要自己,所以请求红24军收编。

    年轻的红24军缺乏对敌斗争的经验,认为沈克师反蒋失败,来投靠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于是决定受降。

    89日,政委谷雄一、副军长窦世雄等18人,用十几头骡子驮着牛羊、粮食和银元,赶到沈克师的驻地王快镇进行慰问,结果全部被捕。

    次日,沈克将谷雄一等5人押往北平请赏,同时派赵海清的26旅开赴阜平县城,声言奉谷雄一的命令前来接受改编。红24军决定收编26旅,但不让他们进县城,而是让他们到距县城5里外的法华村等待整编。

    811日上午,赵海清敦请赫光出面训话。赫光带着慰问品来到法华村。一到村里,发现赵海清部荷枪实弹,岗哨林立,对其诈降的意图有所觉察,但他还是大义凛然地走上讲台,大声说:“你们起义,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你们参加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

    赫光的讲演打动了国民党士兵的心,他们静静地听着,早已忘了与赵海清原来的约定:以他捋胡子为号动手。赵海清连着捋了好几次胡子,都不见动静,顿时勃然大怒。敌兵这才醒悟过来,扑上去抱住了赫光的腰。赫光掏出手枪,打中了赵海清的大腿,但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弹尽粮绝兵败两岔河

    遭受沉重打击的红24军不得不撤出阜平县城,进入山西向晋西北转移,随后推选刘明德为军长。

    在应县歼敌两个连以后,红24军派牛清明秘密回到太原,向山西特委请示汇报。特委书记刘天章接到报告后大吃一惊,决定亲自到红24军领导武装斗争。不过在911日,刘天章遭到叛徒指认被捕。

    9月初,红24军西渡黄河,进入陕西北部的绥远地区。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电令绥、陕国民党军对红24军严密防堵。

    在十里滩和神木的木瓜堡、清水一带,红24军多次与国民党的优势兵力展开殊死较量,作战不利的红24军随后突围到绥陕交界处。

    920日,党中央发出紧急指示,要中央及河北、陕西、山西的党组织必须共同派出十到二十名干部,到红24军中去加强政治上、军事上的领导,但为时已晚。

    为了消灭红24军,敌人逼弹尽粮绝的红24军进入内蒙古草原。在河口、王免、彩当一带,失去领导的红24军仍英勇奋战,大部分被敌人打散,很多战士被俘后被敌人活埋,最后兵败于两岔河。

  陕北根据地创建者之一

    两岔河失败以后,红24军残部在陕北神木继续开展武装斗争。1932年春,在神木地区成立了“临时特务队”,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陕北红军第三支队,成为陕北红军第27军的一部分,与红26军一道创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

    翻开史料不难发现,镇压过红24军的国民党将领,以后都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的道路: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介石抗日;1948年,傅作义在华北起义,和平交出北平;高桂滋脱离国民党反动派,于1949年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对此,王伟转述了张宏志曾对此现象的概括:“红24军的历史是一段悲壮的历史。今天,我们去追溯这段历史的时候,发现红24军的英烈们所从事的事业,把他们的对手都征服了!”

本报记者 霍雪飞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8-3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寻访山西不为人知的红色遗址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