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祠圣母之谜之五

“凤城”“龙山”见证“太原”

  据《春秋·谷梁传》记载:“春秋”(齐)桓公二年(前684),孔子在谈到“郜(国)大鼎”时,提出了“名从主人,物从中国”的命名主张。此后,以“人物为地名”、“姓氏为地名”遂成为重要原则。

    据此循迹考察:除了晋祠“苗裔堂”、“圣母殿”和“昊天神祠”、“昊天观”、“玉皇庙”、“玉皇阁”以外,女娲、伏羲的“巡淳”遗迹还有“风峪”、“风洞”、“龙山”和被佛教“篡名”的“观音庙”、“观音洞”等等。

    “风谷”又名“风峪”,在太原晋源镇西十里,是晋阳太原西山“九峪”之一。黄河“壶口瀑布”所在的山西吉县有女娲、伏羲“隔山穿针”成婚的避暑圣地“人祖山”,“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所以又名“风山”,与晋源“风谷”得名同出一辙,“风”者,空气流动曰“风”,此外,“风”还有“风俗”、“风教”意义。除以两地“多风”之外,又以女娲、伏羲皆“风”姓,又在这一带进行过传授“炼石补天”、“婚姻礼仪”等“风教”活动,所以留下了“上昊行祠”、“风谷”、“风洞”等珍贵遗迹。在“风洞”所在的“乱石滩”,过去筑有防治“风峪沟”洪水灾害的“锢龙堰”,也是女娲推广过“杀黑龙以济冀州”(拦洪筑坝)技术发明的明证。

    “风峪”口外的“乱石滩”又有“风洞”,“相传穴中遇风神至则肃然有声,旧时地方官每于三月祀,否则多风”,据已故王鸿宾先生记述:“风洞”位于原“风神祠”的基础下面。洞的内径约九米见方。是“穹窿形”砖砌地洞。洞内原来供奉“风神”女娲(讹传为“封姨”),考察“风洞”的历史成因,乃是当年女娲“巡游”时的“避风”栖息之地,唐朝成为贮存《华严佛经》的“藏经洞”,并在洞顶修建“风神祠”,成为上下重叠、前后两进的祠院建筑。解放后,“风洞”变为“晋源果树场”的“果窖”,令人痛心的是:因为人们不知道这座 “风洞”的珍贵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2000年修建太原“环城高速公路”,在这里大量挖掘土、石方,导致“风洞”彻底毁灭。

    最引人注意的是“龙山石窟”。《汉书·地理志》有“太原郡,秦置……龙山在西北”;《太原县志·山川》有:“龙山,在县西八里”的记载。它既以“太昊伏羲”的“龙”图腾命名,又有“龙山石窟”和“昊天观”遗址,可见乃是当年伏羲亲临之地。“昊天观”庙东有八孔石窟。据估计:这些石窟在女娲、伏羲时期只是狭窄的洞穴;“昊天观”原始建筑在商、周时期就应该存在,只不过长期毁弃,后来才扩建形成规模,成为太原的名胜之地。遗憾的是:这处珍贵的“祖先神庙”因火灾而焚毁,虽然至今殿基、殿壁尚存,但一直没有重建、修复。

    “太山寺”即“龙泉寺”,庙内《重修太山寺碑记》有“太原邑西去八里余有‘太山寺’焉……原自遂古”之语。“遂古”即屈原《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的女娲、伏羲时期。《原邑太山寺新建乐楼碑记》有“寺前殿为‘上昊行宫’,寺东数十步为‘龙神祠’”,“上昊”即“昊天玉皇上帝”伏羲,可见这座“原自遂古”的“上昊行宫”也是当年“太昊伏羲”所留的遗迹。

    女娲、伏羲“巡游”还到达“风峪沟”店头村、黄冶村一带,在店头村有“紫竹林寺”,进庙穿过“龙洞”,对面的阁楼下层供奉“送子娘娘”,上层则供奉佛教“观音圣母”。“观世音菩萨”虽然以“救苦救难”、“慈航普渡”驰名,但并不担负“繁衍子孙”的使命。可见这座“紫竹林寺”乃是由担负“繁衍人类”使命的“女娲行祠”演变而成。黄冶村在店头村西五里,“玉皇阁”位于山沟分叉处“马口尖”山腰,周围群山拱卫,溪水回流,风水极佳,离“玉皇阁”不远也有一孔天然石洞,其中也供奉“观音菩萨”,应该也是当年“女娲圣母”巡游、栖身之处。

    明代重建的太原县城也有女娲、伏羲的纪念建筑:县城西门内有“玉皇庙”,现被佛教改为“普贤寺”;西街中段原有“隆恩寺”,笔者推测:它曾经是感念、祈报女娲圣母的“隆恩大德”所建的庙宇。

    伏羲不仅以“龙”为“图腾”,进入“父系社会”后,更被视为“天龙”,其行迹所至也都以“龙”名。据地方志记载:“龙山城,在(太原)县西北。北齐分晋阳县置龙山县于此,因山为名。”可见:以伏羲“龙”名所号的“龙山”、“龙山县”就是太原号为“龙城”的真正历史原因。

    黄帝时期,又把与伏羲共同“创始婚姻”、“制作礼乐”的女娲誉为“凤凰”,把“凤鸟降临”作为风调雨顺、天下太平、吉祥幸福的象征。所以女娲遗迹众多的古代晋阳被号为“凤凰城”。明代重建的晋源城北门是“凤头”:瓮城内两眼水井是“凤眼”;南门外“市楼”是“凤尾”,东、西门的瓮城形如凤凰展翅。可见:“龙山”、“凤城”的美名就是古城太原悠久历史的生动见证。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孟繁仁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10-13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晋祠圣母之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