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隐藏深山的千年大汖村

  一个隐藏在山西深山之中的古村落,却有着江南式样的吊脚楼;一个依山而建的石头村落,村民几乎全是古稀老人,平均年龄超过70岁,917口,98女。这个在地图、GPS导航仪上找不到具体方位的村落,名字也稀有,叫“大汖(pin去声)村”。

    这个属于盂县梁家寨镇的行政村,最近被山西的一群摄影爱好者“发现”,由此引发人们对它的关注。这个村有座“镇山大王庙”,庙里石像的文字记录距今已800多年,当地文物部门由此推定,它应为一座千年古村落。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村落?村里的古稀老人过着怎样的生活?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1 记者走进大汖村

    5月中旬的天气,阴晴不定。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记者根据大汖村韩村长的介绍,出盂县县城一直往北,汽车行驶大约半小时后到达梁家寨,拐上了一条沙石小路,路很窄,仅能容一辆小车通行,在蜿蜿起伏的山路上继续向前,左拐右绕,眼界忽而开阔忽而逼仄,40多分钟后,走入一片树林之中,开始出现影影绰绰的房屋。

    这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千年古村,记者正在纳闷,从树林中走出一人。记者上前询问,竟是一名来自太原的摄影师,他也是慕名而来拍摄古村落。摄影师告诉记者,他在这里已经呆了好几天了,这并不是大汖村,这只能算入口,那个神秘的千年古村还要往山上走,一路爬山,爬到山顶就能看到了。

    记者驱车继续向山上行进,15分钟后,山路变得陡峭起来,路旁不时有松鼠等小动物穿过。路旁一边是巨石围绕,另一边是悬崖,可以看到山下的峡谷溪流。在翻过一个巨石之后,大汖村的50余座小院闪现在眼前。村子是建筑在一整块山体上,依山就势,由下而上,形成了独特别致的造型。每座院落、每个房间,都由大小不等的石头用黄泥砌就。起起落落有着几十个石楼,步入其中,会让人产生一种迷宫般的错觉,有人称其为“盂县的布达拉宫”。

    记者走进大汖村,脚下踩着的全部是石头,而且是步步登高的台阶,它们连通了村里的每一家每一户。记者到达时,村民们刚刚起床,公鸡打鸣的声音时断时续。时间像是在这个村庄里停滞了,村子里的几个石碾,因为长期使用,摸上去有着光滑的蜡感。每家每户都有石制的缸和漕,上面很明显是手工凿斫的痕迹。家家的柴房里堆放着取暖、生火的木柴。记者不时看到,刚刚起床的老人正沿着石头铺就的台阶从高处走下,去挑水或者捡柴火。

    2 一位老人的生活

    记者敲开一户村民的门,三间房里住着的只有一位老奶奶。她叫胡巧拴,82岁了,是村中年龄最大的女性。胡奶奶正在劈柴,她的动作非常有力,一劈一拔,几下工夫,整块的木头就变成了零星的柴火。胡奶奶告诉记者:她22岁嫁到这个村子里来,至今整整60年。她的丈夫姓韩,结婚时是当时的人民解放军,结婚三天后就去打解放太原战役,一年后才回到村子里。

    据胡奶奶介绍,她嫁到这个村子那会儿,村子里人丁最兴旺。当时有近300户居民,人口达到500多人。但由于耕地非常缺乏,使得口粮紧张。改革开放后,村里的年轻人纷纷离乡而去。1999年,由于山洪暴发,村东头的一些房屋受了灾,政府号召大家搬离,到山下去居住,村子里的大多数居民都搬走了。

    胡奶奶的家原先有9口人,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和儿媳妇们,而现在房间全都空下了,只剩下胡奶奶一个人。“女儿说过好几次要把我接下去。”胡奶奶指着墙上的相框说,里面是全家福。“我去年冬天就去几个孩子家住了一个冬天,但不得劲,一开春我就回来了……”胡奶奶说她怀念大汖村这平静的生活。“在城里太吵了,事儿也多,晚上睡不好,还老生病。”让她更懊悔的是,因为在儿女家过冬,村里给每户免费发放电视机和天线时,她没有领上。

    胡奶奶的生活很简单,也很规律。早上4点多就起床,收拾一下家里便下山去照看菜地。在像两个桌子大小的菜地里,她种着土豆、倭瓜和西红柿,胡奶奶满意地说:“这点菜完全够用了。”照顾完菜地,她再去挑水。两个小塑料桶,她挑一次能用四五天。到了上午10点多,她会戴上她的老花眼镜,天气好便坐在家门口的那棵千年古槐树下纳鞋垫,天气不好就在屋里剪窗花。

    儿女都在城市里打拼,女儿为了联系方便给胡奶奶买了个手机。胡奶奶不怎么会用,只是接听电话。而村子里的信号不太好,当电话打来时,胡奶奶要小跑到村边的山顶上才能听到。除了孩子们的电话之外,胡奶奶最常聊天的对象就是死去的丈夫,丈夫的坟就在村山头背面,没事干她就跑到山头在坟头上说会儿话,儿女们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来上过坟了,胡奶奶就和丈夫“聊”每一个孩子的近况。

    村庄里的老人全部被纳入了农村低保,低保金虽然微薄,但村里人很满足。胡奶奶笑着说:“政府慰问给了一袋面,村里低保也给一袋面,加上姑娘给了一小袋米,我吃了一年多,也没吃完。”胡奶奶的午饭是她一天最重要的一顿,她煮了小米粥,里面放了豆角和倭瓜,再加点面片,如同和子饭一样,胡奶奶吃了一碗,剩下的那点她准备留着第二天吃。

    与胡奶奶相似,整个村庄中的老人们都非常平静地生活着。

    村子里没有医生、没有商店、没有药店,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在傍晚时,几个老人们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聊天,胡奶奶告诉记者,“很奇怪,这村子里的人好像也不得病,我在家放了几片去痛片,一年了也没吃几颗。”但生命如时光一样总要流逝,胡奶奶平时最要好的三个老人,年初有一位去世了,胡奶奶感慨:“少了一个人说话,闷了点。”

    3 千年古村的秘密

    大汖村的整个院落建筑非常特别,基本是二层的建筑。这种建筑风格有点像南方的干栏式建筑,看似连接其实各自分离,上下参差却实为一家。建筑的材料全都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头垒壁,用地头的黄泥抹墙,木头搭顶再铺上青瓦。为什么在北方的大山深处的村庄竟会出现类似南方建筑风格的院落呢?

    阳泉市文物局韩副局长说:“山西民居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窑洞,二是砖瓦四合院,我们黄土高原的黄土有直立性这一特点,所以在这上面挖窑洞不容易坍塌,砖瓦四合院那就是要求有很大一块平整的场地了。大汖村的整个院落建筑是比较特别,像南方的建筑。”

    86岁的村民韩民怀告诉记者:“他在年轻时听说,在村口那棵千年古槐树下,曾经挖出一处坟墓,上面有砖刻,说大汖村的首位居民姓马,是个朝廷大臣,南方人。”而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盂县文物旅游局高峰局长说:“大汖村这多层结构的建筑特点是因为在山上没法打地基,必须先搭建一层,整平后再盖房子。整个村庄依山而建,可用的地方非常有限,只好往高了盖,这个村落群的建筑风格不一定非要认定它是为南方人所建,我们该从它的建筑风格方式上感叹古人的聪慧。”

    而据当地文物部门调查,大汖村后有座镇山大王庙,里面供奉着七尊石像。“镇山大王”石像的背后有一些磨损风化了的文字记载,但最后的落款却很是清晰:“承安五年”。“承安五年”是公元1200年,距今810年。 

  本站更多关于大汖古村的信息请阅读:行游大汖古村落大汖之魅

 

大汖村,摄影:天山

大汖村,来源于网络

大汖村,来源于网络

大汖村,摄影:大漠风高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刘斌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7-1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