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解放山西之四:当年小司号员亲历三打运城

  运城战役

    1947年年初,当国民党被迫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之后,为了粉碎胡宗南对陕北发动的重点进攻,策应保卫延安,中央军委电令晋冀鲁豫军区:“迅速向临汾以南的河津、风陵渡进攻,相机逐一攻取晋南三角地带一切可能夺取的地方,猛烈地扩大解放区,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坚决打击胡宗南侧后,有力地配合陕北我军作战。”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以及后来组建的第八纵队、太岳军区部队,在晋绥军区部队的配合下,于19475月、10月、12月三次攻打运城,终于使运城和整个晋南三角地带获得解放,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扩大解放区、歼灭敌有生力量、配合陕北解放军作战的战略任务。

    今年78岁的胡新模,原本是河南省沁阳县西向镇义庄村人。解放运城时,他是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二十三旅的战士。

    日前,在运城市解放路一栋旧楼的二层,记者见到了老英雄胡新模。老人高个子,面目慈祥,精神很好。因为耳朵背了,需要凑到脸前说话才能听得见。

    运城是在19471228日解放的,说起62年前的往事,老人的记忆仍然清晰。也正是解放运城的经历,胡新模由一名新兵锻炼成长起来。因此,胡新模把运城看作他的第二故乡。

    一打运城

    守敌拼命加固工事

    1944年,八路军攻打日伪占据的沁阳县城时,13岁的胡新模就加入了支前队伍,冒着枪林弹雨为我军攻城部队运送登城云梯。

    19466月,15岁的胡新模正式参军。后该部队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王新亭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胡新模是二十三旅六十七团一营三连的战士,因为年龄小,他一直是连队的司号员。

    1947年年初,陈赓奉命率领晋冀鲁豫四纵队以及太岳军区部队发起晋南攻势作战。战役从194744日起到512日结束,歼敌1.4万余人,解放县城25座。

    在晋南攻势作战中,426日,陈赓率部围攻运城,胡新模所在部队在王新亭的指挥下,西出吕梁,牵制敌军,予以配合。这次攻打运城即一打运城。陈赓部在攻占了运城羊驮寺飞机场和北关、西关后,因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需要,奉命主动撤离,暂时停止对运城围攻。胡新模回忆说,8月后,八纵队一直在临汾、运城间运动,其间,他参加了解放夏县的战斗。此时,运城基本上成为了一座孤城。

    遭受第一次打击的运城守敌,拼命地把城防工事修建得更加完备坚固。外围是高低碉堡、野战工事组成的交叉火网,中间是砖石结构的坚固城墙,深宽各8米的护城外壕,城墙上、城墙中、城壕外筑有大量明暗火力点,构成护城火力网,鹿柴、铁丝网在城外密密麻麻。城内聚集着近万敌军,还有从周围十几个被解放的县城中逃窜而至的反动政权的大小官员。

    二打运城

    17万块门板送上前线

    19479月,中央军委命令第八纵队攻打运城。这时候,攻城作战最有效的武器是大炮。但是,我军当时只有两门旧炮,其中一门是拉在牛车上的,撞针很短,要用镢头撞一下炮屁股,才能打出一发炮弹。没有炮,我军就采用挖掘坑道的办法接近敌人外围工事,然后用炸药强行爆破。胡新模和战友们就在现今的盐湖区原王庄村疙瘩庙挖坑道。

    城墙上的敌人居高临下放枪,挖掘坑道的战士伤亡较大。大家说,要是给坑道加上盖子就好了,于是攻城解放军动员群众支援门板,覆盖坑道。听说解放军需要门板,好多家不仅卸下院门门板,连外屋门、里屋门的门板都卸下送来,有的甚至把为老人准备的寿木板也送来了。胡新模说,门板被大量送到部队驻扎的地方,战士们在各家门板后面写上村名、户名,以备攻城结束后归还。

    108日,二打运城开始。一条条坑道挖到了敌人的碉堡跟前,随着炸药包一声声轰响,敌人自以为坚固的碉堡飞上天,外围的碉堡工事被迅速肃清。可正当我军扫清登城障碍、准备发起总攻之际,突然传来消息,胡宗南一部从河南北渡黄河,增援运城。我军决定从运城撤围,集中兵力迎击援敌。“增援的国民党部队被围在平陆杜马村出不去,我军的火力不足尤其是没有炮火,也不好攻进去。围了几天,敌人没吃的,没烧的,把老百姓的门窗都抢来烧了,祸害不浅。首长说,必须开个口子放敌人出来再打。敌人从村子里冲出来后,我们就一路追着打,光是俘虏就抓了上千人。”胡新模说。

    平陆深沟横列,敌援军还是有一部分窜进了运城,与守敌会合,破坏了我军原来的攻城阵,铺在坑道上的17万块门板被悉数烧毁。二打运城未能得手。“天气渐冷,老百姓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着草帘子挡风,夜里关不上门,我们觉得不是个滋味,心里真是把敌人恨透了,想着非攻下运城不行,要不让老百姓咋看解放军呢?”胡新模说。

    三打运城

    攻城前衣内缀上白布条

    1月中旬,王震率领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从陕西关中开赴晋南,作短期休整。协同第八纵队再次攻打运城。第三次攻打运城于1217日开始。

    这时候,守城的国民党部队不仅全部修复了以前被我军摧毁的工事,又在城东增修了不少碉堡。我军再次利用交通壕接近摧毁敌人工事。

    23日,敌外围工事被扫清。原定25日攻城,但23日接到情报,胡宗南聚集在河南的4个旅又准备渡黄河,向运城增援。为了在援敌到来之前将守城之敌歼灭,我军24日提前分别从城西、城北发起总攻。“攻城前,我们在衣服里面都缀上白布条,布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籍贯,一旦牺牲了,凭这个认人,通知家里。实际上,好多人的布条没有起到作用。敌人火力太猛,一发炮弹打下来,我们营的营长负了伤,教导员当场就牺牲了。我们牺牲的战友躺在城外一个摞一个,敌人发射燃烧弹,牺牲了的战士不仅衣服烧没了,连模样都被烧得看不出来了。我看过运城解放烈士的名单,好几个当时牺牲的战友在上面都找不到……”说起当时的惨烈情况,胡新模老人依然心情激动,感叹不已。

    按照部署,胡新模所在的一营三连在25日作为突击队向城墙北门发起攻击。“敌人在城墙上打枪,子弹像下雨一样。我们冲到城墙下面,把6米多高的云梯搭起来向上冲,我提着号紧跟在连长张金舒后面,爬到中间,云梯被打断了,我们掉了下来,连长负伤了,动不了。已经冲上城墙的副指导员——胡新模说自己当时年纪小,没有记住他的名字——被敌人打中掉下城墙,当场就牺牲了。副指导员头部中枪,一直在流血。我把自己的帽子脱下来,盖到副指导员脸上,和通讯员一起架起连长跳进旁边的弹坑里。”胡新模说,当天的攻城没有成功,而我军伤亡很大,不得不撤回阵地。

    3000公斤炸药轰开城墙

    要减少伤亡,必须炸开城墙,在缺乏火炮的情况下,挖坑道进到城墙根下用炸药炸的办法被提了出来。在解放运城之后,这种战术被总结推广,成为我军攻坚战的一个法宝,在多座城市的解放过程中被应用。所以,郭沫若在1965年为运城解放题词时写道:“攻克运城,学会攻坚”。

    27日黄昏,二十三旅爆破队利用前一天彻夜挖好的交通壕和炸药室,在40分钟时间内,把3000公斤炸药装填在了敌人的城墙根下。一声巨响之后,城墙被炸开20多米宽的大缺口。早有准备的突击队员一跃而起,向城内冲去。敌人又用猛烈炮火轰击突破口,并以成连成营的兵力,沿城墙向突破口轮番反扑。

    密集的炮弹在四处开花,突击进城的战士一拨拨倒下。当时胡新模前后两次被炮弹皮击中,第一次打在腰部,流了不少血,好在伤不重。第二次砸在胸前,厚棉衣挡了驾,之后好多天胸前一大片红肿。

    不甘心失败的敌人还在负隅顽抗,与我军攻进城的战士展开激烈的巷战。“一条街巷一条街巷地搜索,一家一家地过。为了减少伤亡,不走开阔地,遇到墙打个洞穿过去,整整打了一个晚上,一直到第二天天亮战斗才结束,我们连原来100多人,活下来的只有20多人了……”胡新模说。

    1971年,已经在福建转业到地方工作多年的胡新模面临着又一次调动,本来计划回到河南老家,可他想到了运城,这个让他第一次经历生死历练的地方、这片许许多多战友鲜血染红的热土……

本报记者 胡增春

    师文华:山西省史志院研究员,近年致力于山西解放战争的研究,著有《解放战争与山西》《三晋赢得曙色开——漫话山西解放》两部著作。

    专家说史

    运城战役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后,在山西内线进行的第一个战役。对于运城这样一个中等城市之所以打了三次,并不是因为解放军兵力不强,除了守敌顽强、设施巩固和我军在战术上有过某些失误外,主要是由于运城所处的战略地位与整个解放战争的战略部署和发展形势相联系的。也就是说,对于运城打与不打以及何时攻打,主要取决于整个解放战争发展形势的需要。三次攻打运城,不仅有力地策应了西北野战军在陕北的作战,更重要的是:“有力地配合了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对平汉、陇海两路的破击战,同时也证明我军打到外线后,我内线兵力还很强大,不但能拉住他,而且能反击消灭他。”(新华社当时的评论)徐向前也曾具体指出:运城战役“可以说是攻坚战的典型歼灭战”,“在精神上摧毁了敌人防守这种城市和固守据点的信心,这个作用是非常大的。”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04-13 )

太 原 道 >> 山西晚报解放山西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