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搜神记之九:虫将军刘锜——虫王庙的疑问

  姓名:刘锜、刘承忠

  性别:男

  年龄:746岁、约600

  封号:扬威天曹猛将之神

  籍贯:刘锜为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刘承忠为元代吴川人

  能力:驱虫保稼

  A 虫王庙的疑问

    下大运高速至原平,从原平县城往南十里入大林乡,再往东数里入魏家庄村。越往后走,路上的人迹就越稀少。本以为位于这里的虫王庙也该是一座破败寂寞的小庙了,谁知到了地方一看,却有些出乎意料。

    这天正好是虫王庙虸蚄殿左侧观音殿庙会的日子,满院里站满了参加庙会的村民。有演员正清唱着晋剧,高一声、低一声,悠悠扬扬,锣鼓响得也正热闹,不时还有敬神的鞭炮声响起。一片熙攘中,虸蚄殿泰然地矗立在那里,饶有兴味地俯视着这群制造出热闹声响的善男信女。

    虫王庙占地一亩多,院子正中是正殿虸蚄殿,虸蚄殿左侧为观音殿。虽然两殿造型都有些简陋,观音殿只是两米见方的一个砖窑,却透出一股朴拙庄重之气。

    看着观音庙会热闹,我向六十多岁的杜老汉打听起了虸蚄殿庙会是什么时候?他说:“农历三月廿三,就是地里庄稼刚成苗的时候。”旁边一位年纪显得更大一些的郭老汉见我们对虸蚄殿有兴趣,也打开了话匣子:“老辈人说,这虫王庙有2000多年了——我们也不信有那么长。但这么多年一直有人供奉维修。我小时候,虫王庙相当气派,占了周围三四亩地的地面儿。进了庙门,一眼看见的就是一棵大树,七八个人都抱不过来。往两边看,左钟楼,右鼓楼,钟楼里的钟有一人高,撞一下,十里八乡都能听见声响。院子里供着虫将军、观音、关老爷,还蓄着清悠悠的水,水上架着桥。最少见的是正殿门口的两个石狮子,这两个石狮子,有现在虸蚄殿的房檐(目测两米左右)那么高,好威风!可惜这些都在‘文革’中被毁坏了,连碑廊里的石碑都被拿去盖了井。”

    正说着,杜老汉又插进话来:“这虫王庙现在可不多了,听人说全国只剩两座了,在山西这可是惟一的一座。”

    两位老汉的描述,让我们对虸蚄殿当年的画面浮想联翩。脑中同时浮现出了一个问题:这庙里供的究竟是谁?杜老汉答道:“就是虫将军啊!”“那虫将军又是谁,姓什么叫什么?”两位老汉对视半晌说:“就晓得是虫将军,真身是谁就不晓得了。”

    这样的回答让人心生疑惑,两位大爷对虸蚄殿说得头头是道,却不知道庙里神仙的真身究竟是谁,不但不知道,连一点模糊的印象都没有,这不能不说有点蹊跷。既然从村民嘴里问不到,那就只能翻开史书,找找书里面的记载。谁知一看才知,这虫将军的“真身”还大有玄妙。

  B 正牌虫将军刘锜

    南宋有个著名的武将,叫做刘锜。刘锜十分了不得,是南宋武将集团最具实力的将领之一,与张伯英、韩世忠、岳飞并称为“中兴四将”,官至江淮浙西制置使,并和岳飞有个共同的谥号“武穆”。刘锜任泾原经略使时,他率领当地百姓兴修水利,整治农田,尤其是治蝗颇有一套,深得当地百姓赞誉爱戴。南宋与北方的金、西北的夏作战时,又多次率部队将敌人打得溃败而逃,所以威名远播。史书中说:“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就好像我们现在对孩子说:再哭狼就来叼你了,威力是一样的。1162年,刘锜结束了一生征战,病死于杭州,而死前不久他仍然在沙场上,顽强抵抗来犯的金兵。

    刘锜的生理生命到此结束,然而他的精神生命还将继续延续下去,这就得说到宋朝的蝗灾。

    两宋年间为我国历史上一个蝗灾高发时段,据张义和所著的《中国蝗灾史》中记载,这个时段平均每3.5年就发生一次蝗灾,而且次次难以抑制。蝗虫一过,地里的庄稼转眼只剩秸秆,一年的收成就全完了。尤其是到了南宋,宋王朝一面得组织力量抗金,一面还饱受蝗虫啃噬之苦,左右支拙,难以兼顾。于是在大臣们的建议下,宋理宗想要塑造一个神仙出来,希望一方面以神仙的威力克制蝗虫,另一方面能够给百姓树立强大的精神力量。神仙当然不能由活人来作,于是就选中了在一百多年前去世的刘锜——他任地方官时,治蝗有方;战场上,他骁勇善战,连残暴的金兵听到他的名字尚且闻风丧胆,何况小小蝗虫乎?

    于是,周有壬所辑《锡金考乘》中就有了这样的记载,“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皇帝敕曰:……迩年以来,飞蝗犯境,渐食嘉禾,宵旰怀忧(我白天晚上都在思虑这件事),无以为也。黎民恣怨,末如之何,民不能祛,吏不能捕,赖尔神力,扫荡无余。上感其恩,下怀其惠,尔故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淮南江东西浙四制置使刘锜,敕封为扬威天曹猛将之神……”圣旨一下,刘锜从此就由人而神,成了治蝗神仙虫将军。

    朝廷颁旨,地方上纷纷响应,且刘锜有恩于百姓,百姓对他也十分尊敬。于是江南地区首先建起虫王庙,将刘锜塑像供奉,称其为虫将军。说来也怪,虫将军一供,当地的蝗灾就减少了。百姓纷纷说虫将军灵验,更是虔诚供奉,尤其是蝗灾高发的农历四五月份,虫王庙中日日香火不断。

    然而,这只是一时的盛况,虫王庙还没有来得及传播到其他地区,贫弱的南宋就再也挡不住外族侵略者的铁蹄,亡国了。没有了朝廷的支持,仅靠百姓微弱的力量,虽能维持香火供奉,却再也没有力量继续发展,虫王庙逐渐沦为乡间小庙,一天天承受着风雨侵蚀。

    五百年后,虫王庙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到了那时,庙里供奉的神仙却不再是正牌虫将军刘锜,变成了另一个人。

  C 第二任虫将军刘承忠

    清中期以后,人口快速增长,无秩序地大量开垦农田,使得生态环境失衡,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蝗灾,频率已经为平均每2.8年就发生一次,蝗灾发生的地区基本上颗粒无收。面对这种情况,雍正年间两江总督查弼纳奏:“江南地方有为刘猛(猛为封号,即刘 )将军立庙之处,则无蝗蝻之害;其未曾立庙,则不能无蝗。”

    想必雍正皇帝看到这个奏折,也是大喜过望——不必大花钱粮,不必劳力伤财,只要建上几个庙宇,就能驱虫保粮,真是件美事。但是细细一查这个虫将军的来龙去脉,却有些不对劲儿。虫将军的原型是宋代的刘锜,虽说刘锜治蝗有功,但是他却是抵抗满清老祖宗金国的汉族将领,这正是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代统治者所忌讳的。这样一个人,清政府怎会承认他的“神格”,让他享受供奉呢?

    皇帝就是皇帝,颇有变通之才,搬出史书一翻,翻出一个人名,好,就是他了。雍正帝说的这人,就是元代武将刘承忠。刘承忠,“吴川人,元末授指挥,弱冠临戎,兵不血刃,盗皆鼠窜,适江淮千里飞蝗遍野,将军挥剑追逐,须臾蝗飞境外。(参见嘉庆《莒州志》)”这个人的才能和刘锜相似,能御敌,能治蝗,而最重要的是,他是少数民族统治者的臣子。

    此时距宋朝敕封虫将军,已经过了四百多年。一来当时敕封后典籍上并没有留下大量记载,二来年长日久,百姓们已大抵不知这虫将军究竟姓甚名谁。于是一个偷梁换柱,刘承忠就在清王朝的意志下取代了刘锜,坐上了虫将军的神位。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雍正帝敕谕山西、江南、山东、河南各地建立刘猛将军庙(即虫王庙),并于京城畅春园择地建庙,将刘承忠封为驱蝗正神,列入国家祀典。并且一再虔诚祈祷,妄图诚能格天,把水旱蝗灾减到最低限度。之后虫将军又不断得到加封,咸丰五年(1857年),加“保康”;同治元年(1862年),加“普佑”,七年加“显应”;光绪四年(1878年)加“灵惠”,五年,加“襄济”,七年,加“翊化”,十二年,加“灵孚”。虫将军被抬高到了吓人的程度,为他修建的庙也逐渐遍及全国各地。

    自此,正牌虫将军刘锜终于被换成了刘承忠,同时,作为虫将军的刘承忠又被政权力量成功推向了民间社会,所以清代以及清代之后有虫将军记载的史志资料上,除江南以外,绝大多数都记载虫将军的真身为刘承忠。

  D 轶失在历史中的真相

    这么一说,发现“虫将军”这个神仙名分似乎有点儿不严肃不严谨,为了治蝗,宋代皇帝把一个军事将领封为神。而到了清朝,清政府为了“面子”,又让这个神换个人当。这套把戏的实质就是:封神仙的是人,被封的也是人,有人觉得这个当神仙的人不合适,就换个人。说来说去,神只不过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生造出来的。

    然而再往深想,似乎又不只如此。封建社会,皇帝是真命天子,是天命的代表,可以代表天命行使包括封神的权力。虽说“聪明正直之谓神”,可神仙多到不稀罕,封谁不封谁就要跟着皇帝的意志走了。封刘锜为虫将军,是因为宋朝皇帝的统治需要,将这个神的真身替换,又是清朝皇帝的统治需要。在这一过程中,皇命的权威彻底决定了神仙的存在状态。

    翻开原平县志,虫王庙的介绍中记载着虫将军的真身为刘猛将军,这个名称其实是皇帝给刘锜或者说刘承忠的美妙的称呼,并不是一个真名实姓。不知道县志中这般记载,究竟是无心之过还是有心之失。也许它正是想通过这个含混的名字告诉我们,这个轶失在漫长历史中的真相。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康少琼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09-23)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山西搜神记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