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搜神记之八:田志超——汉人成佛第一人

  神仙户口簿

    姓名:田志超

    性别:男

    年龄:1438

    封号:空王佛

    籍贯:陕西冯翊人,后迁居榆次源涡村能力:讲经说法、普度众生

    寻访空王佛田志超,从寻访一座古刹开始。

    在深秋里寻觅一座古刹,想来是一件很萧索的事,落叶纷纷,钟声幽幽,寺院重重。

    20081014日,介休绵山。车刚刚拐入上山的盘山公路,我便发现我错了——秋日的绵山,天高云淡地明朗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座山,因了一位神仙的存在,沾染了仙气;一位神仙,因了一座山的存在,而显得更加真实。

    我不知道这位神仙当初上山时,是否也是秋日,是否也曾留意山的美丽,或者,在他的记忆里,留下的是两座桥——兔桥、鹿桥,还有与一群龙的恩恩怨怨。

    中国的神仙,大都得经历众多的磨难才成大道,田志超也不例外。

    父亲身为进士,田志超自小聪明好学,一家子住在榆次源涡村,就像一部香港电影中说的那样,“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

    然而乐极生悲,田志超的恶梦就从结婚的大喜之日开始……

    因为家境殷实,田志超娶亲的架势摆得很足。村里一个叫田三虎的赖痞心里不乐意了,凭什么你活得这么滋润?不行,得敲诈点银子花花。田三虎去找知县,俩人寻了个无聊借口,先是搅婚,后是赖银二百两,最终,凭着一句“结伙抗粮拒赋”的诬陷,把好端端一个书香门第折腾了个家破人亡。田志超不得不背井离乡。逃难的过程中,田志超受观音菩萨点化来到介休,在华严寺削发为僧,法号惠超。

    兔、鹿,神仙的帮手

    田志超再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因为两只可爱的动物。

    传说,一天,他来到了介休义棠镇,这里山峦叠嶂,汾水缓流。岸边的山上有座弘济寺,传出“丁丁当当”的声音,吸引了田志超。他便举步上山一瞧究竟。原来,寺里正在修一座塔,工地上搬砖的、运料的一片繁忙之景。

    田志超也被此情此景感染了。他兴奋地四处瞧着,这一瞧还真发现问题了——运水的工人虽多,但仍缺水,因为水得从山脚下的汾河里取,山高路险,很是吃力。田志超有心相助,便去找工头,要把运水的活儿揽下来,要求只有一个,不许有人监工。

    田志超的帮手在此时出现了。一只兔子和一只鹿把钟倒过来,从河中抬水帮他。从此,寺内大小水缸每天都满满的,工程也得以顺利进行。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神仙的帮手往往不是人,而是一个个具有灵性的动物,想来还是应了“人心难测”吧。人确实没有动物好掌控——有位好奇的僧人夜里偷瞧,识破了兔和鹿,兔奔鹿跑,钟倒水倾。以上虽是传说,但当地老百姓说,至今弘济寺仍有滚钟坡,草是往下长的——那是被钟压的。

    田志超得兔、鹿相助的奇闻很快在百姓中传开来,甚至传入了知县的耳朵里。田志超也因此又一次和官府打上了交道——知县认为这是兴妖作怪,扰乱民心,派人捉拿查办。

    田志超开始了新的逃亡之路,他把目光投向了离弘济寺不远的绵山,此地因为奇峻而人迹罕至。

    而兔和鹿并没有跑远,他们早已跑上了绵山,等待着田志超的到来。

    田志超上得绵山来,一边瞧一边走,山的深幽、静谧很是得心。正行间,一道断壁出现在眼前。田志超发愁之时,兔出现了,只见兔展开身体,搭了一座桥,助他过去。再走一程,忽然从山间扑来一只猛虎,危难之际,鹿又跑来,在断岩间搭起另一座桥,帮他脱离险境。

    兔、鹿在这两个地方永远化为兔、鹿二桥,至今仍为绵山的两处奇险景观。晚清山西著名诗人薛凤仪留下《兔桥鹿岸》一诗,赞曰:“为卜幽楼叩寂参,还随鹿迹架危桥。若非一木通双屐,哪得千寻步九霄……”

    传说总归于不确定性,但在正规的史料中,仍可觅得田志超上绵山的踪迹,《续高僧传》卷二十中记载:“武德五年,入于介山创聚禅侣,岩名抱腹四方有涧,下望百寻上临千仞,泉石结韵于仙室,风雨飘清于林端,遂使观者至止陶铸尘心,自强诲人无倦请益。”

    龙,神仙的对手

    田志超得兔、鹿相助,终于走到了他的目的地,绵山抱腹岩下云峰寺。此寺原称抱腹寺,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先后被魏明帝和唐太宗两次敕封。

    我拾阶而上,眼前只有刀劈斧砍的山崖。120个台阶的尽头才可见真容——迎面,云峰寺大小两百多间殿堂依山而列,层层叠叠,气象凝重。但是,田志超初上绵山之时,此处洞天福地,并不属于他。

    传说,田志超在云峰寺前遇到了一位慈祥的老妇人,这也正是他的第一个对手——与他对弈之人。老妇人口称龙母,和5个儿子栖息在绵山上,邀请田志超留居。

    龙母慧眼,她已知田志超乃佛转世,才是此地真正的主人。但是,知子莫如母,龙母心知肚明,他的5个儿子绝对不会将绵山拱手相让。

    龙母想到了一条计策。一日,她与田志超下起了棋,一直下了七七四十九天,龙母盘盘皆输,将绵山有意输给了田志超。

    龙母做出的牺牲并不仅限于此。云峰寺五龙殿内的格局,从明代建成以来,一直是五龙居中,龙母居侧。这样的情景与中国传统的孝道相去甚远,都说母以子贵,但这里的龙母却反过来向子请罪,失了“江山”的罪名得由她来担。中国女性的悲哀,在神仙的传说中,同样隐隐作痛。

    失去了绵山的五龙心中不服,作法调来了东海之水,誓把抱腹岩冲垮。绵山上顷刻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眼看抱腹岩就要被冲塌,田志超不慌不忙,举右手托住了岩顶。至今,抱腹岩顶上仍留有一个清晰的巨大掌印,站在云峰寺五龙殿前,只要你抬头,便可看见。

    此时的田志超,虽然早已被视为古佛空王佛的化身,也许已经法力无边,但他还不是佛。无论是上天早已注定也好,还是苦修得道也好,他成佛,需要另一个人的“敕封”。

    从空望到空王佛

    站在五龙殿外,眼前是一片云海茫茫。晚霞初现,给云峰寺添了几笔红色的古韵。明正德年间,晋恭王朱 重修云峰寺时,题《抱腹寺》一诗,说道“信是空王有灵异,祥光绚耀起前川”。晋恭王的时代,离空王佛已是太远,他只能从各种传说和文字的只言片语间“信”。但是,逆着时间的轨迹上溯,还有一位王者,唐太宗李世民,他是真正的“空望了一回”。

    田志超在云峰寺安下身来,作为一个佛家的神仙,开始了自己普度众生的使命。在中国古代,农耕是老百姓的立命之本,有一样东西也便成了命根子——水。在关于田志超的传说中,有许多故事离不开水。甚至那5条被他打败的龙,终在他的感化下,皈依佛门后化为流水清清。至今,抱腹岩下还有一眼天然石泉被称为龙池,池水天旱不涸,雨涝不溢,滋养着一方百姓。

    甚至连至尊无上的皇帝,也要向他祈雨。据说,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春,长安城一带大旱,眼看庄稼将要枯死,唐太宗急招群臣商议。丞相魏征突然想起了介休绵山的田志超,李世民便带领群臣遥向绵山祈雨。作为神仙,田志超当然看得见,他命正在做饭的弟子摩斯,将淘米水向西南方洒去,长安一带普降甘霖。云峰寺内,有一块立于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的石碑,就记载了唐代高僧田志超成佛的故事和唐太宗为民祈雨的功德。

    “空王佛爷快显灵,下场大雨救人命。下一尺雨修佛殿,下八寸雨塑金身……”此后,晋陕一带老百姓每逢旱情,便唱着这样的祈雨许愿歌,向绵山祈雨。祈雨一般在农历三月十七。到这时候,不仅农人开始深耕播种,同时,据传这一天也是田志超的生辰。

    为表谢意,唐太宗亲自来绵山,兴冲冲地大驾至云峰寺,得到的却是当头一盆冷水浇下来——弟子告诉他,师父已圆寂。太宗未能如愿,不禁仰天长叹:“此行空望了一回!”于是,唐太宗取其谐音,降诏敕封田志超为空王佛,由此,他也成了佛教传入中土后,第一位汉人成佛的高僧。

    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神仙精怪,都喜欢有个皇帝的封号来抬高身价,田志超却拒绝了。或者说,并不是唐太宗空望了一回,而是田志超避而不见。他曾经领教过官府欺压老百姓的“手段”,所以,对那个最大的“官”不见也罢。

    众弟子见师父肤色如生,不忍以火焚之,便以泥护身,塑包骨真身像供奉,至今仍留于云峰寺空王真身殿中。殿内正中为田志超包骨真身像,两边立着他的弟子。

    “阅名山多矣,无如此石凌空,生成的一片袈裟,十方圆盖;瞻佛像巍然,自有真神出现,修炼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傅山先生的笔墨中,有他对空王佛的赞叹,如今,我们对空王佛的追寻,应该落在何处?绵山脚下,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黄澄澄的,在夕阳的余辉下泛着金光。又是一个好年景!

    其实,最复杂的想法,往往都能抽出一条最简单的线,田志超生前身后的种种传说本虚幻,一切都可以落在老百姓最真实的期望里——对真善美的追求。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周红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09-23)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山西搜神记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