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搜神记之四:台骀——比大禹更早的治水神

  神仙户口簿

    姓名 台骀

    性别

    年龄 5000岁以上

    封号 昌宁公 灵感玄应公

  籍贯 汾河流域

  能力 治理了汾洮二水,使人民安居乐业

    上古时期,先民们大概都持天地日月有主宰,山川草木有神灵的观念。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认为五湖四海、五岳四渎等都有神镇守。汾河是我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宁武,纵贯大半个山西,在万荣县汇入黄河,流域面积包括全省45个县,近4万平方公里,这些地方既有2500年古都太原,也有华夏文明肇始的河东大地,可以说,汾河孕育了灿烂的三晋文明。如此重要的一条大河,自然有其河神。

    也许是远古英雄人物

    汾河河神的名字稍微有点奇怪——台骀。仅仅从这个名字看,我们也许会有感觉,他一定来自遥远的文化蒙昧时期。事实也是这样,模糊一点说,台骀的年代至少在尧舜禹三代以前,比我们现在所知的大多数神灵年辈都要高。《左传》中记载,台骀是“汾河之神”,不过以我们现在揣度,台骀应该是上古的英雄人物,他的主要功绩是“宣汾洮,障大泽,处太原”,和大禹一样,是远古先民斗天胜地,改造自然环境的代表,他们的事迹在部落中世世代代被传颂,也被艺术加工,久而久之沾染上神异的色彩。钱穆在其著作《黄帝》中说,“先民……话虽不多,一下子就说过了限度,富于幻想的叙说者,把古代伟人说成神,注重实际的叙说者,把他们说成圣,一切文明的产物都归功于他们”,准确地阐释了他们由人到神的转变。大禹,一则时代更为贴近一些,一则工程更为浩大,因此作为治水大神的形象更深入人心,而台骀则隐于历史的深处。

    这不能怪台骀“神威”不显,而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中华文明一般都说是五千年源远流长,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文化脉络惟一没有明显断裂的,但并不是说在漫长的岁月中它就一成不变,文化的发展自有其规律,它在因袭,同时也在变异,反映在人们对神仙的观念上,也有一个新神不断产生,旧神不断消亡的过程。比如我们如今熟知,武圣人是三国名将关羽,但在唐宋时期,武庙里普遍崇奉的还是西周开国元勋姜尚,关羽只不过是配享,且地位并不稳固,宋初时还因为有被俘虏的污点而从庙中撤走。作为汾河河神的台骀,名字没有湮没,“职责”也保留到现在,已经够幸运了。

    因“作祟”而为人所知

    考诸史料,台骀能“存活”到现在,这“待遇”主要还是他自己争来的。

    《左传·昭公元年》中记载,晋平公(公元前558~532年在位)生了病,郑国派当时在各国都有贤良博学名声的子产去慰问。晋国卿叔向去问子产说,占卜的人说,我们国君所以得病,是因为“实沈、台骀为祟”,然而连史官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神。子产于是说,很久很久以前,金天氏(即少昊,黄帝之子,名契,字青阳,远古神话中西方的天帝)的后裔有叫昧的,“为玄冥师(负责治水的官员)”,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允格,一个就是台骀。台骀继承了父亲的职位,能尽忠职守,治理了汾水和洮水(古代学者认为即涑水河)。“帝用嘉之(有解释说,说此帝即为帝辛,是中国传说中一个有天帝属性的古代帝王)”,为了表彰他,就把他封在汾河,沈、姒、蓐、黄这几个邦国代代祭祀他,不过晋国灭了它们,祭祀自然就断了。

    仅仅从此可知,统治重心在汾河中下游的晋国对汾河河神台骀已经很陌生了,需要向外人请教。而台骀再被人知,采用的方法竟然是作祟,似乎不像是一个有修养的神灵(从文意中推测,是对晋国灭四国的报复)。众所周知,神应该是降福祉解危难的,怎么能因为没人祭祀了就报复呢?在先秦时期,神鬼的界限还并不分明,神庇佑世人,鬼凶煞狞厉,此种观念还未完全形成。台邰因为享受不到祭祀,而报复晋侯,在当时看来,并不难理解。

    当然,子产的解释,也并不是就让晋人去重新祭祀以讨好台骀。他认为,晋平公的病,一是因为“昏乱无度”,没有按照“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的良好作息规律来生活,二是因为“君内实有四姬(四个姓姬的女子)”,违背了“男女辨姓,礼之大司也”,总之是没有修身修德,得病“亦出入饮食哀乐之事也(司马迁著《史记》引用这段材料时又加上女色二字)”,“山川星辰之神,又何为焉”,和台骀没有什么关系——这样合理的讽谏,认识水平并不次于我们现代人。

    晋平公听了没听,于史无载,但很有可能没听。因为此事发生在晋平公十七年,两年后,春秋时又一位贤相,齐国的晏婴来访,叔向和他抱怨说,晋国恐怕到了末世,国君“厚赋为台池而不恤政,政在私门,其可久乎!”果然,还不到20年,晋国已出现六卿专政的局面,晋国名存实亡。不过,对台骀倒是件好事情,从此,他又开始享受世人的尊奉。晋国古都侯马,市区西北西神村汾河岸边,矗立着一座省内最为恢弘的台骀庙,据说就创建于晋平公时期。

    封号拜儿皇帝所“赐”

    “作祟”事件之后,朝代更迭,台骀的祠宇虽然保留下来,但其信仰却仅限于民间,不为当道者重视,至少汉武帝巡幸至汾河,所祭祀的还是后土。一直到五代后晋时期,台骀突然又“发迹”了。后晋天福六年,他被封为“昌宁公”。昌宁,从字面上看,是昌盛安宁。后晋的那个被称呼为“儿皇帝”的石敬瑭一定认为,他的“龙兴之地”既然在汾河流域,又以晋为国号,如果能得到台骀的保佑,也许就会“昌盛安宁”吧——可惜,这个出身兵痞的皇帝文化底子太差,他竟然没翻一翻史书,台骀和“晋”可是有灭国之仇的。不作祟就不错了,还奢望“保佑”呢。果然,后晋是个短命的王朝,只存在了11年——这是句玩笑话,王朝的兴替关神仙们什么事呢,古人早就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山西通志》记载,宋朝时,又封台骀为“灵感玄应公,赐额宣济”,真宗祀汾阴,命枢密使曹利用祭汾河,官方祭祀台骀成为制度也许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后世沿袭,并将日子定在五月初五端午节。同时,在官方的主导下,台骀庙的修建也越来越多,通志的编纂者说:“神祠,滨汾州县,所在多有。”现在所存比较完好的,除了前面提过的侯马台骀庙,还有宁武昌宁公家庙以及太原晋祠以及王郭村的台骀庙。

    山川神 祖先神

    晋祠内的台骀庙,坐落于圣母殿南侧,并不大,里面塑着台骀神像,白面长须,神清气静,塑像后是彩绘壁画,内容为先民们渔猎耕种,一派田园风光,表明台骀治水功成后,先民得以生产繁衍,暗含着对台骀的赞颂。

    这座庙是晋祠东庄人,明朝嘉靖年间曾任过浙江按察副使的高汝行主持修建的,晋祠台骀庙的庙额就出自他的手笔。民间传说,高汝行在浙江做官时,乘船外出遇大风浪,危难之时,有一白须老人前来搭救,终于脱险。高汝行千恩万谢,询问姓名。老人先是不答,再三请求才说是“台骀”。高汝行起先不解,后来才明白是他家乡的汾河河神,回来后就建庙塑像以酬神恩——这应该是台骀第二次显灵了吧,虽然是神仙,但从山西跑到浙江也有点难为他了。然而,我们从中可以觉察,台骀此时的形象,与春秋时期“作祟”的形象应该大有不同了,符合了我们对神仙应该慈眉善目济人脱困的要求。

    传说当然只是传说,高汝行为何要修建台骀庙,圣母殿北侧的《重修台骀庙碑记》中记载得很清楚,虽然也是出于酬神,但并不报一人之私恩,而是顺东庄众人之情。碑记中说,这个庙是“东庄高氏之所独建也,其不建于东庄,而建于此地者,因台骀泽为水之东汇,故建于其源头”。台骀宣汾洮障大泽,东庄人首获其利,再加上“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于是乎禜之”的古老观念,才有此庙的修建。一直到解放前,晋祠台骀庙的维修整饬都是由东庄人世代负责。

    距晋祠十余里王郭村的台骀庙是原太原县台骀公庙,“岁时祭祀”于此。方志中记载,此庙唐朝时就有,规模甚大,占地30亩,房屋200余间,亭台楼阁林立,但屡遭兵燹天灾,清末时已毁败不堪,逐渐荒芜,4月中旬记者去的时候,仅仅剩下了一间狭仄的小屋,屋顶已破了个大洞,幸好明朝洪武年间所塑的泥像还基本完好,武将模样,虽然残缺,但坚毅威武的气势外,更多了几分沧桑厚朴。

    小屋外是片工地,看工地上的横幅正是为着重修台骀庙,主持的是张氏宗亲会。说来有点奇怪,其实也简单。张姓的由来,古籍中采用同样的说法,青阳氏第五子名挥,发明了弓箭,黄帝即任为弓正,赐姓“张”(《尔雅·释诂》:“正”即“长”。弓长,合起来便为“张”了)。挥有子名昧,正是台骀的父亲。所以,台骀也是华夏张氏的祖先神。祖先庙宇破败,后裔怎么可以袖手?

    曾经,汾河水一度干涸,被污染,作为汾河河神的台骀却只能无奈地高坐于神台,如今,汾河治理已见成效,绿水重新映照蓝天,台骀也许能放心地将汾河交托人类,同时,安心地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尽自己祖先神的职责了吧!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李遇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09-23)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山西搜神记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