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搜神记之三:孙云际——有点委屈的神仙

  神仙户口簿

    姓名 孙云际

    性别

    年龄 500岁左右

    封号

    籍贯 离石市

    能力 祈福禳灾祷雨除疫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话一点没错,离石市城北的凤山,本是一座既不高,风景也不算秀美的小山,但就因为山上有座名为天贞观(一作“天真观”,俗称作“风仙道院”)的道观,道观里有个神仙,历来受当地群众信奉,所以有了些不小的名气,将同处于一城的龙山、虎山都比了下去。

    “求啥都灵”的神仙

    这个神仙叫孙云际,名浩远,云际是字,号乐和子。从一个神仙的角度来看,他真是太年轻了。有人考证,明朝成化十九年(1483年),他才羽化,距今天也不过五百多年。明朝万历年间地方修志,对于凤山的记载,还是以为此地乃宋朝道士陈希夷蝉蜕之地(《汾州府志》,当时离石名永宁州,属汾州管辖),在宋朝时便有希夷庙存在。一直到清朝乾隆三十六年重修《汾州府志》,志中记载“凤仙道院……即陈希夷殿,羽客孙云际亦栖焉”,总算是争得了一席之地,但还是居于从属地位。

    不过,在现在的天贞观里,供奉陈希夷的祖师殿(俗称“白云洞”)知名度已远远赶不上供奉孙云际的真人殿。44日,记者来到天贞观时,祖师殿大门紧闭,殿前香火炉内三两支香孤单地插着,而相隔不远的真人殿,钟磬却不时响起,这是表明又有人前来上香了。

    走到真人殿,殿前卖香烟供品的大婶看有人过来,马上热切地招呼,说上上三支香吧,这个神很灵的!我问,求啥最灵呢?她说,求啥都灵——真是一个“万能”的神仙啊!

    看我不打算买香,大婶就继续劝说,说来了天贞观,怎么能不在真人殿上香呢?这个观里,主要的神就是孙真人,你别看三清殿(供奉道教神仙系统中最高位的三位神灵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白云洞的神大,可没他灵!我们当地人烧香都到这里,只有外地不明白(情况)的,才看哪个神大去哪个庙呢。我笑了笑,还是没买香,但走进真人殿准备去瞻仰孙云际的“仙容”。

    真人殿外貌是殿阁式的模样,但走进殿中,却能看出这不过是晋西北地区普通的一间窑洞,孙云际孙真人就端坐在窑洞正中央,神像不知是镀金还是铜铸,熠熠闪着金光,烟雾缭绕之中,确有几分得道真仙的气象。使人最感惊讶的是,神像周围挂许多锦旗,大都写着“有求必应”,略微翻看一下,只有极少数是外地人所送,大部分都来自离石本市城乡。看庙的大娘在一旁说,这东西多着呢,年后都清理过一次了,把旧的都收起来了。

    看来,孙真人在离石人心中果然威望非凡。

    在世享有盛誉

    在真人殿墙壁上,绘着两幅壁画,一幅的内容是孙云际被陈希夷祖师传授《五雷经箓》,另一幅表现的是孙云际羽化登仙后,给弟子姜浩渊留下一双旧鞋,说想找他时可穿此鞋。但几年后姜浩渊拿出鞋时,发现鞋已破旧不堪,就扔了出去,刹那间,鞋化为仙鹤飞去,姜浩渊也失去了成仙的机会——现在,姜浩渊就只好居于真人殿右侧一个狭仄的神龛里,那原是他墓址所在(当然,真实的姜浩渊并非如此不具慧眼,他也是凤仙道院另一位修行精进的道人,民间称之为“姜真人”)。

    传授符箓、鞋化仙鹤云云都是民间传说,本为杜撰,对了解真实的孙云际并无多大用处,倒是真人殿左近的碑碣,才能够提供真实可采信的资料。综合碑碣上所说,可知孙云际是明朝人,七岁修道,十七岁来到凤仙道院陈希夷道场门下立志苦修,炼精淘丹、济人疗病四十余年。从宣德四年(1429年)至成化六年(1470年)30年间,孙云际曾四次主持兴建、维修天贞观,使之具有了今日的规模。时人认为这对促进本州道教的发展和名胜的保存都极有裨益,评价说“孙先生道德无量”。

    除了修建道观,通过碑碣我们还能得知孙云际在当时人眼里,已经是活神仙式的人物,治病救人是常事,若遇干旱、逢疫疠,当地官员也会请他祈祷请禳,据说也能起到“立应”、“即解”的效果。凤山道院现存最早的一块碑碣,就是刻于景泰元年(1450年)农历七月的《赠三阳山(凤山古称“三阳云凤山”)云际孙先生祷雨有感记》,由当时州儒学正李巽撰文,显见是在当年祷雨成功后所立。现在想来,学正官虽不高,但从小所受的儒家教育,肯定也知道“子不语怪力乱神”,居然肯为道士石碣撰文,一则代表官方态度,另则代表士人看法,于此更可说明孙云际在当时的影响。如此,景泰六年(1456年)七月十五,孙云际门下弟子又刻碣《三阳云凤山云际孙先生修真功行记》赞颂他,似乎表明此时的孙云际已经功行圆满。

    成化十九年,时年60岁左右的孙云际羽化,姜浩渊等弟子为纪念恩师,就捐资建楼塑像以供奉,至少他们心中,他们的老师,并非死去,而是飞升成仙。

    只是民间的神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宗旨是通过修炼,最终能够白日飞升、长生不老,并不将希望寄托于来世或更加飘渺的天国和极乐世界。这极大地迎合了古时候统治阶级永远享受荣华富贵的迷梦,所以历朝历代都有皇帝极为尊奉。明朝有许多皇帝的崇道行为就在历史上非常著名,例如成祖朱棣、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璁等,他们封许多道士为“真人”,甚至加上“太保”“礼部尚书”等官衔,让方外之人具有了俗世的荣耀。然而奇怪的是,孙云际这样一个有道行、有声誉的道士,却并没有得到封赏。

    如果做一番历史地分析,也许孙云际所处的年代,大明朝并不太平,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亲征被蒙古瓦剌部俘虏)和夺门之变(明英宗被释放回来后又将帝位从弟弟手中夺回)是50年内最重要的事件,内忧外患,自然无暇顾及其他。而明宪宗朱见深虽然佛道俱崇,但更信奉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对于道教的尊崇,只是停留在等而下之、细枝末节的房中术上,孙云际不被封赏并不值得奇怪。

    没有获得封赏,不知道孙云际会不会遗憾,从景泰七年(1456年)留下的一块《重修三阳云凤山三官四圣殿感应记》中孙云际的自称“上清三洞五雷经箓弟子玉府右□行诸司院府事”和“清虚志元先生”来看,应该是有一点介怀的——这貌似很官方很正式,但于史无征:明朝时,县级的道教首脑被称为“道会”,皇帝的加封一般为“某某真人”——是不是孙云际稍掩人耳目以求心理平衡呢?

    其实心里最不平衡的,是离石本地的乡民,他们更不能容忍这样一位有德行有道行的道人居然没有什么封号——索性就编一个出来。民间传说,皇帝女儿得病,天下名医束,孙云际云游至京,治好了这病。皇帝问他要什么封赏,他说不要,只是晚上做了一梦,梦见浑身都长了针……皇帝说,那不就是“针人”了。他马上接口,谢皇上封为“真人”——说是不要,到底还是讨了一个“真人”,该说他是聪慧还是狡黠?好在这只是民间的传说。

    关于孙云际的传说还有很多,将患儿放于蒸笼治病并以哭声推测命运、以“石打石”谐音“实打实”教人识别仙人等等,完全将他包装成了一个高深莫测、未卜先知、游戏红尘的仙人,与我们从碑碣上所看到那个立志苦行专心修道的道士形象已有了本质的区别。

    当然,无论是哪个形象,无论官方认可不认可,在离石民间,孙云际就是个真实可及的神仙,并有了专门为他设立的庙会习俗。道光元年的一块碑碣上记载,“旧闻宿记……每岁正月廿六,居民铺户以香灯素撰竭诚致供于云际真人之祠,以禳灾祈福。祀毕,公享祭余,诚盛事也”。

    这是离石民间最著名最热闹的一个庙会,“遇仙”。传说正月廿六传说是孙云际生日,天上地下的许多神仙都会来给他庆寿。在当天上山,就有机会得到仙人垂青降福。所以,那天小小的凤山上,张灯结彩,经宿不熄,将整座山映照得宛若仙境,而乡民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石径水泄不通,观内几无立足之地,香火、鞭炮的味道在山下老远都能闻着,比过年都要红火……

    我想,在那天,神仙是肯定遇不上的,但是,在年将要过完,一年辛劳又要开始的时候,把它当作本土“狂欢节”,释放激情寻找欢乐,岂不是更恰当?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李遇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09-23)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山西搜神记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