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寻找太原消失的街巷之21:钩沉临泉府

  太原老城中,以明晋王府和其他小王府遗址得名的古老街巷颇多,虽然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中,其大部分已被湮没,有些甚至遗踪难觅,名称佚亡,但还有一些可以寻踪,其史实尚可钩沉,临泉府便是其中之一。

    老街临泉府,得名于明初所封临泉王府邸。此街名在康熙《阳曲县志》和道光《阳曲县志》中均有记载,在民国的有关史料中也有遗存。1935年付梓的《太原指南·太原街巷》中记有:“临泉府,南至楼儿底,西至新道街、道门前街。”1986年出版的《北城区地名志·二章》说:“临泉府,位于府东街中段南侧,府东街小学之西。北起新道街,中穿府东街,南至鼓楼街。”时下,临泉府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与和它东临的达达巷一样,在鼓楼街一带的旧城改造中消失了。用冯骥才的话说,这种改造要比历史的演进快得多。究竟是进步还是毁坏,我一下子也说不清。

    上文说临泉府,得名于明初所封的“临泉王府邸”。所谓临泉王乃明初开府太原的晋恭王朱棢之孙,第二代晋王——晋定王朱济熺的六儿子朱美 。有明一代朱皇上的儿孙辈起名是非常讲究的。大明王朝崇以“火德”,为旺盛万代,朱洪武的儿子辈均为姓名两字,姓朱自不待言,而名均为木字旁,比如皇太子朱标,三子朱棢、四子朱棣等。为什么要用木字旁的字为名?依中国传统的“五行文化”、“木能生火”、“火逢木旺”,如此而已。到朱皇上的孙子辈问世,则名字取得更有说法,以晋王朱㭎的儿子们为例,王世子(长子)朱济熺,二子、六子夭折不述,三子朱济煐,四子朱济炫,五子朱济焕,七子朱济熇。他们的名字中,第二字都为“济”,可称“济字辈”。第三字都为火字旁。乍一看,名字中有水有火,“五行中”水却克火,似不妥。但是把其父朱棢的“棢”字嵌入,则成为“水生木、木生火”之局,有谓父依子旺,子从父生。如此父子辈名,竟有相生相旺之说道,真可谓独具匠心。

    依史料载,临泉王朱美 ,受封于明英宗“正统二年”即公元1437年。临泉王府第只能在这年之后启建,此街名最早在府邸建起之后,屈指算来应有970余年的历史。我们知道,晋王府是明以来太原城中最宏伟、最堂皇之建筑,毁于清初顺治间,而西依晋王府,与之一“萧墙”之隔的临泉王府,子嗣并不旺盛,仅传五代,而第四代还是死后追封。所以到明中叶已是绝嗣无后,临泉王府仅存而无继承者。据《明史》载,朱棣登基迁都北京后,深恐诸王后代以他为楷模,举“清君侧”之旗,颠覆明廷,遂严定,所封诸王凡有子嗣不须续封王爵,国家不再追加封俸,只在郡王封地之内再分。于是到永乐之后明朝各路藩王,世代封分,小王多如牛毛,银钱地土,日绌月亟,仅存尊贵之名,至于贫富,全靠自己打闹。临泉王府既绝嗣无封,其府光景可想而知,惟留下一条街名、一条街道,遗存历史,述诉当日之辉煌。现在连这条街道和街名也仅存于文字记载,留下一段往事,供好古者攀谈。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王继祖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09-23 )

太 原 道 >> 太原文史 >> 寻找太原消失的街巷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