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寻找太原消失的街巷之17:街市并称的大中市

  太原的大中市是一个街市并称的街巷名称。作为一条街,它消失于钟楼街与帽儿巷改造之前后,现辟建为“21世纪图书广场”。

    凡介绍大中市为古寺的文字都讲:大中市之名称源于“打钟寺”,打钟寺的原名叫“寿宁寺”,寿宁寺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金大定十八年(1176)重修。明永乐八年(1410),寺内建起一座钟楼,和尚按时打钟,声闻四达,所以人们把这座寺庙俗称为“打钟寺”。

    凡介绍大中市为商场的文字都说:清末,寺庙凋敝,空房租赁商贩,逐渐变为市场。尤其是辛亥革命太原义举时,乱兵趁机抢劫商店,劫后焚火,全寺几烧净光,只留下最后面的一殿“千佛殿”。

    民国三年(1914),阳曲县商人刘占元集股投资在寺庙遗址上辟建市场。因原为寺宇恐一般建筑镇不住,遂设计为“龟形”,中为两层圆顶建筑为龟背,前通一门为龟首,两侧前各建一店为龟眼,四角开四门为龟足,后位千佛殿侧通一门为龟尾,四环建廊舍为龟裙。之后,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生意颇为兴隆。因原名“打钟寺”,遂按原音通假,取名“大中市”。凡介绍街巷,则说:此巷位于钟楼街西段北侧,南北折西走向,全长212米,均宽5米,砖铺路面。巷内为旧式楼房建筑,系商业区,驻有大中剧院(原千佛殿遗址)、信托门市部、玻璃店、瓷器店、小百货等商家。因此处原为打钟寺,后辟大中市,所以巷名因大中市引得。

    追根溯源,上述文字由于介绍角度不同,所以都讲到了一部分,且都不太全面。比较准确地说:太原的大中市是宋太原城在唐明镇的基础上创建,属于城之外,与子城东墙隔一条街的“寿宁坊”,地处东门大街西端北侧。当时的宋太原城共分为二十多个坊,坊中套小巷。因为坊中最著名的建筑为佛家的寿宁寺,所以得名寿宁坊。这是宋初太平兴国年间新建的寺庙和街坊。到宋大中祥符八年,寿宁寺修葺,但在宋与金、金与元的两次大战中,宋太原城重创,直到明初太原城扩建,这时宋金元时代太原城中的“坊”早不复存在,而寿宁寺却经过金大定年间的重修留存了下来。于是,在朱棣夺取明政权后的第八年,寿宁寺增建大钟楼,悬挂大铁钟,每日朝课鸣钟,暮寝鸣钟,钟声四达,举城可闻,遂习呼寿宁寺为“打钟寺”,因其钟大、声响,亦称“大钟寺”。

    逮至清中叶,大钟寺香火日旺,寺庙会、佛寺活动日增,环寺行商坐贾云集,有的商家与寺庙商议,租用寺中前院斋房,辟为商铺。于是寺庙收入大增。这些在清道光《阳曲县志》所载非常清楚:“寺内及东西街,货列五都,商贾云南订,踞街巷之胜。”但到清末,国家弱,朝廷昏聩,大中寺佛事不举,寅吃卯粮,遂弟子四散,寺院萧条,商家也苟延残喘。1911年太原辛亥义举,前清乱兵哗变,趁势将大中寺及商铺抢劫一空,并放火焚毁。之后才有大中市之新建,商铺之再聚,街巷之形成。

    时至今日,当年百货云集,百铺栉比,街市互称的大中市街已不复存在,写下这些文字,作为人们寻古、索古的思考和絮谈。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王继祖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09-23 )

太 原 道 >> 太原文史 >> 寻找太原消失的街巷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