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寻找太原消失的街巷之十:县前街与阳曲县街

  说起阳曲县的治所,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县政府所在地,是太原有建置以来县衙门署地迁徙最多的治所。阳曲县作为“三晋首邑”,始于宋代晋阳城毁,太原城建。这也正是晋阳与太原可作为一而二,二而一的古地名通称,阳曲县却不能与晋阳县一样与太原平称的缘故。

    大多地方史料都说,宋以来阳曲县治在太原城中,其实此说不确,乃属讹传。阳曲县治署迁入太原城中,比较准确的年代说法,最早见载于《永乐大典·卷五二○○》。是卷《太原府二》说:“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徙州(并州)置于县南界唐明村,移县治于西郭外。金天会中(1123年至1137年之中),移县治于郭下。”用今天的话说,公元982年并州治所由毁弃的晋阳迁来阳曲县南境的唐明镇,即宋建太原城。而阳曲县治所则由原木井城(今阳曲故县村)迁到了宋太原城西郊,即春秋时窦大夫村邑——古城(今太原古城街办一带),并没有迁入太原城中。直到金太宗天会年间中叶,才迁入太原城内。

    那么迁入城内什么地方呢?太原城西北隅,金元以来有阳曲县街,此街东西走向,西接西城墙,通往沿城西海子、饮马河;东通太原府衙的府门前街。可见金天会中迁入城中的阳曲县衙即落脚于此。明代太原城扩大,阳曲县衙地处城西畔振武门(水西门)、阜城门(旱西门)之间,阳曲县街也因为人们的称呼方便而更名县前街。

    县前街,在明清至民国年间是太原城中较宽的街道,街之北侧有阳曲县衙、县学、县文庙,还有巷小名声大的周家巷,是个红火热闹的地方,是太原城中缙绅学士最为聚居之地。据地方志书载,此街牌坊由东向西有“父子尚书”坊,为明代周瑄、周经立;“晋阳首邑”坊,为阳曲县衙立;“文教中兴”坊,为阳曲县学立;“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坊,为县文庙立;“四世宫保”坊,为周氏四代立。

    但是,太原城的这一块地方,地势较低,湿地连片,每逢雨季,城中雨水大多退汇于城西墙一带,形成从黑龙潭至南海子的一道城西水域,因此地方志书上多有记载水患、水漫、水淹之笔。所以进入清之末季,县文庙倒圯、县学关闭,阳曲县衙也日趋残破,民国初,县衙迁走,县前街一带逐渐成为民居。建国之初,原县前街一带成为太原城区比较脏破的民居区,沿城西水域蚊蝇丛生,污水横流。在医治战争创伤的年代里,县前街一带得到很好的治理。上世纪50年代中叶,太原市药材公司制药厂在原阳曲县衙旧址创建,在打通解放路时,县前街、府西街、灰市儿街(即市儿头街)三街合并、拓宽,固其街在省政府之西,遂统称府西街。

    县前街在历史的前进中,社会的发展中,先是街名消失,在后来的城市建设中,继而街址消失,已经成为人们追溯太原过去的一个尘封的历史记忆。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王继祖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9-09-23 )

太 原 道 >> 太原文史 >> 寻找太原消失的街巷 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