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jh.jpg (7538 字节)
菊花栽培简史

  菊花是太原市的市花,每年秋天,迎泽公园都要举行菊花展览。

  菊花是双子叶植物中菊科菊属的一种花卉,科学名称是 kndranthema * Grandlflora(Ramat)Tzvel。(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它有许多别名:黄花、节花、秋菊、节华、鞠、金蕊、甘菊、金英等等。

  我国古代文人对菊花倍加称誉,菊花被称为花卉“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就是明证。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菊花不仅供观赏,布置园林,美化环境,而且用途广泛,可食。可酿、可饮、可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联系。菊花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人们欣赏它那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和清隽高雅的香气,尤其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它不畏寒霜欺凌的气节,也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今日菊花仍然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我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将流传久远。

  根据经典的记载,我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在秦朝的首都咸阳,曾出现过菊花展销的盛大市场,可见当时栽培菊花之盛了。

  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代。“蜀人多种菊,以南可入莱,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从这些记载看来,我国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的。

  晋朝陶渊明(355~417年)爱菊成癖,曾广为为流传。他写过不少咏菊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摄其英”等名句,至今仍烩炙人口。当时上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南北朝的陶弘景(452~536年)将菊花分为“真菊”和“苦薏”两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青紫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这对菊花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唐朝(618——907年)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术也进一步提高,采用嫁接法繁殖菊花;并且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如李商隐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黄”。白居易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等就是明证。这时,菊花从中国传到日本,得到日本人民的赞赏。之后他们将菊花与日本若干野菊进行杂交,而形成了日本栽培菊系统。

  宋朝栽培菊花更盛,随着培养及选择技术的提高,菊花品种也大量增加,这是从药用而转为园林观赏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的菊谱,对所栽的品种即以花色归类,并对花形也有较详细的记载。刘蒙的《菊谱》(1104年)是最早记载观赏菊花的一本专著,记有菊花品种26个。范成大菊谱(1018)记载有35个品种,其中的“合蝉”、“红二色”是管瓣出现的最早记载。其后,花色又出现了绿色的“绿芙蓉”和黑色的“墨菊”。在栽培上对菊花的整形摘心、养护管理和利用种子繁殖获得新品种等都有了进一步的经验。《致富广集五记》记载:“临安园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胜,谓之开菊会”。《杭州府志》中记载:“临安有花市,菊花时制为花塔”。可见南宋时的首都临安有了花市、花会。流传至今的菊花会是在南宋时杭州开始的。宋未史铸的《百菊集谱》记载有131个菊花品种。

  明朝栽菊技术又进一步提高,菊花品种又有所增加,菊谱也多了起来。如黄省曾、马伯州、周履臣、高濂、乐休园等人都著,有《菊话》。在黄省曾的《菊谱》中记载了 220个菊花品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580年) 和王象晋的《群芳谱》(1630年)对菊花都有较多记载。《群芳谱》对菊花品种作了综合性研究,记有黄色92个品种,白色73个品种,紫色32个品种,红色35个品种,粉红22个品种,异品17个品种,共6类、271个品种;至少有16种花型。

  清朝的菊花专著更多,有陈昊子《花镜》、刘灏《广群芳谱》、许兆熊《东篱中正》、陆延灿《艺菊志》、闽延楷《养菊法》、徐京《艺菊简易》、颜禄《艺菊须知》、计楠《菊说》、陈谋善《艺菊琐言》、吴仪一《徐园秋花谱》等等。《花镜》一书记载当时菊花有黄色的54种,白色的32种,红色的41种,紫色27种,共计 154个品种。计楠的《菊说》载有菊花品种 233个,其中新培育的品种有 100多个,并提出了菊花育种的方法。清朝菊花品种日益增多,在乾隆年间还有人向清帝献各色奇菊,乾隆曾召集当时花卉画家邹一注进宫作画,并装订成册。在文人中画菊题诗,也蔚然成风。我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未清初开始,1688年荷兰商人从我国引种菊花到欧洲栽培,1689年荷兰作家白里尼曾有《伟大的东方名花——菊花》一书。18世纪中叶,法国路易·比尔塔又将我国的大花菊花品种带到法国。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福穷 (Fortune)曾先后在我国浙江省舟山群岛和日本引入菊种,并进行杂交育种,而形成英国菊花各色类型。不久,又由英国传至美国。从此,这一名花遍植于世界各地。我国的栽培菊花也就成为今天西洋菊花的重要亲本。

  民国以来,菊花品种大批失散,已无正式文献可查。解放后,随着园艺事业的发展,菊花也经历了曲折历程而日益发展壮大。菊花的栽培历史,是我国花卉园艺发展的一部分。近年来,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栽培技术,采用杂交育种、辐射诱变、组织培养等新技术,不仅提高了菊花的生产质量,并使品种数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达7000个品种以上。大立菊一株可开花5000朵以上,案头菊、盆景菊的发展,更提高了菊花的观赏价值。一些省(市)还选菊花为省(市)花,如北京市。相继召开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或成立菊花协会,出版菊花书刊,每年举办菊花展览会,大大普及了菊花知识和交流了艺菊经验,为我国的菊花栽培、应用,开拓了广阔前景。但是,我们应清醒看到,我国在利用科学新技术养菊方面,如鲜切花栽培、无土栽培等方面,却远远落在欧美各国之后,这有待于我们急起直追,努力提高。


中国历代咏菊诗篇

  菊花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历代人们爱菊赏菊,留下了丰富的赞菊诗、词、歌、赋。不仅赞其实用和姿态化美,更喜爱其不畏寒霜的特性。古人爱菊、画菊、咏菊,借菊花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情,借物言志,而使菊花这种植物,具有了人们情志的色彩。正是由于他们赋于菊花以崇高的象征意义,从而使菊花升华到它的文化性,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感情色彩的文化观念,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古今吟咏菊花的诗、词、歌、赋,真是琳琅满目,俯拾即是。有的咏其色,有的赞其姿,更有的借菊言志,抒发感情。兹就前人诗词选录一部分,以飨读者。


 

jh7.jpg (22498 字节)

光    辉

 

jh6.jpg (27035 字节)

白鸥逐波

 

一、赞美菊花
赞其秀美,耐寒,清香……

晋·王淑之《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
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
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无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
似与岁寒俱。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菊花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不会像桃花一样,一片一片掉下来,落英缤纷的。故诗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但也有因风雨关系而散落的。宋朝有“王苏改诗”的故事,见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说的是苏东坡有一次去相府拜见王安石,刚好王不在,只见案上有咏菊诗,只写下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了暗自好笑,他认为菊花即使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他步原韵,续写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读过苏东坡有嘲笑之意的续句以后,觉得苏东坡观察不够全面。后来二人政见不和,苏东坡被贬滴黄州。苏到黄州后,一天正值风雨交加,苏与友人在菊园赏菊,亲眼看到了落英缤纷,“满地铺金”的场面。这时才懂得了当初错批了王安石,还是自己见识不广。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
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董必武《赏菊》: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
春意眼前旋。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二、借物言志,抒发感情

唐·李白《感遇》;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
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李白生于盛唐,郁郁不得志,伤感之情,跃然于纸。

晋·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田,自耕自食,悠然自得之情,溢于诗外。

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唐·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他以“冲天”为主题,借菊咏志,表达了他敢于冲天摧毁封建王朝黑暗统治的豪情壮志。

宋·史铸《咏翻集句》:
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
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

宋·张孝样《鹧鸪天》:
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
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
凝薄雾,傲繁霜,东篱恰似武陵乡。
有时醉眼偷相顾,错认陶潜作阮郎。

宋·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她把“瘦”字人词,把她的离情与菊花体态交融在一起,抒发内心久别的情感。

明·高启《晚香轩》:。
不畏风霜向晚秋,独开众卉已凋时。
地荒老圃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
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

明·文征明《咏菊》:
菊裳茬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
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

毛泽东《采桑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主席这首词是在反围剿当中写的,他的乐观精神和必胜决心,溢于言表。

沈钧儒《赏菊》:
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樱唇滴处酥融雪,粉靥羞时涉泛霞。
莫道婆娑春意减,案头回盱有名花。

臧克家《菊畔香》:
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

朱德《赏菊》: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只要国家统一,人民幸福,还有什么不解之忧?这是朱老渴望统一的大将风度。

三、题画
也是抒发感情。

明·戴进《画菊》:
黄花开满院前坡,醉杀西江计汝和。
忽见钱塘著色画,不知秋色较谁多。

清·刘大槐《题菊》:
翠叶丹苞斗晚霞,眼明真见故园花。
依稀白雁江天幕,得眼篱边箬帽斜。

清·陈鹤年《题画菊》:
离离丰骨傲霜寒,晚节谁知事更难。
最爱东篱闲把酒,此中容得澹人看。

董必武《菊花,题双清楼主画》:
托根在石罅,叶盛花亦繁。
生机随地茁,何用费篱樊。

齐白石《紫菊》:
九月西风霜气清,舍南园圃紫云晴。
看花只好朱栏外,不惹园丁问姓名。

四、题新品种出现

唐·白居易《重阳夕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陆龟蒙《亿白菊》:
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湘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宋·韩椅《和崔象之紫菊》:
紫菊披风散晚霞,年年霜晚赏奇葩。
嘉名自合开仙府,丽色何妨夺锦纱。

五、题菊花用途

唐·释皎然《九日与陆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宋·欧阳修《菊》:
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陆游《晚菊》:
蒲柳如懦夫,望秋已调黄。菊花如志士,
过时有余香。眷言东篱下,数株弄秋光。
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高人寄幽情,
米以泛酒觞。投分真耐久,岁晚归枕囊。

 

jh1.jpg (23226 字节)

平沙落雁

 

jh2.jpg (22829 字节)

丽  金

 

jh.jpg (25730 字节)

金钱刺

摘自《菊花》,吴应祥编著
金盾出版社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太原纵横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