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古太原县城春节食俗

  古太原县城(现晋源街道办事处辖地)的春节食俗有着自己的特色,其中所包容的文化内涵彰显出浓厚的地域特色,使其成为古太原县城春节的标志符号。

除夕隔年捞饭年三十的隔年捞饭作为古太原县城的传统食俗由来已久,自明清时期逐渐形成。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要用小米或大米煮熟后放到一个大盘子或大碗里,装满垒起圆顶,形似一座小山,四周和顶部还要压上柿饼,插上红枣、核桃等,表示“金山银山有靠山,隔年捞饭人团圆”。当然,这种捞饭还有祭祀功能,只有在完成祭灶、祭祖的任务后,才能由全家人分食之,直到这时,人们的心愿才能落到实处,美好的祝福才能降临家园。

大年元宝饺子

大年即春节,每当春节来临,古太原县城的百姓也要吃饺子过年。大年的饺子一般是在除夕晚上、午夜前包好,等到新旧交替的子时,全家人围坐一起共食饺子,俗称“新春饺子”或“长寿饺子”。这里的“饺子”是取“更岁交子”之意,含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象征。因此,太原县城里的百姓每当春节包饺子时,都要将饺子包成元宝形状。初一早晨,主妇从锅里捞饺子被称作“捞元宝”,而吃饺子则被称为“招财进宝”。

“破五破五””饺子正月初五为“送穷节”,俗称“破五”。当地民众普遍认为,人的贫穷是由小人捣乱作祟而造成的,因此在“破五”送穷日要吃饺子送穷,俗意为“捏小人嘴”。所谓“捏小人嘴”就是在包饺子时要反复多次用手捏紧面皮的边沿,封死小人的嘴,以防口舌。只有这样,才能保佑全年平安顺利,生活富裕。

十祗年糕正月初十,在太原县域相传为石头的生日,而石头又是石磨、石碾之母,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旧日的百姓出于对磨神、碾神的信仰与崇拜,便将其称为“石祗”,而“石”与“十”同音,便有了“十祗”之说。晋源一带素有“天仓馍馍十祗糕”的俗语,可见正月初十吃油糕早就形成食俗。油糕在当地又称年糕,是由糯米或黍米加工磨粉,蒸熟包馅制作而成,用“年”和“粘”谐音,“高”和“糕”谐音,所以吃年糕既包含有幸福生活年年高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是表达对磨神、碾神的崇敬之情。

正月十五元宵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闹红火观灯,自然离不开吃元宵。关于元宵的由来,我国民间传说甚多,但太原县城里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说法。相传汉文帝刘恒在做代王时,就一直生活在晋阳城里(现晋源一带),其间他对民间的一种圆形包馅食品——米团很感兴趣,便将其引入晋阳宫中。汉高后吕雉死后,诸吕阴谋作乱,太尉周勃荡平叛乱,迎接代王刘恒进京即位,时为汉文帝。这天正好是正月十五,文帝心中高兴,便于夜晚出宫游玩,与民同乐,百姓张灯结彩,表示欢庆。直至夜深回宫,文帝觉得腹中饥饿,便让随从宫女煮了一锅晋阳米团让大伙同食,食后都说味美可口,争问其名。文帝正在兴奋之时,便取“元月”之“元”,夜宵之“宵”,将其定名为“元宵”,以此象征君臣团圆、阖家团圆。打此之后,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便流传开来。而太原县域本是元宵的故乡,所以每当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必备元宵,闹元宵,看红火,赏花灯,盛况更为空前。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40128;本文作者:杨进升姚富生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10-23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