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古太原县城民间社火

  社火在古太原县城俗称“闹社火”或“闹红火”,是元宵佳节的主要娱乐形式。

    以前,县城周边的村庄,在年前就开始筹备正月里的红火,以便亮出各自的绝活,一展风采。县城南关龙天庙是闹红火队伍聚集的地方。红火开始时,首先进南门,走城内有五道庙的地方,叫“神路”绕行,边走边表演,遇到人较多或宽些的地段,要停下来围成个圈子表演。十字街是集聚人的地方,更要大耍一阵。县衙门口也搭着看台,县太爷还亲自给各村红火赏钱犒劳。

    太原县城的社火有两种,一种文社火,一种武社火。文社火有锣鼓乐、八音会、伞头秧歌、小秧歌、马马社、大头娃娃、哑老背妻、刘三推车、丑女倒骑驴、旱船、龙灯、划棍、背棍、铁棍、节节高、打铁花、烧旺火、点火把、拉碌碡等,武社火则有火流星、二鬼丢跤、长枪、刀舞、棍棒、拳术、铁钗、三极棍等。而其中最具特色又广受群众欢迎的则为下面几种。

    铁棍,也叫抬阁,是太原县城久负盛名的社火之一。旧时正月十五闹红火或七月初五太原县城抬十八龙王巡游,都要表演抬铁棍。那时县城四街共有26个社,每个社都要派出一根铁棍,跟随一个吹打班。各班人马在行进时,风头出尽,抬阁者舞步缓慢,扭动腰肢,左摇右摆,上下晃动,节奏一致。到夜间,铁棍上面的灯、底下的灯笼、火把一起点亮,称“灯棍”,形成一个灯的海洋。再看抬阁者,腰系腰带,头扎几条大毛巾,拧成一骨碌,表演起来更是气势非凡,劲头十足。这一天抬神、娱神和红火融为一体,浩大的场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太原县高氏八音会远近闻名,是颇有特色的家族吹打班,高氏乐器“疙瘩锣”是他们的看家“武器”。传说这是从明朝皇帝赐给太原县为迎送明代“三尚书”王琼的专用乐器。如今第六代传人高俊生作为高氏八音会代表传承人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原县南街二月二焰火习俗由姚富生组织申报,于2007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说南街老架火流传于明代,起初为过春节后,靠近南门的王姓人家,把在外学会的制作烟花手艺,传给乡邻们。后来,这个社里的几十户摊集资金,顶起了老架火,自己动手制作各类烟花,有起火、打灯、跌架炮、棋盘火,再把各种烟花上贴上剪纸,俗称给烟花“穿衣服”。每个图案由当地画师、裱糊匠绘制。后来工艺越来越精湛,加入了民间木刻、泥塑。把一层层装好的烟花从最上一层火神庙开始,先高后低,层层顶起,一般为12层,闰月则有13层,顶部装有“十面埋伏”的烟花是老架火燃放最精彩的部分。下面祭祀送子娘娘(送子观音),专挂几架制作精美的跌架炮,满足求子者需要。燃放时万炮齐鸣、火焰腾空,颇具观赏性,深受百姓欢迎。

    三三叉是太原县东城角村的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社火。传说在古晋阳时期,胡人入侵,扬言要踏平古城晋阳,张、孙二守将使用钢叉迎战。这器件叉杆齐眉,叉尖过头,两边带刃,叉杆与叉头衔接处有三个钢镲,叉杆有鹅卵粗细,约五六十斤。张、孙二将,拍马舞叉与胡人战成一团,舞动时,钢片响声大作,夺人魂魄,只见胡人躲闪不及,纷纷死于马下,胡军只得鸣锣收兵。今天,东城角三三叉已作为强身健体竞技运动,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可喜的是,由梁富贵等人牵头,已带出一帮年轻三三叉新秀,作为新一代传承人继往开来。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40210;本文作者:杨进升姚富生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10-23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