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长治瞪眼家伙闹元宵

  瞪眼家伙是上党地区的一种民间鼓乐舞蹈艺术表演形式,在长治市屯留县东部和长治市郊区西部农村中广为流传,具有亲切、鲜明的乡间集社竞技特色。

    瞪眼家伙产生于清顺治年间屯留县东史村的庙堂祭祀活动。每逢祭日,天近一更,东史村村民听到敲锣击鼓的声音便开始为祭祀做准备,因此瞪眼家伙又被称为一更催。除祭祀外,天气干旱求雨时,瞪眼家伙也会大显身手。祈雨过程中,锣鼓

    手头戴柳枝编成的帽圈,腰围柳条枝,赤身手操乐器,在烈日下尽情演奏,直到汗流浃背、精疲力尽,以示虔诚。瞪眼家伙锣鼓手全是精壮男子,表演时脸对脸、眼对眼,互瞪传情,时如两虎戏闹,时如二龙相争,故有“瞪眼”之名。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个小故事:相传清光绪三年(1877),大旱后的第二年,东史村农业获得大丰收,为了感谢神的保佑恩赐,村民敲起锣鼓谢神,人们喜气洋洋、笑逐颜开并互视会意,敲锣打鼓者竟情不自禁地舞动起来,甚至互相敲拍,瞪眼传情,从此改变了以前的呆板打法和队形,庄严肃穆的气氛也被欢快热烈的情绪所替代,于是有了“瞪眼家伙”的名称。

    新中国成立后,瞪眼家伙从纯粹的祭祀舞蹈演变成了元宵节社火表演项目。每年正月十五,瞪眼家伙表演队会被邀请到屯留县城参加街头演出。锣鼓手兼任乐手、演员的双重身份,演奏时鸣号者居首,持鼓、铙、钹乐器者居中,持马锣者殿后。随着大鼓鼓点的加快,瞪眼表演正式开始。瞪眼表演基本鼓点只有一个:锵咚七/锵咚七/锵咚锵咚/锵咚七。这一锣鼓点无限反复,全靠演奏的强弱、速度的变化以及乐手龙腾虎跃的勃勃英姿、瞪眼互视、笑脸相迎的表情来吸引观众。瞪眼时锣鼓手们动作激烈但无身体接触,有的假扮厉害,有的故作丑态,有的瞪眼做鬼脸,每人每次扮出的架势均不一样。看社火的群众总是被他们滑稽的表演逗得哈哈大笑,甚至有小孩子争相模仿。听到人们的欢笑声,锣鼓手们劲头更足,瞪起眼来就越发起劲儿了。

    瞪眼家伙产生以来,经过东史村村民们的磨砺切磋,形成了其他锣鼓艺术不可取代的独特表演风格。瞪眼家伙表演节奏张弛有致,舞蹈动作简朴大方,阵势恢宏粗犷,队列变化多样。表演者的乐器在手中运用如飞,身体或俯或仰,双腿或弓或伸,双臂或曲或张,敲击力度忽弱忽强,展示出上党人民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及对美好生活的淳朴向往。表演时,两人脸对脸、眼瞪眼,体现了上党地区男子不服输、不服软、争强好胜的精神。锣鼓手们在“瞪眼”中斗的是一种压倒对方的气势,是“欢快地耍厉害”,展示了男性的阳刚之气和力量之美。表演内容紧贴生活,健康积极,滑稽幽默,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展示了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状态和质朴勇猛的气质,体现了晋东南民间鼓乐舞蹈的地域特征和艺术魅力,较好地代表了上党地区的民俗文化和地域风情。

    2007年,瞪眼家伙被评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代表长治市参加了山西省第六届广场文化艺术活动暨央视《激情广场·走进山西》活动,2011年作为央视《欢乐中国行——魅力长治》的开场节目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好评。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40210;本文作者:刘金蕾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10-23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