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日,农业部正式授予运城市黄牛场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
位于永济市的运城市黄牛场,饲养着数百头纯种晋南牛。此次被确立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该场每年将获得一笔补贴,用来保证其所饲养晋南牛的繁育保种。
运城市当地畜牧部门介绍,河东地区饲养晋南牛的历史最远可追溯至春秋战国。历史上,晋南黄牛一直是河东农业生产重要的役用畜力。1990年以后,随着现代化农用机械的推广使用,晋南牛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一度面临绝种。
晋南牛,是一种什么样的家畜?它的繁育何以引起农业部的重视?8月上旬,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运城地区十三县及临汾部分县区,是晋南牛主要原产区。“老百姓主要从外貌辨认良种牛晋南牛。”一头好的晋南牛公牛,需要具备狮子头、虎身子、顺风角、枣红毛发等特征,母牛则需具备漏斗骨、大奶盘等特征。
这些特征,都是从牛的役用角度而设的。狮子头、虎身子的公牛,一般前部躯体比较发达,这样的大黄牛,挽力强,耕起田来有力;顺风角,指牛角朝向牛背生长,这样即使牛儿发狂顶了人,人也不容易被牛角扎伤;枣红毛发,显得比较吉祥。
种公牛定时锻炼身体
8月8日,记者赶到永济市,在永济市市郊,找到运城市黄牛场。
该场位于永济市旅游区,距著名的旅游景点普济寺不到1公里,场区四周修建着一圈围墙,围墙外是一大片庄稼地。
在场部,记者见到了场长李福星。据李福星介绍,运城市黄牛场始建于1979年,属全额事业单位,选育优种晋南牛是该场主要职责。在上世纪80年代,该场进入全盛期,存栏晋南牛700余头。随着运城市农业役用晋南黄牛需求减少,该场功能一度弱化,最少时存栏只有28头。2004年,该场被运城市确定为晋南牛核心群保种场。“现在,我们场存栏晋南牛有300多头,其中公牛68头,其他都是母牛,都是最纯种的晋南牛。”李福星带着记者来到牛棚,牛群被分开饲养在几个牛棚内,母牛和仍在哺乳期的牛犊,集中饲养在一个牛棚;半大的小公牛和青年公牛,饲养在另外两三个牛棚内。牛群中,肩负传种职责的12头种公牛,都圈养在独立的牛棚内。它们耳朵上,都戴着号牌,毛色呈枣红色,一个个长得壮硕异常。见到有人走近,哞哞地叫着,将脑袋探出栅栏。
李福星称,为了保证牛儿们营养均衡,饲养员每天早晚给喂2次草料,草料中包括青贮玉米秸秆、青稞、玉米、豆粕。每天上午下午,饲养员还会把种公牛从牛圈牵出来,强制它们锻炼身体。
在种牛牛棚一侧,记者见到供牛儿锻炼身体的机械。其是一个由钢管制成的大转盘,转盘中间竖着一根粗铁管,顶端安装七八根与地面平行的细铁管。为了让记者看清牛儿如何锻炼身体,李福星从牛圈牵出一头种公牛。他将系在牛鼻子上的缰绳与细铁管拴好,接着拍了一下牛屁股,牛儿就拉着缰绳围着转盘转起圈来。
每天,12头种公牛,需要这样慢走4个小时。“牛儿经常锻炼身体,可以提高精子活性。”李福星称,目前,该场每周平均对种公牛取一次精。精子将放入试管,送市畜牧局种牛站冷藏。该站对全市养殖户免费提供种牛精液。
该场此次被农业部授予运城市黄牛场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每年可获得国家35万元专项补贴。“加上市财政补贴,场里每年能得到60多万元养牛经费,足够养好这些牛了。”李福星说。
晋南牛成家畜里的大熊猫
为保证晋南牛的繁衍,政府为其保种提供了专项经费。晋南牛何以得到如此待遇?对此,记者采访了运城市畜牧局。
苏满管,运城市畜牧局畜牧医发展中心主任。“现在的晋南牛,是家畜里的大熊猫,如果不进行保种,它可能会绝种。”
苏满管称,据运城市地方志记载,运城市古称河东,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运城农业开发早,所以很早亦开始了对家畜的驯化。而晋南牛驯化史,历史记录最远可追溯到春秋战国。“史书上记载,春秋时鲁国人猗顿,受范蠡指点,在临猗一带发展畜牧业,饲养牛马等牲畜,最后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苏满管笑着说。
河东地处平川地带,先辈根据本地农业生产需要,对重要的役用家畜——牛,形成独具本土特色的选育标准。
运城地区十三县及临汾部分县区,是晋南牛主要原产区。“老百姓主要从外貌辨认良种牛晋南牛。”一头好的晋南牛公牛,需要具备狮子头、虎身子、顺风角、枣红毛发等特征,母牛则需具备漏斗骨、大奶盘等特征。
这些特征,都是从牛的役用角度而设的。狮子头、虎身子的公牛,一般前部躯体比较发达,这样的大黄牛,挽力强,耕起田来有力;顺风角,指牛角朝向牛背生长,这样即使牛儿发狂顶了人,人也不容易被牛角扎伤;枣红毛发,显得比较吉祥。“纯种晋南牛也有黑色的,在运城乡间,人们认为黑色不吉利。这种颜色的牛,不讨人喜欢,被列入淘汰对象。”苏满管说。
新中国成立前,关于晋南牛在运城地区的存栏数,没有确切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因应农业生产需要,政府开始对晋南牛的存栏数进行统计。上世纪50年代,全运城晋南牛存栏数约30万头;上世纪70年代,全运城晋南牛存栏数达到65万头左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包产到户,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几乎每家每户都养牛,全运城晋南牛存栏数达到顶峰,为90万头左右。但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晋南牛存栏数开始逐年下滑。
晋南牛存栏数大幅下降,是多种原因促成的。
历史上,运城地区是山西重要的棉粮产区。上世纪90年代,随着运城地区农业调产,全市各县开始发展水果种植业,对役力的需求减少。“农业机械化的使用,使晋南牛失去了用武之地。”苏满管说,一头正当壮年的晋南牛,一天耕作面积为2至3亩地。而一辆农用拖拉机,一天耕作几十亩地。
对晋南牛来说,它的前途仅剩肉用价值。但是,人们很快发现,晋南牛作为肉牛进行养殖,前景亦不乐观。
1983年,日本经济贸易代表团曾来运城对强度育肥的晋南牛进行屠宰试验和肉品评定,他们给出的结论是,晋南牛肉品质量可以与日本著名的肉牛相媲美。“历史上,晋南牛主要是作为一种役用牛进行驯化的。”苏满管称,随着晋南牛淡出农业生产,运城当地农户也尝试过发展晋南牛养殖。但是,养殖户们很快发现,与良种肉牛相比,晋南牛不仅出栏周期长,而且,1000公斤出肉率也比良种肉牛低不少。算来算去,很多养殖户感觉不划算,放弃饲养晋南牛。
至2011年,统计显示,全运城纯种晋南牛从高峰时的90万头,下降到1.68万头左右。
专项资金抢救晋南黄牛
“上世纪80年代,但凡走进一个村庄,都能看到晋南牛。可是,不到二十年,这种景象就消失不见了。”运城市畜牧局办公室主任谢宏感慨地说。
2004年,在省级和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下,运城市畜牧局决定在该市黄牛场建立晋南牛核心群保种场,同时启动对纯种晋南母牛收购行动。
令收购晋南牛小组成员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收购行动是如此艰难。
为尽量收购到纯种晋南牛,收购小组确定了数项标准:其必须具备晋南牛外貌特诊;牛龄需在10岁以上(避免杂交种);选购牛需具有生育能力(怀犊)。
苏满管参与了此次收购行动。“我们前期调查发现,运城地处平川县,养牛户实在少得可怜。即使养了,也多是杂种牛。所以,展开行动后,我们对在平川地区购买晋南牛基本不抱希望。”
根据县区反馈的线索,小组成员沿着黄河岸边的沟壑,一个村一个村找。小组成员们很快发现,此次购牛行动,几乎变成了一次对晋南牛的抢救行动。
即便在沟壑纵横的黄河岸边、中条山区农村,晋南牛的命运亦岌岌可危。在这些地方,随着退耕还林、农业机械的应用,晋南牛的役用地位也开始降低。
小组成员在万荣县发现一头不错的晋南牛。牛主是一个70多岁的老农,饲养了一头10岁龄的母牛。这个老农告诉购牛小组成员,他养了一辈子牛。对他来说,牛是家里的一个成员。他的子女担心他养牛辛苦,劝他把牛卖了,他一直没舍得卖。购牛小组见牛实在不错,不愿放弃,最后委托村干部做老人工作。老人得知小组是为给晋南牛保种而买牛,才松了口。
这次选购晋南牛,历时一个月,共走访近百个村庄,收购100多头纯种晋南母牛。目前,运城市黄牛场饲养的300多头牛,都是这次所购母牛的后代。
保种晋南牛是一种责任
作为一种家畜,晋南牛面临的生存困境,是农业生产进步后一种自然而然的淘汰选择。政府出资对晋南牛实施保护,其意义何在?对此,记者在省畜牧兽医局进行了采访。“山西是国内农业发展最早的省份之一,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物种。保护这些畜禽遗传资源,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姚继广说。
姚继广称,目前,我省有10多个畜禽物种,被列入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物种保护名录。其中,广灵驴、马身猪、晋南牛,被确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物种,洪洞奶山羊、吕梁黑山羊、襄汾马等,被列入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物种。
晋南牛,是以运城地区为原产地的一种畜禽物种,是我省最新一个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在国内,山西晋南牛、陕西秦川牛、河南南阳牛、吉林延边牛、山东鲁西牛,被誉为我国五大地方良种牛。“农业机械化,是导致晋南牛繁育面临窘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农业上不用了,就说这个物种不需要了。”姚继广说,“它的一些遗传性状,也许现在不需要,并不代表将来不需要。如果我们现在把它丢了,就真丢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