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县采访毕,王世龙老师说,水伊,我们准备送你一只羊。我大惊失色,想着要怎样把一只羊又拉又扯牵回太原,一叠声地拒绝,“不要不要不要。”看我真急了,王老师说,送你一只面羊。
当地人“崇羊”,出生有面羊,结婚有面羊,祭祀有面羊。尤其成人礼圆羊,流行于上党农村,更是面羊唱主角。追根溯源,皆因我们的始祖炎帝在此有诸多活动遗迹,而羊是炎帝部落的图腾。民俗以其隐秘的形式告诉我们事物的源头。2009年九月初三,长治县八义镇官道村一座院落里,人来人往,喜气盈盈。这一天,是王浩15岁生日,亲朋好友要给他举行隆重的成人礼:圆羊。王浩的干娘柳秀梅嘴里念念有词,有说有唱,请诸神,摆供品,做着圆羊仪式前的准备。
王浩的姥姥65岁的张保连早早赶到了官道村。姥姥带来15只羊。不是真羊,是面羊。其中3只大羊,12只小羊。豆做睛,麦粒做唇,羊身点红。羊的眼连接在一起,成为圆形;还有一条用5尺长红头绳、17个小铜钱(一岁一个钱,天一个地一个)拴起来的“锁子”,希望孩子长大后,性格温良。
从前上党农村为孩子开锁,要找一副铁链、一个圪栳、一支斗和三把不同姓氏家族的锁,还要找一个陪开人。开锁那天,在天地爷牌位前,用铁链和三姓锁在孩子左、右、中各锁三次,然后再各开三次,由三个姓氏的人来开启。开锁中,孩子和陪开人各头顶一个斗和圪栳,每开一次锁,交换一次斗、圪栳。干娘边念词边用擀面杖轻击斗、圪栳。干娘要说:“你顶圪栳他顶斗,你活八十八,他活九十九。”圪栳是一种柳编的椭圆形取水物,现已很少见到。
快到正午,干娘把红头绳拴的锁子戴在王浩脖子上,同时再戴上一条铁链子,用铁锁将铁链两端锁在一起,王浩先面对天地爷烧香叩头,再向母亲郭义珍、父亲王慧林跪谢养育之恩,尔后是三个不同姓氏的人为孩子开锁。给王浩开锁的是姥爷,父亲和姑父。
开锁毕,干娘把红布系着的算盘让王浩斜挎上,这时,父亲王慧林手拿鞭子作鞭打状赶儿子出门,即使装装样子的鞭打也让王慧林不忍下手,他笑对亲朋却泪凝于眶。王浩则在父亲鞭子落下的同时手拎红布包着的面羊小马一样飞跑而去,像所有的少年,即使不被鞭打出门,也早就有了闯荡江湖的蠢蠢欲动。王浩一直跑到村里,用手里的面羊换了一袋盐回来。这个仪式意在考孩子的智力,开窍啦,外面即使风大雨大,以后都要独自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
王浩的姥姥、奶奶和妈妈始终泪眼婆娑。还记得满月时蒸五羊希望孩子与羊为伍快乐成长的忙碌。那时姥姥蒸了五只面羊,分别是大羊、二羊、三羊、四羊、五羊。大羊头下戴面锁,三枚古铜钱串红线套在大羊脖子上,还有拴羊石一块,把羊与孩子统统拴住好养。记得他牙牙学语的娇憨,记得他学步时的蹒跚。一眨眼,浩儿已是个头高过自己的少年。
随后,王浩的父母,干娘,奶奶带上供品,面羊,纸衣,去村外的庙里谢坐地奶奶和八方诸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