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清明习俗

  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也是24节气中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提到清明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祭祖、扫墓,其实,祭祖、扫墓只是清明节民俗的一部分,还有踏青、插柳、荡秋千、放风筝等等民俗,这些民俗有些现在仍在流传,有些正在渐渐被人们遗忘。

    清明节山西民间习俗有哪些?41日,清明节前期,记者采访民俗学家 《山西省志.民俗志》主编聂元龙,了解山西各地清明节的民俗。

  各地扫墓习俗有所不同

    清明节最普遍的习俗是祭祖、扫墓,人们到祖先的坟头铲除杂草,修补塌土,用新土把坟堆加高加固,民间称之为“整修阴宅”,山西各地习俗同中有异,很不一般。

    “现代人为了表示孝心或对逝者的哀悼,清明节一家人男女老少都去扫墓祭祖,其实这在山西部分地区的旧习俗中是很忌讳的。”聂元龙介绍,山西俗谚有“男烧寒食,女烧清明”之说,意思就是男女不在同一天扫墓。比如:大宁县清明前二日称寒食节,男人于此日清晨扫墓祭祖,女人则在清明扫墓;蒲县民间也有“男寒食,女清明”之说,男女要分别扫墓,祭扫一般不过中午;阳泉称清明节为“扫墓节”,家家携香火纸钱冥衣扫墓祭祖,妇女则要回娘家扫墓,而晋南有些地方平常年份根本就不让妇女扫墓,除非是刚进门不久的新媳妇,才允许到男方家扫墓,被称为“认祖”;灵石清明节一早,全家人除女子不扫墓外,其他人都要拿着铁锨、提水壶、扛旗幡,带着香火、酒菜去扫墓。不过这种民俗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妇女地位的提高,已经在改变,上世纪80年代后,妇女上坟已成新的风俗。

    扫墓时,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烧香、不焚纸,只是把冥钱、纸帛等物挂到坟头上或坟茔旁的树枝上,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这种民俗可能是来源于寒食节禁火的习惯,也可能是出自干旱的春季民间防火的意识。”聂元龙说。

    不过,山西北部多数地方的民俗却截然相反,人们却要将冥钱等物烧尽,认为烧不尽就转不到先人手中,也有一些地方,如:大同等地,人们则习惯于白天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纸。此外,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菜,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无论哪种扫墓习俗都是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哀悼和思念。”聂元龙说。

  传统户外活动也很丰富

  “现代人常常趁着清明小长假出门旅游,其实,古人在清明节的户外运动也非常丰富。”聂元龙介绍,自古以来,山西民间在清明节前后盛行荡秋千、放风筝和郊外踏青等风俗。清明前后,春风正盛,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阳城县志》中就记载了“男女扫墓毕,头插柏枝踏青游赏。清明前后,儿童放风筝。”的习俗。

    旧时清明,荡秋千的习俗非常普遍,民间称为“打秋千”。山西有些地方对“打秋千”的时间有讲究,一般在清明前三天,后四天,太阳升起后开始,太阳落山后必须停止。传说清明前后所有鬼魂都要在夜间出来玩秋千,因此要回避。打秋千风俗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山西晋东南、晋西北和晋北非常盛行,太行、吕梁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军民,甚至把它作为锻炼体魄的训练手段。

    此外,清明踏青的风俗在山西流行极广,在晋中、灵石、介休一带尤为盛行,当地有“看神花”、“游娘”等习俗。在扫墓踏青的同时,民间百姓还借踏青的风俗进行多种多样的户外活动,采药、插柳、戴柳便是具有山西特色的活动。

    偏关县清明节,民间有在太阳没有升起前摘取艾蒿叶子制药去病的习俗。其他一些地方旧时习俗男女扫墓归来,要头插柏枝、柳枝踏青游赏,清明期间踏青的轿车都要插挂柳枝,妇女头上、儿童衣襟上均以柳为饰。人们还把柳枝带回家插在房檐和门首上,妇女孩子把采集回来的柳芽掺入面中摊饼而食。“现在很多单位组织春游,家庭利用清明节旅游,都是踏青习俗的演化。”聂元龙认为。

  山西人过清明离不开面食

    “山西人作为最会做面食,最爱吃面的人民,各种节日习俗都离不开面食,这在清明节的习俗中表现得就很突出。”聂元龙介绍,山西各地清明扫墓时都要携带祭祖的面食供品。节前,晋南民间要蒸白面大馍,俗称“子推馍”,出自介子推典故。馍中夹着核桃、红枣、豆子等物,又称“子福”,意为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

    大宁等地称祭祖大馍为“志忠”,比平常馍大三四倍,上捏蛇、虫、鸟之类,主要供家中男人食用,女人吃的则捏成鱼形,老年人吃的捏成猪头状,小孩吃的捏成虎形。

    在闻喜流传一种特殊的“滚枣蛋”习俗,用白面包裹枣、柿饼、花生等馅,烘烤熟后,让小孩从坟顶往下滚枣糕,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挠痒,以使地下的先人过得舒服一些。

    晋中等地扫墓时祭供一种盘蛇状的面饼,当地老人们认为祭过祖的面饼晒干后食用,可以治病。灵石一带家家蒸食“蛇盘盘”,每人一个,不在家的也要设法捎去,并用以馈赠亲友表示祝福。晋东南阳城等地清明的祭供品流行一种叫做“花圪桃”的面饼,白面捏成六角形,包裹豆泥、柿饼等馅。

    山西民间于清明时节蒸制面塑“燕燕”的习俗分布极广,尤以晋西北为盛。吕梁地区各县都有浓厚的蒸“寒燕”(也称“子推燕”)风俗,家家挂面塑燕燕,沿袭至今。拇指大的面燕千姿百态,串扎在一束束酸枣刺枝上,既表示家庭兴旺、子孙繁荣,又象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即使在凭吊祖先的伤感日子里,山西人也不失积极向上的乐观信念。”聂元龙说。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20130404;本文作者:王也、刘晓东、翟俊卿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年06月24日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