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千年古镇的长治县东和村曾经城墙围绕、四门俱全,以繁忙的商业活动在古上党八镇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据乾隆二十八年上党衙吴九龄修《长治县志》记载:长治县八大镇,东和是其中之一,同苏店、八谏、荫城、西火同名……村周原有丈二宽、丈八高的土城墙,东西南北有四门,东西长街的房屋以两层楼房为主,整个布局为典型的商铺结构,各家门前都盖有厦檐,放下挡板就是商铺,就可以开门做生意。
旧时,东和的庙会在周边地区是颇有名气的。本县庙会最多的村子就是东和,一年有各式庙会5次之多。在本地区曾有“东和村穷不攒,一月就把三会赶”的戏言。庙会的繁多离不开本地的经济发展与庙宇的日渐积累,经济发展了,村民才有财力物力修庙;庙多了,活动的范围当然也随着扩大起来。总的来说,神还是离不开人。是人为的因素为众多的神灵找到了一个存在的理由,也是各式各样的神灵为芸芸众生琐碎繁杂的心理寄托构建了庞大的需求市场。无疑,庙会就是最好的表现形式之一。
东和举办5个庙会的会期分别为农历二月初二、农历二月廿二、农历三月三、农历六月二十、农历八月初一,分属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供奉的五位主神主管日常生活的基本大事。细细想来,一个村子这么多的庙宇,佛道共存,却彼此互补,不能不说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了。
“二月二,龙抬头”。古人认为“龙为百虫之长”,能“兴云雨,利万物”。它在头年冬至蜇潭,来年二月二抬头升空开始行云降雨。以前每逢这天早晨,村里要举行盛大的水利像展示及龙抬头仪式。据说,崇庆寺藏有一幅“水利像”,丝绸裱糊,像可根据天气变化改变色彩而预测天气。除香烛歌舞之外,村民会用磨塞子将石磨上扇撑起一条缝(旧时的石磨两个磨眼之间总有一条刻凿的龙),让龙顺利地抬起头来。现在,随着科普知识的普及,人们已经知道龙只是一种神话中的传说,下雨与它抬不抬头没有关系,而且石磨也已经退出人们的生活,那些盛大的仪式就成为一些没牙的老人嘴里没滋没味的闲淡话。所以,虽然仪式没了,但农历二月初二祭祀龙王的风俗却以庙会的形式流传下来,成为商品流通的一个重要渠道和市场。
农历二月廿二为西门口慈云寺(即村民俗称的西林寺)的庙会。方位在西,主神释迦牟尼,配殿眼光娘娘,掌管生育。
农历三月初三为南门口炎帝观的庙会。方位在南,主神天皇伏羲,掌管农事。
传说三月三是伏羲的生日,也有人说三月三与农事有关。农忙开始,乡民总是祈求风调雨顺。不管是为了纪念我们的始祖还是为了一年之中新季节的开始,这个庙会都代表着一种温馨。一种不可多得的人性的质朴。时间长了,三月三的庙会没有了各式祭祀活动,反倒成了热热闹闹的集场,几里方圆,处处是货摊,吃、穿、用、耍,琳琅满目,五彩缤纷。
农历六月二十是街中心观音堂的庙会。据说这一天是观世音菩萨成道的日子,方位居中,主神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之神。
农历八月初一为北门外玉皇大帝“九龙宫”庙会。方位在北,主神玉皇大帝,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玉皇除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之外,还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
旧时的岁月已经走远,旧日的繁华也早已褪尽。庙会这一传统敬神拜祖的祭祀性活动,在社会和文化进步的大浪潮中不断优胜劣汰,使自身在不断的扬弃中得到发展,从而使迷信色彩愈来愈淡,文化色彩愈来愈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