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络(方言读
se luɑ)
,也叫食盒。在太原市郊,凡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它的用途。食络跟花轿一样,都是仪式用品。多用于乡下庄重的外交场合,比如结婚下聘礼、生小孩做满月以及祭祀等活动。郊区人是非常重视婚丧嫁娶等人情往来的,什么样的场合使什么样的用具,都是约定俗成的。若有违背,则是对人对事的怠慢与轻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娶亲抬花轿的习俗已被小轿车取代,食络也逐渐受到冷落。娶亲、做满月用食络送礼品的现象也逐渐消失。但办丧事用食络的习俗却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旧式的食络,有的盖身及把手都有繁杂的纹样,透雕或半透雕,这种古旧的雕花器具既是生活用具,也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显得古朴典雅。食络与成年人齐腰高,有一个把手,用的时候,把抬杆穿入把手,两人抬着就走,很是方便,人称抬食络。备礼
以前,当老人过世后,要发殡葬请帖。老人的主子(也叫人主),媳妇、孙媳妇的娘家(也叫媳妇的主子或上司)都要准备食络,人主在食络中要放馒头(一种特制的蒸食),一般放12个,遇到闰月要放13个。分层摆放,上层要放的多点。媳妇的娘家在食络中放4公斤至6公斤蒸馍,或放4公斤点心。媳妇、孙媳妇的娘家还要给姑娘准备好披屏(帐子)、搭头(黑、白、花色的绸子皆可),帐子越多,说明娘家越富有,俗称亮主子,妯娌多的相互间少不了要攀比,农村叫“妯娌娌,习比比。”食络中最不可缺的东西是“帖儿”,帖式采用全开帖式,即四开帖,封面上写“正”字,也可直写“祭幛”,帖内正文如:
奠敬馒祭花冥奉首帐圈资谨八叁壹二申个块架事具某某某鞠躬
“奠敬”,表示对死者的恭敬;右边写“谨具”二字,意为“谨具贺仪”。谨:表示谦称;具:是准备的意思;贺仪:即礼物、礼品或礼金,是晚辈向长辈表示敬意,恭敬地备办贺礼。左边写“奉申”二字,意为“奉申贺敬”。这是礼单上的套话,表达敬贺之意。当然,要有落款。最后在食络的外面,每两层的夹缝处分别单贴一个“谨”、“封”字。表示“谨言慎行”的意思,也有谨封顿首之意,旧时的礼节,跪而头叩地为顿首。有人说“谨”和“紧”是谐音,谨封就是要将食络每层都要紧紧地封好,生怕抬食络的人半路给弄散。上礼
食络抬到逝世的老人家,先上礼,礼房将帖收去,照帖逐条登记。亲家(媳妇的父亲)亲自来的,礼房要拉三尺白布,系在腰间,农村把它叫做亲家公吊孝,三尺腰孝。然后是烧香、祭拜、上供。把供品敬放在灵前的供桌上,把披屏、搭头都搭在食络上,以便让事宴上的人和邻居看。这时,村里围观的婆姨们会对妯娌们的礼品评三论四……回礼
切祭时有一重要议程——回礼。回礼时,不论是馒头、点心还是蒸馍,最少要回六成。亲家公没有来的,三尺腰孝要放到食络里带回去,孙子辈亲家是没有三尺腰孝的。礼房把所要回的礼放入食络后,同样在夹缝处贴上“封”、“谨”,即有“封紧”的意思。礼房还要打发抬食络的人吃饭和开工资,三元、五元、十元、八元不等。
现在,办丧事抬食络的风俗早已荡然无存。但人死后,搭灵棚、立牌位,供亲朋好友吊唁祭拜的孝文化依然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