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历史久远的晋源方言

  近阅古典名著,发现许多晋源方言出现在古典著作中,觉得挺有意思,经过整理,写出本文。(括号内为晋源方言读音)

    【东睨(niē)西看】“东睨西看”,晋源方言的意思是“东看看,西瞅瞅,形容注意力不集中。”如说:“不知道你东睨西看的怪甚。”这个“睨”字,当“斜视”讲。见《孟子·滕文公上》:“睨而不视。”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持其璧睨柱”,引申为“偏斜”,见于《庄子·天下》:“日方中方睨”。又见《庄子·山木》:“虽羿、篷蒙不能眄睨也。”也当“望,视”讲,见唐代诗人韩愈《答张彻》:“倚岩睨海浪,引袖拂天星。”又当“窥视”讲,见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谈参传》

    :“女所适着某,睨其藏久之。”晋源方言有时也说:“东溜西看”,意思一样。这个“睨”还可以组成“睨不呆呆”,意思是“痴呆、迟钝”的意思。如说:“邻居家三小子,这两天不知道怎呢勒,老是睨不呆呆的。”同样还有“睨悟悟地”这个词汇,意思是“不精干,不利索,迟钝”。如说:“兀怪后生,整天价睨悟悟地,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撩(liāo)盐豁(huā)醋】“撩盐豁醋”,晋源方言的意思是“形容日子过得不怎么好,仅仅依靠给外人洗衣服或打小工,挣点微薄的小钱来维持能够买盐醋的最低生活。”如说:“这二年,他家的日子过得很不好,只能依靠拾破烂,捏夺下两怪撩盐豁醋钱。”这个“撩”字,在古代当“捞取”讲,见于《太平御览》卷九三六引《广五行记》:“意欲垂钓往撩取,恐是蛟龙还复休。”这个“撩”字,又当“挑逗、招惹”讲,见于《聊斋志异·促织》:“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因而乘机撩拨。”晋源方言当“撩逗”讲,如说:“你撩逗得怪他作甚。”见于宋代诗人陆游《闭户》:“三日作诗,幽禽语撩人。”“撩”还通“撂,丢”,见于《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探春把竿一挑,往地下一撩,却是活迸的。”

    【丢盹瞌(kā)睡】“丢盹瞌睡”,也说“瞌睡丢盹”,在晋源方言中当“困倦之极,只想睡觉”讲,丢盹也叫打盹儿,打瞌睡。如说:“他家二小子,一到黑张(zuō)来(黄昏)就丢盹瞌睡,他妈只好叫大闺女打发他去睡觉。”这个“瞌”字,见于唐代诗人白居易《自望秦赴五松驿马上偶睡,睡觉成吟》:“体倦目已昏,瞌然遂成睡。”又见欧阳炯《贯休应梦罗汉画像》:“瞌睡山童疑有梦,不知夏腊几多年。”这个“睡”字,在古典著作中也可以找到其出处。见《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时时睡,弗听。”这里的意思是“坐着打瞌睡。”如当“睡着,睡觉”讲,可见于白居易《认春戏呈枫少尹李郎中陈主簿》:“暗助醉欢寻绿酒,潜添睡兴著红楼。”又当“睡眠,睡醒”讲,见于白居易《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挨(nāi)打受气】“挨打受气”,在晋源方言里当“遭受打骂,受够了气”讲。这个“挨”字,在古代当“推、打”讲。见于《列子·黄帝》:“既而狎悔欺诒,挡披挨抉,亡所不为。”又当“靠近、靠拢”讲,如说:“我和他紧挨的坐。”见于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对垒每欲相摩挨。”“挨”通“捱”,也当“遭受、忍受”讲,这和晋源方言“挨打受气”的“挨”意思一样。见于关汉卿《窦娥冤》:“这无情棍棒,教我挨不的。”又当“困难地度过”讲,见于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闷恹恹怎挨他如年夜。”

    【摩挲摩挲(mā sē) 】“摩挲摩挲”,晋源方言的意思是“用手反复抚摸”,如说:“她的衣服不知道什么时候弄得不展挂了,就叫她妈赶快摩挲摩挲。”“他妈在他的得佬﹙脑袋﹚上摩挲了半天,觉得烧得很,好像是感冒了,于是,赶快抱上他往医院去了。”这个“摩挲”在古代有几种解释:1.抚弄,见于《释名·释姿容》:“摩挲,犹末杀也,手上下之言也。”《后汉书·方术传下·葪子训传》:“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古乐府《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2.揉、扯。见于《礼记·郊特牲》:“汁献涚于盏酒。”郑玄注:“摩挲泲之,出其香汁。”摩,当“抚、摸”讲,见于《陈书·徐陵传》:“手摩其顶。”3.又当“按摩、抚摸”讲。见于《礼记·内则》

    :“濯手以摩挲之去其瘫。”《礼记·张汤传》:“汤自往视疾,为汤居摩挲足。”4.当“摸索”讲。见于洪仁玕《诛妖檄文》:“譬如黑暗之中未睹天日,暗中摩挲,不辨方位,何能不误入迷途以待天晓乎?”5.又当“琢磨”讲。见汤式《一枝花·劝妓女从良》:“考试点检烟花薄,细摩挲烟月文。”(烟月文:妓院招牌)6.宋·王安石《谢公墩》:“摩挲苍苔石,点检屐齿痕。”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轻轻地抚摸并慢慢地移动。”这个最接近晋源方言。在晋源方言里还有一个词叫“摩揣 mā cuǎi 意思和“摩挲”差不多。晋源方言“摩挲”“摩揣”就是根据这些古代著作演变而来。

    【跌跤(diē jiāo 马爬】“跌跤马爬”,晋源方言意思是“走路不稳。”这个“跌”字,在古代的解释有五:1.摔倒,见于《新语·辅政》:“任杖不固则仆跌(秦)以赵高李斯为杖,故有倾仆跌伤之祸。”2.挫折,见于晁错《言兵事疏》:“跌而不振。”3.脚掌。见于傅毅《舞赋》:“浮腾累跪,跗蹋摩跌。”4.降落,见于《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常云南下,跌而复起,为戴辰峰。”5.指物价下降,见于《清史稿·食货志四》:“商贩求利,皆愿价昂,然往往跌价抢售。”晋源方言说:“今年四月份,猪肉价格已经跌下来了。”马一类牲畜在劳动了一天以后,经常被主人牵着在地上打滚,据说,经这一打滚,马儿就得到休息。晋源方言“跌跤”后面加上“马爬”,使词义更加形象生动。

    【乘群(jūn)搭伙】“乘群搭伙”,晋源方言的意思是“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多用于贬义)。比如说:“隔壁老王家三小子,经常和一帮赖小子乘群搭伙,在公路上打劫。”这个“群”字,在古典著作中也可找到其出处。如《淮南子·主术》:“千人之群无绝梁。”意思是“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又见《左传·庄公十二年》:“群公子奔萧。”见于《荀子·王制》:“人能群号,彼不能群也。”这里“群”是当“成群的,众多的,合群”讲。又如《梁书·刘显传》:“聪明特达,出类拔群。”当“众人”讲。又如《汉书·刑法志》:“不仁爱则不能群,不能群则不能胜物,不胜物则养不足。”这里当“会合、联合”讲。又比如在《荀子·非十二子》

    :“一统类而群天下之英杰。”这里当“聚合”讲。晋源方言“乘群搭夥”就是根据这些古义发展演变而来的。

    【养(yǒ)儿活(huā)女】“养儿活女”,在晋源方言里现在是这样讲的,即那些儿子不孝顺老人的,平时生活靠女儿来维持生活,老人只好说:“儿子是给别人养下的,吃穿要靠闺女(女儿)的。”这个“养”字在古代是这样讲的:1.“养活,使生活下去”。见于《史记·主父偃传》:“孤寡老弱不能相养”。2.饲养。见于《史记·项羽本纪》

    :“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3.培养,培植。见于《晋书·武帝纪》

    :“方今阳春养物,东作始兴”。4.保养。见于《庄子·养生主》:“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5.修养,涵养。见于《淮南子·俶真》

    :“和愉虚无,所以养德也”。6.教养,熏陶。见于《礼记·文王世子》

    :“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7.给养,生活资料。见于《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动而备时,则天不能病。”8.养护。见于《左传·成公十三年》

    :“敬在养神,笃在守业。”晋源方言也有这些词语“饲养”、“培养”、“保养”、“教养”、“修养”、“给养”、“养护”等义都来自古代。

    【翻箱(xiō)倒柜】“翻箱倒柜”这个词,在晋源方言里意思是“把箱子、柜子里的东西都翻腾、倒腾出来,形容彻底检查”,也形容“毫无保留地拿出自己的全部东西。”如说:“在‘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搞‘破四旧’,每到一户人家,都要翻箱倒柜,折腾老半天才离开。”它同“翻箱倒笼”意思一样。源于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零五回:“强盗来了!翻箱倒笼的来拿东西。”又见于徐铸成《旧闻杂忆·自序》

    :“于是就开始写‘旧闻杂忆’,翻箱倒笼,把脑子里的破烂都倒出来,让读者拣选,看有什么可以保存的一鳞半爪没有。”这个“翻”字在古代是这样讲的:元稹《竞渡》:“万里黄河翻”,这里当“翻动,反复翻动”讲。又见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下雨翻云。”这里当“反转,倾覆”讲。

    【饿(è)叨饿抢(qiō)】“饿叨饿抢”,在晋源方言里意思是“不顾一切地胡乱抢东西吃。”这个“饿”字在古代是“极度饥饿”的意思,见于《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又当“贫困、缺少、饿死、饿病”讲。见于《论语·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山下,民到于今称之。”这个“叨”字,当“贪”讲。见于《后汉书·党锢传》:“以贪叨诛死。”晋源方言里还有“叨挖的吃”这个词,意思和“饿叨饿抢”差不多。

    【废(fèi)铜(dōng)烂铁】“废铜烂铁”,晋源方言意思是“废弃的各种金属物品,比喻没有用的器物。”也说“破铜烂铁”。这个“废”字,见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这里当“废弃,废除”讲。也指废弃不用的事物,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孔子修旧起废。”“废”字,又当“衰败,沦亡”讲,见于《史记·儒林列传序》:“(故)孔子闵﹙悯﹚王路废而邪道兴。”又当“衰废,颓废,精神萎靡”讲。见于《庄子·德充符》:“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返)”。

    【瞎(hā)造鬼孽(niē)】“瞎造鬼孽”,在晋源方言里当“胡乱做事,没有结果”讲。如说:“他家二小子今天卖蔬菜,明天又买下三轮车卖水果,没有几天又卖煤,总之什么也干不成,真是瞎造鬼孽。”

    这个“瞎”字,除了是说眼睛失明,还当“胡乱,没来由”讲,见于《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我一向直是瞎闹”。也当“坏”讲,见于睢景臣《般涉哨普遍·高祖还乡》:“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可以理解为做坏事,或坏结果。同样与瞎造鬼孽有关。

    这个“孽”当“坏事,罪过”讲。见于蒲松龄《楹联》:“壮心尚未酬,空向金城悲绿柳;前身得何孽,欲搔短发问青天。”又当“罪恶,灾祸”讲,见于《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左传·昭公十年》:“蕴利生孽。”《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天下未定,孽类犹存。”又当“危害”讲,见于《吕氏春秋·遇合》:“圣贤之后,反而孽民。”“造孽”意思是“做恶劣的事情,必将自食其果。”又当“忤逆不孝”讲,见于《新书·道术》:“子爱利亲谓之孝,反孝为孽。”“瞎造鬼孽”形象地吸取了古义,说明做了不正确或不好的事情,不会有好结果。

    【缩(suā)巴烂气】“缩巴烂气”,在晋源地区,人们嘲笑别人时经常会这样说:“看兀怪人,真是缩巴烂气。”意思是嫌那个人小气。这个“缩”字,在古代当“节省”讲,见于陆游《秋荻歌》:“衣节食勤耕桑缩。”又当“亏欠,减少”讲,见于《淮南子·时则》:“孟春始赢,孟秋始缩。”又当“收缩”讲,见于《吕氏春秋·古乐》:“筋骨瑟缩不达。”杜甫《前苦寒》诗:“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晋源方言“缩巴烂气”就是根据这些古义发展变化而来。

    【游(yōu)手好闲】“游手好闲”,晋源方言意思是“懒惰成性,闲着手,不爱劳动。”“游手”见于《仪礼·聘礼》:“大夫游手授栗。”郑玄注:“受授不游手,慎之也。”胡培翠正义:“不游手,谓不空一手。”见于《后汉书·章帝纪》:“务尽地力,勿令游手。”意思是“游惰不从事生产。”也指游惰的人,见《晋书·食货志》:“乡无游手。”见《后汉书·仇览传》:“剽轻游恣。”《楚辞·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都是当“放纵”讲。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21026;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年01月16日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