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浑源方言

  谚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人就有方言土语,所谓“八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这种有趣的语言现象在浑源特别明显。比如,浑源的南山与河北涞源、繁峙五台等地邻近,带有软软的侉音;而北坡与大同、北京、内蒙古等地缘相近,具有棱角分明的北方话特征。总体来说,浑源话不太难懂,只要语速放慢,咬字清楚,还是能与外乡人交流的。

    不过,浑源的方言土语特别多,如果没有长期的生活基础和文化积淀,许多话不仅听不懂,甚至会产生歧义。比如见到一个中年女人,有浑源人说她是“二老板”,你不能误解成她就是有钱有势的老板娘,而仅仅说她是年岁已大、风韵犹存的已婚女人。再如见到一个小伙子,有浑源人说他是“七色”,也不能理解成这个人花心多情,而是说这个人人性恶劣、有点儿凶狠无赖的意思。再如说一个人是个“铜货”,绝非说他金贵值钱,而是说这个人憨傻、呆笨、愚蠢等。

    浑源方言分为三种,一是土语化特别严重的,这种方言以“圪”字开头,如:圪转(散步)、圪孬(垃圾)、圪膝(膝盖)、圪点(炫耀)、圪生(下毛毛细雨)、圪就(蹲着)、圪料(丑陋)、圪出(小气)、圪溜(指物体不直)、圪泡(骂人话,指不是好人)、圪搅(搅和)、圪影(恶心)、圪产(撒娇)、圪嚼 (没完没了地说) 圪踏(唠叨)、圪吵(吵闹)、圪虚 (眯缝眼) 圪嘛(做作)、圪都(拳头)、圪洞(洞)、圪堆(堆)、圪角儿(角落)、圪针(荆棘刺)、圪蛋(一团)、圪捣(私通)、圪蹭(趋前靠近)、圪腥气儿(腥味)、圪支窝儿(腋窝)、圪肘子(肘部)、圪丝儿雨(小雨)、圪岔儿人(不正常的人)等,圪是口语化的前缀,没有具体的含义,但和主字或主词相结合,就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意思。这些“圪”字词基本由民间自创,久而久之约定俗成,它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说起来顺口、亲切,有很强的地域色彩。

    二是简语白话,这种方言要么字面朴实、言简意赅,如缘法(缘分)、撩逗(撩拨挑逗)、勤谨(勤劳稳重)、赶趁(赶快趁机)、憋缺(憋闷)、兜揽(大包大揽)、作害(糟蹋)、咬嚼(告发)、儿马(公马)、悄悄的(安静)等;要么象形白话,如新媳妇(瓢虫)、花大姐(蝴蝶)、活人妻(离婚女人)、眼环的(指双眼皮)、皮板虫(潮虫)、难挨的(难过)、难活的(不舒服)、进眼的(取反义,不想看、讨厌)等。这些方言具有文字的美感或者言简意深的韵味,它是浑源方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精华。

    三是难于传播和推广的地方话,除了前边提到的二老板、七色、铜货,还有跌皮(敲诈)、旗杆(地头蛇、恶霸)、能带(鼻涕)、碗咸(痰)、皮渣子(品行败坏的人)、湿类的(脏的)、野鬼(不回家的人)、黄米(价码较低的妓女)、大游(社会中的老大)、翻比麻夜(说不清楚)、混里不浪(蛮横胡混)等。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21019;本文作者:白建军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年01月16日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