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独特有趣的晋源方言

  晋源人世世代代居住在古晋阳城所在地,老祖宗口耳相传下来的方言有趣而独特。

    “圪”字最多,构词很强

    晋源方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圪”,可以说三句话离不开“圪”。单独说“圪”的意思是“去”。如说:“今天城黑里赶会,你圪不圪?”(今天城里赶会,你去不去?)“圪呀。”(去呀。)当动词讲。不要小看这个“圪”字,它的构词能力特强,构词最多:

    名词:圪嘟(拳头),圪针(树及植物上的刺),圪扭(肘部),圪蛋(圆蛋状物),圪蚤(跳蚤),圪膊(bā臂膀),圪洞(小洞),圪渣(锅巴,也说沤皮皮),圪揽(木棍、棍棒,如说玉茭圪揽),圪垛(dō低洼地,如水圪垛),圪涝(lào卤水),圪钉(dī手、脚上磨下的硬块),圪疤(疤痕),圪叉(树的枝杈),圪梁(山梁),圪劳(láo角落),圪褙(biě布和纸裱糊的薄片,做鞋用),圪糁(sēng磨面留下的皮渣),圪棱(物体表面凸起的棱、地头小坡),圪台(台阶),圪蒂蒂(dī瓜果把儿),圪地腿(膝盖),圪里间(胳肢窝),圪朵朵(duō花苞),圪旯旯(là小巷),圪蚪儿(蝌蚪),圪刷(fā)子(刷子)等。

    动词:圪蹴(蹲下),圪思(撒娇),圪戳(cuā挤靠),圪喃(唠叨),圪挤(拥挤),圪能(踮脚),圪捞(搅动),圪捅(轻戳,天冷手伸进袖内),圪搅(搅和,扰乱),圪窜(串门,闲逛),圪搂(拥抱),圪点(支撑),圪簇(cuō聚拢、收缩),圪滚(滚动、打滚),圪卷(弯曲、卷回),圪眊(māo偷看),圪抓(聚拢手指抓),圪稀(下小雨),圪瞅(斜看),圪拧(肚疼),圪钻(躲藏),圪夹(夹住),圪露(打嗝),圪吵(许多人议论),圪扯(牵连,硬往一处扯),圪挪(né挪动),圪缩(fā缩回),圪躺(tǒ小睡),圪抖(发抖),圪溜(偷跑),圪编(暗藏),圪利(挠痒),圪浅(稍等),圪别(用腿或车子横插拌倒对方),圪团(duāng蜷曲腿睡觉),圪迷(小睡),圪扭(身体小幅度转动),圪朽(植物枯萎)等。

    形容词:圪怯(qiá胆怯),圪料(弯曲、不直),圪蔟(皱折、不平展),圪束(吝啬),圪凉(liò不自在、尴尬),圪疑(无名状疑心)等。

    量词:圪节(根、节),圪独(头),圪堆(团),圪瘩(块),如:一圪瘩豆腐。

    象声词:圪支,圪巴,如:铅笔圪巴地一下子就断了。圪嘣,她吃豆子圪嘣地响。

    副词:圪的意思是“稍微”,如说:“请你圪等圪等。”还有“圪坐圪坐”,“圪躺圪躺”,“圪耍圪耍”,“圪长佬些”(稍微长了一点)。

    一字之差,意思相反

    晋源方言形容词前缀有一个“兀来”、“兀来来”的说法,二者语义截然相反。例如:这把树儿兀来粗。这把树儿兀来来粗。前者是说这棵树粗,后一句正好相反,是说这棵树细。同样下面的两组话意思相反:兀来长(zuō)(很长),兀来来长(短)。兀来贵(价钱贵),兀来来贵(便宜)。兀来宽(宽),兀来来宽(窄)。兀来重(重),兀来来重(轻)。兀来高(高),兀来来高(低)。兀来厚(厚),兀来来厚(薄)。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来粗(粗),这来来粗(细)。这些些(嫌少),如说:怎么才给我拿了这些些?这捻捻(少),如说:“怎么才给了我这捻捻”。这些些(多),如说:“怎么给了我这些些?”一字之差,意思相反。

    禁忌避讳,绕弯子说

    晋源人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说起话来也有许多禁忌和避讳,如“死”字,有人死了,绝对不能说“死了”,怎么办?那就只好用其他话来表达。如说:“老下人勒”,“老喀勒”,“没啦勒”,“走勒”,“不在勒”,“老刹勒”等。小孩死了,就说:“少亡 wāng 勒。”不到60岁死了叫“小口”。

    就拿这个“死”来说,晋源人从来不说:“气死我勒”,“笑死我勒”,而是说:“气刹我勒”,“笑刹人勒”。也不说:“忙得要死”,而是说:“忙(mō)刹达”。

    买卖东西,说法不同

    方言难懂费解,易生歧义。然而方言又不死板,同一个词,能有几个说法。如“买”“卖”,在晋源方言中根据不同的商品或使用不同的用具而有多种说法:

    “打”。如说:“打酒、打醋、打油、打上一碗豆腐脑”等。

    “挑”。如说:“挑上半斤酱。”为什么用“挑”而不说“买”。因为过去人们买酱时,售货员是用一块长而窄的木板往起挑的。“扯”。如说:“扯上二尺红标布”,售货员在卖布时,先按顾客要求,用尺子量好,然后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子,双手捏住两个布头,用力扯下来后折叠包好交给顾客。

    “称”。如说:“称了二斤咸盐”,凡是能用秤称的,都说“称”。

    “割(gā)”。有些商品必须用刀子或剪刀,如说:“割了二斤羊肉”,“割了二尺松紧带”。

    “挂”。凡是重的商品,需要用大秤(指过去带钩的那种,过秤时起码需要一个人看秤,还要有两个人抬。)如说:“挂了一麻袋红薯。”

    “团”即“包圆”。凡是不用过秤买就说“团”。如说:“他从市场上团了一圪堆西瓜”。

    “卸”。如说:“兼日(前天)俺行(hō我家)卸了一车烂煤。”是说从马车或汽车上卸下来的。

    “杀割”。是把卖的剩余的少量商品(多指蔬菜、水果等),经过砍价后廉价一起出售或买下。如:“他经常杀割回些便宜菜。”

    普、方结合灵活掌握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晋源方言也在不断更新、充实,在说话中经常夹带一些普通话,形成普(通话)不普,方(言)不方。如“水”字,基本上是读府 fǔ。有些带水的词, 如“汾河水库”就不说“汾河府库”。如“水泵”说成“抽府泵”。“下水”:一说 xià fǔ, 意思指杀掉的猪、牛、羊等动物的内脏,如说:“我买了一副羊下府。”另说“哈府” hà fǔ, 比喻有水平。如说:“他做事的哈府还可以。”如“下摆”,读(xià bǎi ,意思是上衣、裙子等最下边的部分,完全是普通话;而身体下半部的“下身”却读(hà sēng ,如说:“她下身穿的怪花花裤儿。”这个“下”最典型,有时说普通话的音,有时说方言,如:下岗、下海、下放、下贱、下流、下落、下回、下辈子等,都读普通话;而北河下(读 hà村名) ,下家、下雨、下雪、下台、下来、下功夫等都读“hà”。又如“生”,有时读丝(sí),如说:“你快些把火儿丝(生)着”。“快去打回些丝(生)漆来”。“丝(生)铁箍漏锅,全凭这一火”。下雨时有笑话:“下 xià的下的不下 hà勒” 等。方言圪搅上普通话很有趣。

    颠倒说话,不觉别扭

    晋源人说话,有时候也颠倒说,如:“挣扎”,晋源方言说:扎挣(勉强做事),如说:“她扎挣的去上班。”紧尿(尿紧),跪下(下跪),才刚(读 zāi guō、 也说先头 dōu 儿,先头头 dōu 都是“刚才”的意思),如说:“我翟锅还看见他,只呢(怎么)一眨眼就不见人影了。”卜来(来回摆),提另(另外),如说:“她可孝顺勒,经常提另给公婆做好吃的。”头前(dōu jiān ,头头起(dōu dōu qī前头) ,如说:“头头起站的怪(个)人。”又说:“她打毛衣起头头 dōu 是二十针。”嚏喷(喷嚏)。捉套(设圈套捉弄人),生嫌(嫌好道赖、埋怨),如说:“每次吃饭,他总是生嫌饭菜不好。”比试(试着比赛)。搭忙急(急急忙忙做事),如说:“她成天价搭忙急,也不知道忙得怪甚。”少缺(缺少),如说:“兀家阿行可少缺勒,养下一怪闺女,前年还没啦勒(夭折)。”“家败”(败家),如说:“看你真是家败的圪抖勒。”“揣摩”,意思是反复研究,仔细琢磨;估量,推测。可是在晋源方言却读“摩揣”(mā cuǎi 意思和普通话不同,仅取其反复之意,意思是用手反复抚摸。如说:“他摩揣孩子的脸蛋蛋。”又如“摩挲 mō suō” ,意思是用手抚摸,晋源方言读(mē sē) ,如说:“你哪儿不熨帖(不舒服),让妈给你好好阿地摩挲摩挲。”

    东拉西扯,洋为中用

    在晋源方言中,凡是“外国货”,它的名称差不多都带个“洋”字,或另起一个名字。如:“自行车”叫“洋 yuō车 子”;“黄包车”叫“东洋车”;“火柴”叫“洋火”或“洋曲灯儿”;“香皂”叫“洋胰子”,以区别于民间土法制作的“猪胰子”;“香烟”叫“洋旱烟”或“纸烟”,以区别于民间的“旱烟”。曾经有首民谣:“洋曲灯儿,洋旱烟,宣统坐了三二年”。“摩托车”叫“电奔只”;机器织的布叫“洋布”,以区别于民间手工织的“土布”;机器织的袜子叫“洋袜子”;机器打下的井叫“洋井”;留声机叫“洋戏匣子”;罂粟叫“洋烟”;日本军人挎的刀叫“洋刀”“东洋刀”。如说:“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

    一词多义,各有所指

    晋源方言中还有一个词两种意思的。如:“头头”(tōu也说头儿),意思是一个单位的负责人或第一把手,“俺单位的头头可严格勒。”另一个读(dōu dōu 意思是开始、开头,“她打毛衣时,头头上起了四十五针。”“卜拉”:拨的意思,是动词,如说:“你快把菜卜拉到碗儿勒。”另一个意思是障碍(阻挡通行的事物)。晋源谚语:“世上有三大卜拉:锅舍(家里)有佬(了)柱子,地勒有佬墓子,眼黑里有佬翳子(眼角膜上所生障蔽视线的白斑)。”如说:“人家不愿意和你相(xié)跟,还害你卜拉呢”。“卜烂”也是两个意思:一个是“绊”,如说:“道儿上的一圪堆土,把我卜烂了一下”,另一个是“拌”(圪搅、搅和),如说:“你快把面和菜卜烂起来。”“圪扭”有两个意思:一指肘部,即上臂与前臂相连处向外凸起的部分,是名词。如说:“你圪扭上怎么长佬怪疙瘩?”另一指转动身体,如说:“你在那儿圪扭甚勒?”是动词。“圪束”,一说发抖,如说:“天冷了,冻得他直圪束”,属动词;另一说吝啬,是形容词。如说:“兀怪人可圪束呢。”“圪抖”意思是“发抖”,是动词,如说:“冻得圪抖”,另一意思是自夸富,洋洋得意的样子,是形容词,如有的人有了两个钱,花天酒地挥霍,人们会说:“看兀怪人家败的圪抖呢。”“圪料”,一说“弯曲,不直”,如说:“兀把树儿长得圪料勒”,也形容人性格不普通,别扭。如说:“兀怪人可圪料呢”。“红活”有三个意思:当名词讲,意思是“民间社火,如铁棍、背棍、刘三推车”等。比如说:“每年正月十五,俺们村里都要闹红火。”当动词讲,意思是“陪侍、陪伴。”如说:“二狗家父亲刚死了没几天,他的几个姐姐和他妈陪伴的。”当形容词讲,意思是“热闹、热烈”。如说:“每逢星期二,俺们村里赶会,买卖东西的特别多,附近几个村里的人都来赶会,村里显得特别红火。”

    数字组词,生动活泼

    晋源方言中用数字组的词,除了常见的,还有:“假眉三道”:(假装正经)。圪出烂五(穿衣服不整洁、不精干)。黑铁五烂(潮湿又脏),没六三关(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无聊)。七勾烂三(把一些互不相关或毫无联系的事件硬拉扯到一块儿)。鬼谝六道、胡说八道(胡说、说假话)。三吊三弯(唱腔婉转动听)。二圪棱棱眼(双眼皮)。糊二麻煞(做事马虎、不认真)。缩八烂气(特别小气)。阿八呲糊(吃东西狼吞虎咽)。洋二打酣(说话办事不负责任)。不丢二来(满不在乎)。胡闹三关(瞎折腾)。灰眉七呆(脸面灰暗、没精打采)。轻伙二拾(行为轻浮放荡、不稳重)。丑支八怪(相貌丑陋)。洋烟二鬼(萎靡不振,无精打采)。显三露四(出风头显示自己)。颠三倒四(语无伦次)。诌三侃四(说话条理混乱)。丢三落四(忘心大)。挑三和四(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低三下四(曲意奉迎)。说三道四(妄加评论)。一来二圪(来往或交往频繁)。二麻一糊(迷糊、不清楚)。七杂八货(东西多而杂,乱堆乱放)。长七八短(发生意外灾祸)。三长两短(意外灾祸,常指死亡)。七凑八凑(不够数,大家凑)。八米二糠(形容人精打细算,常指人小气)。零二八星(东西量少而零碎)。三八两下(做事干脆)。一动流洗(动作快)。一木笼统(概括面不具体、不明确),一起呼儿(一块儿)。一不愣正(催撵动作快些)。一溜道儿(顺路)。三八六九(间隔时间太短)等。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20111;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年01月16日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