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源方言剟掸子

  大家都见过鸡毛掸子,好多人家还在使用,可是说起“剟(duō)掸子”,恐怕许多人不仅没有听说过,更没有见过。

记得小时候,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在交城绸缎店“住地方”(俗话把住在外地商店经商叫住地方)的“买卖人”(商人),每逢他们从外地回来,一进门,顾甚不顾甚,先拿起挂在门后的“剟掸子”,走到门外边的台沿(台阶)上,朝着全身上下“乒、乒、乓、乓”甩打一顿,把身上的尘土拍打干净,然后才进屋洗脸,做其他事情。仔细观察,用“剟掸子”拂尘的动作还真是有下(hà)水(讲究)的:一般的顺序是,右手拿着剟掸子,左足抬起,向下在裤脚前后及鞋上剟打几下,再拿剟掸子朝背部左面摔打几下,然后换左手拿着剟掸子,抬起右脚,朝右腿裤脚处及鞋上摔打几下,再在背部右面摔打几下,把浑身上下拂除干净。我曾好奇地问过妈妈:“外叫甚?”妈妈说:“那叫剟掸子。”从那以后,我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回到家里也用剟掸子拂除尘土。现在想起来也觉得挺有意思。

先说“掸子”。古时叫“拂尘”,俗话叫拂子、麈(zhǔ)尾、云展。乃将兽毛、麻等扎成一束,再加一长柄,也有用麈尾或马尾做成的拂尘器具。见《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亲手于鹊尾屏中,取拂尘将尘拂去,俨然如旧。”《红楼梦》第三回:“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纨凤姐立于案边布让。”晋,无名氏《白纻添舞歌诗》之一:“袍以光驱巾拂尘,制以为袍余作中。”唐·杜甫《从事行赠严二别驾》诗:“乌帽拂尘青骡粟,紫衣将灸绯衣走。”见《红楼梦》第十八回:“又有执事太监捧着香巾、绣帕、漱盂、拂尘等物。”徐淑《又报夫秦嘉书》:“今奉牦牛尾拂一枚,可以拂尘垢。”其制作规格见《清·会典图·舆卫二·卤簿二》:“皇帝卤簿拂尘,牛氂为之,待于木柄,柄长二尺一寸三釐。”麈,兽名,《埤雅·释兽》:“麈,似鹿而大,其尾辟尘。”见欧阳修《和圣俞蚁》诗:“抱琴不暇抚,挥麈无由停。”姜夔《次韵千岩杂谣》:“凤麈时时伴燕谈。”拂:击,斫。见元稹《说剑》:“剑拂佞臣首。”李白《清平调》:“春风拂槛露华浓。”麈尾、拂尘,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一种拂子,用麈的尾毛制成。见《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王衍)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可见这个拂尘的柄是玉制的。而一般拂尘的柄,质地大部分是木制的,常见的有枣木、槐木,比较贵重的有楠木。

在电影、电视剧或戏曲中,经常能见到拂尘的身影。那些扮演太监、菩萨、道人、长老、尼姑等的角色,手里经常拿的道具就是拂尘。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东西,据说禅宗则以拂子作为庄严具,住持或代理者手执拂子上堂为大众说法,拂尘是说法的标志。拂尘还是武当派武功中一件奇特的兵器。可以说是一种软兵器,其动作以劈、缠、拉、抖、扫为主,也是道人出外云游四方随身携带之物。俗话说:“手拿拂尘的不是凡人。”这个拂尘在道门中还有拂去尘缘超凡脱俗之意,不仅用来扫除尘埃,还可以把一切妖魔邪气扫除掉。

晋源方言称之为“剟掸子”的器物,是在一根短木柄的顶端捆扎上一束布条条,类似现在的墩布,又叫“尾刷刷”(yǐ fā fā) 。为什么叫“剟掸子”?我觉得是根据它的动作来确定的,君不见使用这件器具时,人们拿着它在身体上下“乒、乒、乓、乓”不停地摔打,“剟”字,见于《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刺剟,身无可击者。”司马贞索隐:“掇亦刺也。”掇通剟,见《史记·张仪列传》:“中国无事,秦得烧掇焚杅君之国。”都带有击、刺的意思。人们经常这样说:“剟你两刮(打你两耳光)”,既有动作,又有声音,多么形象生动。而鸡毛掸子却是根据其制作材料确定的,而且用途也不同,鸡毛掸子是用来拂除箱、柜等家具上尘土的。叫“尾刷刷”也是根据制作材料多是马尾毛而起的名称,这是晋源方言不土也不俗的又一例证。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21102;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年01月16日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