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郊区的砂碴屋顶

  图片中的两种物件,一种叫“打房板”,一种叫“过忽悠”,是我们这儿砂碴屋顶时用的两种专用工具。

    早年,太原郊区农村全是平房。新盖的房屋顶上一律抹的是黏土掺了麦秸的泥。四五寸厚的泥屋顶,经踏踩并拍打后,一般可保证一两年不漏水。许多人家在房屋结构稳定后,要在土屋面上再加一层砂碴。

    砂碴屋顶的用料,一种是灰,即石灰膏,另一种叫潲灰,即炉渣,是纯煤炭烧成的渣。砂房的最好季节,是清明过后的一段时间。这时,气候基本稳定,关键是雨水较少,能保证砂碴质量。记忆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民砂房都是互相促发 (方言叫cuāfā即帮忙),到八十年代,才有专业队伍出现。砂房,最少也得有二十来个人。一般需两天时间。第一天下午擦泥,即将灰和潲灰按一定比例配好加上水,边翻边用钉耙来回推拉,搅拌均匀后堆好。同时要用木椽木板将屋檐和屋内进行支护加固,叫“打点”。

    第二天凌晨,将和好的砂碴泥搭架扔上房顶后摊匀,这个过程叫上房。接下来的一道工序叫“蹾”,即将队伍分为面对面的两排,用一种特制的宽脊短齿平底的耙子,边移动边使劲砸摊好的泥。这个过程是砂房过程中最苦也是最精彩的一段,在两排人员“嗨!”“哈!”“嗨!”“哈!”的号子声中,耙子上下一起一落,发出“吧吧”声。由于泥是稀的,这时灰水四溅,每个人身上脸上溅满灰点子,跟耍杂技的小丑一般。蹾时要前后、左右交叉进行,叫“打十字”。约三四个来回后,灰泥从下而上逐渐夹实硬化,最后再用耙子轻轻钉一次,将表面收拾平整。这时就用到照片中的打房板了。打房板是用榆木、槐木等硬杂木自制的,拿在手中沉甸甸的,用时人手一板,使劲拍打,也要来回 “打十字”,将砂碴泥进一步拍平拍实。最后,是过忽悠上场。过忽悠是附近冶峪村瓷窑上烧制瓷盆瓷瓮时捎带烧下的,有圆形、方形等各种形状。它的作用是将砂碴表面打压磨光,这道工序就叫“过”,同样讲究 “打十字”。而“过”的最后一遍叫“拉顺水”,必须顺着雨水流淌的方向来,且要尽量拉长压光痕。砂碴皮经反复压磨后会光亮如镜。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10412;本文作者:郝妙海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2-07 )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民俗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